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郭沫若先生的<天上的街市>,选自他的第二部诗集<星空>.面对当时中国的黑暗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于是,在极度苦闷之时,写下了这首诗.  相似文献   

2.
天上的街市     
初中课文重难点确定与突破[重难点确定]本单元课文都是借助联想和想像曲折表现生活的。《天上的街市》写于1921年10月,诗人写作此诗时,“五四”运动高潮已经过去,革命处于低潮时期。面对“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郭沫若感到极大的愤怒,思想上产生了苦闷和感伤。但诗人并没有绝望,而是执著地追求。作者在《天上的街市》中以自然的联想,奇特的想像和清新质朴的语言,创造了天上人间美丽如画的美妙意境,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光明、幸福和理想的追求。诗人究竟是怎样运用联想和想像来描绘“天街”的美景,…  相似文献   

3.
叶兵 《学语文》2006,(3):23-24
《天上的街市》是初中语文教材中传统诗歌篇目。苏教版对其作了如下的分析述评:全诗四节,一节“由地上的街灯写到天上街市。”二节“写天上街市”。“描绘了天街的美丽、富庶、繁华,以此着重表达了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三、四节“写天上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是“全诗的重点,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执著追求。”因此,全诗的主旨便为“这首诗借助联想和想象,描绘了天街美好生活图景,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内容 <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作品,他早年留学法国,深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追求一种朦胧飘忽的诗风,意象朦胧、含蓄.此诗写于1927年的夏天,正是"四·一二"政变后不久,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了"五四"运动中激昂飞腾的理想同大革命现实相脱节的悲剧感,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所求不可得的惆怅.诗中所描写的一切都是飘忽朦胧的,悠长寂寞的雨巷,颓圮的篱墙,一切都是那样"凄婉迷茫".诗人把大革命失败时的那份忧郁浪漫化,营造了一种朦胧而幽深的意境,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诗人也因此赢得了"雨巷诗人"的美誉.  相似文献   

5.
姚翔 《语文知识》2011,(4):78-78
《天上的街市》是诗人郭沫若1921年创作的一首现代格律诗。诗人由现实中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街灯,进而想象天上的街市,想象天上美丽的景色,想象天上街市里的珍奇,想象过着幸福生活的牛郎织女。通过对天上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旧时代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励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其中的意境、语言非常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6.
刘民红 《文教资料》2009,(15):15-18
高启是世所公认的明代诗坛巨擘,其文学成就的取得与诗人对美的执著追求密不可分.用诗歌表现美、用生命捍卫美既构成了高启人生的核心主题,又演绎了他生命悲剧的美学意义.高启短暂的生命旅程折射着人类追求美的理想光辉.  相似文献   

7.
对于<天上的街市>的教学,我所选择的主要教学策略便是朗读.因为只有朗读,才能把这首诗中的字词所固有的平仄、色彩、响度、亮度等传递出来,才能表现出诗歌所特有的韵律美感.所以在导入、介绍作者之后,首先由我来范读,并要求学生划出停顿,标出重音,品味感情基调,感受诗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  相似文献   

8.
"红楼"佛语     
张威 《华章》2010,(22)
<红楼梦>描写了两个宗教世界:一个是以"大观园"为代表的理想世界;一个是"大观园"以外的世俗世界.作者在追求人的无限性这一理想时,对理想世界表示了赞美和向往,对现实世界表现了嘲笑与贬低.  相似文献   

9.
<正>《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的主旨,至今说法纷纭。概括起来大体有四种:第一种是"世事虚幻"说,如明唐汝询"托言寄梦,以见世事皆虚幻也";第二种是"光明象征"说,认为梦中仙境是光明的象征,是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第三种是"神仙世界"说,诗中表现对神仙世界的热烈向往与追求;第四种是"回首宫殿"说,"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有若梦游,故借天姥以寄意"。语文教参上认为他通过梦游,表现了对美好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10.
该文抓住"青天"、"把酒"、"明月"这三个关键意象深入分析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蕴涵的深层意蕴,揭示了苏轼第一次被贬之后,从困惑、反思到通透和空灵的心路历程,说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在苏轼的人生历程和诗词创作的重要位置,是诗人的人生哲学、政治理想和艺术追求的一个尝试性的突围,是诗人的诗词创作由少年的轻狂和无端喟叹转向旷达、平淡,逐步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1.
在表现诗人于外部世界建立功业的热望之时,孟浩然不乏激烈昂扬之作.然孟诗的主要风貌乃为平淡,这是诗人的个性与生命历程交融作用的结果.无论激烈之作抑或平淡之篇,其中都贯注了诗人"拙"的精神与个性,前者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坚守与追求,后者表现了诗人生命的放达与超脱.  相似文献   

12.
在听张齐华老师上"分数的意义"一课时,我脑中总是跳跃着几个字,那就是"教学的勇气",这可能是美国帕尔默教授的<教学勇气>这本书给我的启示,更是张老师那种对教学执著追求的精神与智慧给我的感动.  相似文献   

13.
《离骚》浪漫主义特征有三点:一、理想主义是浪漫主义的最本质的特征.《离骚》展示了高于楚国现实生活的“美政”理想,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和为理想抗争的坚毅精神.其理想深深地扎根于楚国现实的土壤中.二、浪漫主义作品偏重抒发浓情.诗人在追求理想时,通过诗中抒情主人公,表现了异乎寻常的爱国激情.一、幻想和夸张是浪漫主义的常具特征.诗人突出地运用了这两种表现手法.其幻想是借传说和神话驰骋想象力;其夸张是以铺排诗句或集中反复地描写来突现本质为特点.这两种手法与《诗》、楚地民间文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三国演义>在现代日本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改)写(翻)译本是吉川英治的<三国志>.本文聚焦其中的关羽形象,探讨日本文学对<三国演义>的接受,指出其主要特点之一是:以"情"取代"志",以对既逝美好事物的感叹取代对未来理想的追求.而结合对日本古典文学的深入考察可知,其根源是日本文学的表现悲美传统.  相似文献   

15.
也许,我们的教育有时应该具备一些诗人的气质,具备一些理想的追求,一点青春活力,一点创造的冲动,一点近乎痴迷的执著。因为教育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充满理想的事业。  相似文献   

16.
高娟 《文教资料》2008,(5):31-32
诗歌<病玫瑰>是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经验之歌>中的作品之一,短小精悍.作者运用简单具体的意象来表现诗人抽象的思想和情感.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威廉·布莱克在他的诗作中就运用了丰富的意象而超越了时代.<病玫瑰>中的"病玫瑰"和"无形的虫"等意象具有多重象征意义.文章通过解读布莱克<病玫瑰>中运用的意象,来反映当时社会的两性关系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反映人的灵魂的丑陋和肮脏.  相似文献   

17.
浓厚的浪漫主义思想、才华横溢的诗人气质成就了乐坛上的"浪漫诗人"--舒曼.他的作品追求个性的张扬,创作题材与手法都有所突破.笔者即以其声乐套曲<诗人之恋>为例,从变和弦、离调、交替大小调、等和弦四个方面入手,着重剖析其调性扩张之手法,以期与读者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8.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充分体现了作者"诗中有画"的艺术风格:首联点题,颔联写景,颈联再由景写人,尾联抒情明志,揭示主旨.全诗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思想美、人格美及其理想中的社会之美.  相似文献   

19.
九叶诗派是20世纪40年代活跃于诗坛的诗人群体,其主要阵地是<诗创造>与<中国新诗>.但在两家刊物上发表作品的诗人远远超过九位,而最终进入"九叶诗派"的诗人只有九位.在其他诗人中,有一部分可以看成是该诗派的外围诗人.本文根据当时的历史对"九叶诗派"的外围诗人的确认进行了探讨,并对其中一些诗人的诗歌特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同学少年》2014,(10):12-13
<正>大凡好文章,读后总让人感觉到贴近内心,容易引起共鸣。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好的文章总是能通过巧妙的构思,达到最好的表达效果。如,鲁迅的《故乡》从"我"回故乡所见所闻的角度,描写了故乡的人和事;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以一个山区孩子童年时幻想追寻大海为切入点,表现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吴冠中的《桥之美》以画家眼中的桥为切入点,写出了桥的美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多种多样的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