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传统村落内外部环境发生快速变化,适应性改造是提升传统村落空间应对各种外界干扰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基于韧性理论视角,以中国传统村落黄山市西溪南村为例,在解析村落空间韧性内涵的基础上,分析空间现状问题,并从提升稳定性、塑造多样性和提高恢复力3个方面提出村落空间适应性改造策略,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悠久,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孕育了多样化的风土人情。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是中华儿女在历史长河中逐步累积的文化结晶,展现着村民的生活特征、景观特征、生活习俗,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价值。我国数字化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的持续创新,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奠定了扎实技术支持。该文分别对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内涵及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价值进行详细分析,探究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理论基础与策略,以期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村落根植于中华民族农耕文明,其价值蕴藏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村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耕文明聚落遗产群,是记载古代社会变迁、文化融合的恢弘史诗,是当今世界极其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中国传统村落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保护中国传统村落需秉持创新发展的理念,以留住乡愁。  相似文献   

4.
赵家石河村拥有较为完整的村落形态,其传统民居具有较强的地域典型性和较高的人文研究价值。通过分析民居的价值特色,以传统村落民居为主体探索保护模式,基于数字化保护原则,建立数字化博物馆,搭建数字化旅游平台,平衡传统村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目的在于提高民居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效率,让村落文化能在利用中得到保护,在发展中得到传承。  相似文献   

5.
吴越  戴宏杰  张平 《中国名城》2023,(11):81-87
传统村落作为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较高价值及传承意义的村落,悠久的历史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村落的发展、保护进程中,囿于诸多因素,大量的传统文化、建筑和村镇空间格局遭到破坏。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基于叙事空间理论,梳理传统村落叙事要素,分析空间的叙事条件,把叙事方法融入空间设计的过程。通过叙事空间营造,让村落成为文化感知载体,形成文化场,保护传统文化,激活村落内部活力。以墨戎苗寨为例,整理村落的叙事要素,分析公共空间叙事性,从叙述者、受述者、叙述媒介和叙述内容4个方面,提出叙事空间营造方法,为当代传统村落的文脉延续提出可供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戴彦  平楠 《中国名城》2024,(2):80-86
快速的城镇化给传统村落保护带来了多重困扰,我国传统村落面临村落主体衰败和文化价值损失的双重压力。传统村落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展示出应对外界扰动的能力,保证了村落系统稳定和文化延续,适应性可作为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新的着力点。通过明确传统村落适应性的内涵,构建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以重庆地区传统村落作研究实例,探索传统村落适应性水平差异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提升适应性策略,增强传统村落面对外界扰动时的适应能力,以期促进传统村落保护。  相似文献   

7.
我国传统村落发展演变历史悠久,传统村落具有高等的旅游资源,是循环经济的有效载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是农村社会资本的有效载体,是华侨和港澳台胞的文化之根,同时也是我国国土保全的重要屏障。鉴于传统村落以上六方面的功能,在传统村落保护过程中,各地政府应科学决策,积极作为,避免出现模仿城市的新农村、盲目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虚假的生态移民搬迁、法规缺乏,保护资金不足、基层政府不作为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皖南传统村落作为我国最具地域代表性的传统聚落之一,以其保存面积之广、完好程度之高、类型之众,以及社会历史文化底蕴之深厚而闻名于世,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以深受徽文化影响的核心地带黄山市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梳理、资料整理,结合地域文化对其传统村落的空间网络特征进行研究,揭示了皖南传统村落具有山环水抱、发展演进、树状分布的物质空间网络特征和兼收并蓄、宗族教化的非物质空间网络特征,并通过案例实证,总结了空间网络特征的形成主要与自然环境、人口迁徙、社会经济和人文历史四种影响因素相关,通过以上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宏观整体性的传统村落保护思路,以促进皖南地区传统村落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传统村落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国家和民族的重要资源,具有多元价值。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本文将从重塑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发展文化产业的角度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仫佬族村落是保护传承当地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场域。目前,在国家政策指导和资金扶持下,仫佬族特色村寨石围屯以旅游发展带动传统文化的保护,大勒洞屯以政府为主导的村落维护与文化建设,在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经济收入、民族文化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乱搭建、劳动力流失、民族旅游开发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以激发村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基础,调动村民保护古村落文化、民族文化的积极性与参与性,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回归生活,才能真正守望并延续仫佬族村落的文化之根。  相似文献   

11.
王东  刘恒 《中国名城》2020,(3):86-91
以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五批共67个安顺市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GIS技术与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方法,分析安顺市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安顺市传统村落整体位于中北部的平坝区、西秀区以及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其中沿滇黔古驿道两侧高密度分布,其他县域则零散分布。总体空间布局特征为"大集中,小分散"。从地理环境、交通干道、历史文化三因素探究安顺市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旨在为安顺市传统村落的地域性保护与开发提供前期依据。  相似文献   

12.
传统村落承载着独特的地域性文化和古人生产、生活的传统智慧。将安徽省内五批次共400个的国家级传统村落纳入分析范围,分别运用SPSS进行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等描述性统计分析,ArcGIS进行最邻近距离、最邻近点指数和核密度等地理空间分析,探讨五批次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演进的过程和特征。研究结果显示:①安徽省传统村落呈现非均衡凝聚型的空间分布特征,集聚形成皖南山区、皖西大别山形成两大核心区。②五批次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演进与高程、坡度、坡向等自然地理条件存在密切关联,主要分布在低海拔、缓坡、阳坡的地区。③五批次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演进与所在城镇GDP、道路交通等社会经济方面,集中分布在经济相对滞后地区,靠近道路和城镇的地区。④各个批次的传统村落各个形成年代均有之,其中隋唐五代形成的村落随批次逐渐减少,宋、元、明、清代随批次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3.
去年,带有阡陌间泥土芬芳的“乡村好声音”飘荡进省城杭州、北京人民大会堂,来自江山市多个村庄的村歌为城市观众捎去了浙西乡野的明媚歌声.村歌将三维的江山地图二维化,变成氤氲的水墨图,然后又一维化,变成悠长的五线谱.  相似文献   

14.
江南灶画     
有一谜语云:"说它五脏不全,心中热火朝天,人人少不了它,日日与它见面。"谜底是灶头。我的故乡在江南农村,以前家家户户烧柴草的老式灶头上,必定画着吉祥的图案,即所谓灶画。灶画虽非出自美术大师之手,却也画得有板有眼,颇为生动有趣。农村的孩子没什么文娱活动,要不水沟里捉鱼,要不树根旁边挖知了洞,听说有人家打灶头画灶画那  相似文献   

15.
易地扶贫搬迁是中国扶贫的重要方式。因为地理空间的改变,扶贫移民面临生计资本、社会网络资本、社会文化资本的断裂,远距离扶贫移民尤其明显。移民新村建成后,村民为了更好地生活,主动寻找以往生活的痕迹,重建自己的舒适区,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对新村的认同。以甘肃D村为例,移民村充分发挥主体性,以集体记忆的传承和延续重构了新村社会关系网络、居住空间和仪式习俗,形成了共同的身份话语,达成了一致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认同,促进了这一村落共同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建设除了景观保护与建设外,还应关注名村名镇的声景营造。声景营造对当地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有着特殊的作用和意义。声景大致分为自然声景和社会人文声景。对社会人文声景的主要层面、现状以及创新实践手段进行探讨,归纳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声景营造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7.
风景名胜区周边涵盖大量本土乡村,随着旅游业价值提升,旅游产品挤压乡村空间,导致原始乡村空间异化,乡村空间从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空间异化转变为复合型空间。以大理三月街片区为例,以问题为导向,从生产、生活、生态等方面分析三月街片区成为"灯下黑"的原因,针对风景名胜区边缘型乡村的现状及问题,提出合理重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提升乡村"造血"功能、与风景名胜区共建共享、提倡公共参与等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2017年设立雄安新区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多项指导性政策,为白洋淀地区规划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白洋淀作为华北地区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是雄安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水乡文化遗产作为白洋淀地区特有的历史文化积淀,面临诸多威胁,亟须进行全面的保护及更新。通过对白洋淀历史文献的整理、《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的解读以及对水乡村落的实地调研,阐述了白洋淀的历史地位及作用,分析水乡村落的特征,探讨水乡文化遗产的价值,并按照文化遗产保护原则提出白洋淀水乡文化遗产保护思路和更新策略,以期为雄安新区“千年大计”的建设发展提供具有前瞻意义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