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使公众的政治参与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网络问政以自身特有的方式对经济建设和政治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阐述网络问政对政府形象塑造的积极影响,分析网络问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借助网络问政平台塑造良好政府形象的基本策略,对于公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政府增加行政透明度,提高决策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成为中国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而面对网络的蓬勃发展,党政部门能否对网络舆论进行科学正确的监管、引导,掌握主动权,以进一步发挥网络舆论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网络问政"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逐步走向前沿,2013年,丽水"问政直通车"应运而生,着力搭建网上沟通交流平台,以实现政意的传达与民意的反馈。本文结合工作实践,以丽水"问政直通车"为例,探讨网络时代问政平台善用舆情引导的策略,包括:建立权威平台,集中舆情;与时俱进拓展渠道,整合舆情;舆情透明,迅速处理;舆情疏导,社会各界点赞。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日渐成为中国公众和政府进行沟通的新渠道,是实现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新途径。网络问政与其他执政方式相比具有沟通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等优越性,它降低了公众利益表达和监督的门槛,政府和公众通过网络平台一问一答,构建了一种双向性的沟通反馈模式,使信息传播的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开展网络问政,通过互联网倾听民声、汇聚民智、服务民生,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既可以有效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又能够促进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对推进我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网络问政是一个巨大的系统性工程,通过多年来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做好网络问政工作、确保问政实效,要重点抓好四个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个人微博、BBS、论坛等纷纷出现,人们找到了一个表达自我、参与谈论的途径和平台。伴随中国民主化程度的不断进步,人们参政议政的热情不断高涨,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网络问政平台的构建为政府执政提供了一条新渠道,它不仅是党政官员倾听群众呼声、汇集群众智慧的新方式,更有效地实现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本文以乌鲁木齐《红山网》为例来分析网络问政平台中政府、公众和媒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张园 《今传媒》2014,(1):24-26
随着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个人微博、BBS、论坛等纷纷出现,人们找到了一个表达自我、参与谈论的途径和平台。伴随中国民主化程度的不断进步,人们参政议政的热情不断高涨,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网络问政平台的构建为政府执政提供了一条新渠道,它不仅是党政官员倾听群众呼声、汇集群众智慧的新方式,更有效地实现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本文以鸟鲁木齐《红山网》为例来分析网络问政平台中政府、公众和媒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电子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政府网站已经成为政府联系群众、群众实现利益诉求的重要渠道,它带来了网络问政的新风,使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等得到一定体现.  相似文献   

8.
庹继光 《新闻界》2014,(1):59-62
网络信息保护条例推行实名制,是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的重要举措,对于网络反腐信息发布者是一项义务,但实名制的施行也使得实名开展的网络反腐转化为公民的重要政治权利,成为他们行使监督权,批评、控告权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于公众实名网络反腐可能导致的打击报复问题,我国现有法律已经形成了保障体系,严格执行相关法律规范,便无须担心实名制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杨朝娇 《东南传播》2010,(12):30-32
广东网络问政实践中,网民对公共事务的平等参与塑造了理性公民,网络问政平台拓展了公共空间,网络问政议题形成了公共舆论,这体现了网络问政对中国公共领域的建构与延伸。在此基础上,从政府角度通过加大信息公开来保障公共领域的合法性,加强网络问政的制度化建设来拓展公共空间,从公众角度加强公民意识教育而形成理性、批判性、建设性的公众舆论等是现代公共领域借助网络时代得以扩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网络发言人不是政府与公众开展网上信息交流的"摆设",而是政府与公众之间双向问政的网络通道。网络发言人作为政府联系公众的实时信息渠道,必须做到畅达、高效、务实。从满足公众知情权、实现政府与公众双向互动的信息交流出发,需要解决好政府信息的收集、组织、授权与发布问题。无论从某一级政府还是其组成部门来讲,政府  相似文献   

11.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是保障公民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转变执政理念、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2.
自世纪之交至今,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走向了一个历史性的新阶段.在此阶段,网络日益深入到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领域,形成了一种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众多公民通过网络介入、评论、干预社会生活和政策决策,使网络参政成为公民参政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3.
网络时代的来临,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也使政府、公众及媒介三者的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公众不再处于单向的被动的被管制的地位,而成为了政治信息传播的反馈者和参与者,从而开创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带有反馈和交互的网络政治传播模式——网络问政. 作为一种网络政治传播新范式,网络问政体现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执政新风,成为重要的民意表达渠道和社会公共空间,也成为辅助政府进行公共决策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4.
网络问政是政府和公众通过网络平台形成特定互动关系的政治沟通过程。为考察这种政治沟通新方式的传播效果,对国内媒体网络问政平台的留言量、回复率、回复质量等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大多数媒体网络问政平台在整体效果上处于"很差"到"一般"的状况;在性质类型上以民生服务型为主流,民主参政型相对缺乏;在互动参与上,网民与政府、网民与网民、网民与意见领袖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屏蔽效应"。提高网络问政效果需要包括政府、媒体、网民等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合力。  相似文献   

15.
网络发言人不是政府与公众开展网上信息交流的"摆设",而是政府与公众之间双向问政的网络通道。网络发言人作为政府联系公众的实时信息渠道,必须做到畅达、高效、务实。从满足公众知情权、实现政府与公众双向互动的信息交流出发,需要解决好政府信息的收集、组织、授权与发布问题。无论从某一级政府还是其组成部门来讲,  相似文献   

16.
网络问政     
《信息系统工程》2010,(3):12-12
截至2009年12月,中国网民人数达3.84亿,居世界第一。中国普兴网络问政,温家宝在“两会”前再次与网民交谈,广东省委书记汪洋邀网民“拍砖”建言,上海市长韩正在网上推介世博会,中部安徽则首次将“网络问政”写入该省政府工作报告。政府通过网络集纳民意、民智,网民以留言、博客、微博等参政议政,这种平等、互动的交流方式成为中国政治生态中的新亮色。  相似文献   

17.
王杨  刘明 《记者摇篮》2012,(2):71-72
从政府网站到政务微博,"网络问政"可谓风生水起。但在"网络问政"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形式化"的一些问题,如:网站用图片代替、信息更新慢、回应不及时、服务态度差等等。如何更好地发挥数字时代政务公开的真正效用,考验着政府、官员的执政智慧。  相似文献   

18.
石静 《编辑之友》2011,(12):85-87
何谓表达权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要依法保障上述"四权"。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再次提及"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1]这四权中,知情权是实现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深入发展,网络新闻发言人成为近年我国政府电子政务发展的新形式。网络新闻发言人能够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对于服务型政府的形象塑造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以南京市网络问政平台为例,具体分析网络新闻发言人如何塑造服务型政府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20.
在互联网传播时代,微博以方便、灵活、即时、互动的特质成为公民参与政治信息表达的新手段,不仅拓展了网络问政的空间和渠道、推动了公民参政议政,而且实现了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然而,微博问政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深入探究微博问政本质规律的基础上,找寻微博问政的局限性,从而建立科学的规范及引导机制,是构建善治政府与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