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高明 《教育文汇》2006,(11):50-51
夹杂着尘土与生命的气息,哗啦啦的不是书页的声响,而是滚烫的泪、无拘的笑、琅琅的书声……我打开了一本生命之书,扑面而来的是一群平常而执著的教师在诉说着,思考着,痛苦着,挣扎着,享受着——成长的梯子上留下长长短短、深深浅浅的刻度。任何一位教师都可以从中辨认出你自己的手迹与指痕。  相似文献   

2.
在书店,偶翻一本书,名字很吸引人,叫做《迷恋人的成长——20位教师的课堂发现》。作为一个主管后勤工作的校长,虽然很少走进课堂和学生一起共享生命的阳光,但是我曾亲临现场,感受过很多老师的课堂智慧,并能从中感受到教育的神奇和老师们所付出的努力。对这本书,我真是爱不释手。书中的20位教师是那样质朴、自然,让人感觉到就像与你一样平凡、普通的人诉说着一个个故事。你在分享他们快乐和苦恼的时候,已经感受到了教育的气息。朴素的文字表达的不仅仅是爱,而且还是对生命的一种渴望。在平时的课堂中,他们已经把对学生的爱化为泥土,紧紧地包…  相似文献   

3.
这是两个让人感动的故事,在看完之后又留给我们深深的思考。生命中放着光彩,人性中带着美丽,它们会让你了然生命的价值和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作为成年人,我们已经懂得了感恩的内涵。是的,生命是如此的珍贵,我们应该感激父母给了我们这一次生命,让我们能来到这个世界上;应该感谢老师,教给了我们知识,让我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应该感谢朋友,给了我们友谊,让我们在生命的旅程中不再孤独;应该感谢坎坷,让我们在一次次失败中变得坚强;  相似文献   

5.
生命是一路单程,没有重来,也没有停留。这在生命的价值L,因有限和短暂而显得如此宝贵,让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成为世界上最廉价而又昂贵的东西。在对于生命的大探讨中,人们发现:生命虽然不可以重复,但是却可以反省,并不断规避风险,以获得最大的生命价值,而无疑日记成了记载心灵的最佳载体,也成了生命反思的最好蓝本。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本体是人,教育的本质是生命的成长。这是教育的根,是教育的本性。 叶澜教授曾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只有回归生命,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与力量;只有追求真实的生命成长,才能发现学校教育所蕴含的生命资源。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揭示的语文学科的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更为科学,并由此带来新的教育理念,这便是语文教育的理想:第一,实现语文文本(包括教材)的人文性——对人的尊重,关注人的生存意义,关心人的生活,张扬人的个性,促进人的发展;第二,把语文课堂甚至是语文课程(教材、教师、学生构成的“生态环境”)营造成生命活动展示场、生命对话场,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让教学过程成为一种真实的生活,成为师生生命活力展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开卷有益     
在信息爆炸的现代,“开卷有益”的说法十分危险。事实上,当你占有了一本书,这本书也占有了你。你占有书,是一种不知内容等级的冒险;书占有你,却是实实在在消耗了你不可重复的一个生命过程。这种消耗,是一种表面温柔实则残忍的生命剥夺。  相似文献   

9.
赵丽娟 《河北教育》2007,(11):16-19
生命是可贵的,因为每个人只能拥有一次生命。而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也是丰富的:一次考试的成功或失败,一篇文章带来的启示,一场球赛后的酣畅淋漓。一次认真答题的过程等等,这种种不同的体验预示着生命在成长,因此,用心灵细细感受生命的成长是一种幸福。让我们带着享受生命成长的心态拥抱此时此刻。拥抱每天的分分秒秒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曹蕾 《中国德育》2011,(7):14-15
2010年4月,我们来到贵州省凯里市从江县雍里乡,留下了七天支教的足迹。七天,在人的生命里或许不算什么,但这七天对我们弥足珍贵。这一次支教,像生命中的一次急速转弯,让我看见了一道不一样的风景。  相似文献   

11.
人生·生命     
童丽 《新读写》2008,(7):73-83
人生,是指人的生存和生活,是一个为自己而创造的过程,也是一个让自己发光发热的瞬间。人生如书,一本深沉厚重的书,一本一辈子才能写完、读完的但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写好、读懂的书。人的生命不可能有两次,生命的孕育、诞生和显示本质是一种无比激动人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生活是一本书,是一本有着丰厚知识的书,是一本永远读不完、也读不够的书。”打开它,每读一篇美文,如品一杯清茶,悄悄滋润你的身心、过滤你的思想,在不知不觉中回味。慢慢寻找生活的快乐,开启生命的真谛,让生命之花精彩绽放!本期文章,让我们一起打开处处充满着智慧与学问的生活之书,让我们自信、勇敢、快乐地面对人生……  相似文献   

13.
黄淑文 《生活教育》2013,(3):103-105
最近阅读了一本书《你可以更靠近我:教孩子怎么看待生命和死亡》,作者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ElisabethKiibler-RossM.D.)是国际著名的生死学大师,在书里教导我们如何贴近孩子的心灵,帮助孩子面对死亡,体验生命各种滋味。这让我想起,大部分的人总是忌讳谈死,很多大人对于孩子提及死亡,总是以隐瞒、恐吓、含糊不清的言语迅速略过,导致孩子对死亡产生很多恐惧的联想和焦虑,一直延续到成年,仍然对生命懵懂无知。生命是一间学校,死亡是通过考试,毕业回家  相似文献   

14.
"书像一扇门,只有推开这扇门,才能真正懂得书里藏着的知识。(王一婷)""书是一个宝库,里面的东西比黄金还珍贵;头脑就像无边的大海,需要用智慧去装满它。(郑启明)""只有认真读书,你才能知道更多故事中的隐含意义。(胡叶)"孩子们的读书感言让我深深感受到课外书已成为孩子们的好伙伴,书引领孩子们走向知识的海洋,走向快乐的天地。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有修养,读书使人  相似文献   

15.
2013年7月19日晴 健康是我们生命中的重要元素。如果说,生命的桥梁是用健康筑起来的,那么,疾病就是摧毁这座桥梁的凶手。要珍爱我们的生命,就得要让健康伴我们成长。  相似文献   

16.
叶澜教授说过:"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项事业。"让课堂充满生命的律动,焕发生命的精彩,已成为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取向。而生命的源泉是什么呢?是阳光!因为阳光代表着光明、温暖、多彩、和谐与生机。在教育中,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阳光一般的情怀。让课堂充满阳光,让阳光普照每一  相似文献   

17.
【材料作文】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供人阅读,供人欣赏。有人的书,不同凡响,高潮迭起,令你爱不释手;有人的书,看似平淡无奇,却能让人回味涵泳……我们每一个人从生命启航出发时就注定是一本书。岁月流逝,供你翻阅:人生足迹是标在生命的字  相似文献   

18.
学校是每个人生命中的驿站,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在完成个体社会化的同时,促进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怎样让校园充满成长的气息,让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习绽放智慧的花朵,让生活涵咏华美的乐章?我们的思考和实践是:为了生命的成长,就要在激情中不断超越,超越功利、超越科研、超越道德,在超越中走向真璞、走向智慧、走向完美,而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相似文献   

19.
在幼儿园的教育课中,产生了一门全新的课程,它主要是以生命为主题,向幼儿表明生命的珍贵,并让他们体会到生命的庄严以及周边的幸福,同时还要教会幼儿学会感恩,形成一定的责任意识,这个课程也就是生命成长课程。主要研究了生命成长课程对幼儿生命历程的意义,着重分析了其中的一些内容,以提高幼儿对生命的认知度。  相似文献   

20.
王月 《人生十六七》2012,(10):39-40
你肯定清晰记得,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声啼哭,响亮而富有生命的感染力;你肯定将他的每个微笑深深地印在脑海中,那些温暖的瞬间就像冰冷的屋子洒满了阳光。孩子,承载着你所有的希望,是你生命的延续……然而,有一天你却突然发现,自己越来越读不懂他。是什么让他用愤怒的眼神看着你,拒绝为错误的行为道歉?是什么让他不愿和人交流,躲在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