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杨朔在《东风第一枝·小跋》中讲了“我在写每篇散文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之后,许多评论家便喜欢用它作为依据去评论杨朔散文。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他们在评论过程中往往只注意杨朔散文的诗的意境,诗的结构,而对其语言特色似乎很少  相似文献   

2.
大凡优秀散文都贮满诗的意境,意境乃散文的生命。诚如前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指出的:“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象苹果饱含着果汁一样”(转引李洛元:《笔谈散文》)。杨朔也曾强调:“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海市·小序》),他写散文“常常在追求诗的意境”。由此可见,从散文诗化这一点研究杨朔散文应是成功地获取其审美效应的真谛。  相似文献   

3.
杨朔的《荔枝蜜》的创作是有生活基础的。也正因为如此,《荔枝蜜》中无论是写人还是写事,都是充满感情的。作者为了赞美广大劳动人民,用了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创造了诗一般的意境。这种写作特色需要我们在阅读时认真赏析。  相似文献   

4.
杨朔同志的散文构思精巧,文笔清新,酣畅动人,富有诗意,深为广大读者所喜爱。然而,杨朔散文的诗意是怎样产生的呢?他在《〈东风第一枝〉小跋》中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我向来爱诗,特别是那些久经岁月磨炼的古典诗章。这些诗差不多每篇都有自己新鲜的意境、思想、情感,耐人寻味,而结构的严密,选词用字的精炼,也不容忽视。我就想:写小说散文不能也这样么?于是就往这方  相似文献   

5.
杨朔说:“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这些散文一般都具有幽美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而这些意境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得力于语言的运用。然而由于作家创作个性及抒写对象的不同,散文的语言风格又各呈风采,我们阅读时要仔细品味,从中学习一些语言技巧。奔腾激越、豪迈奔放的语言风格。这类散文中无论是描写还是抒情的语  相似文献   

6.
以《觅渡,觅渡,渡何处?》为分界线,梁衡的散文创作由山水散文转入政治散文。他打破了杨朔散文“物-人-理”的模式,摈弃了散文创作的纯文学倾向,集中展现了散文的描写美、意境美和哲理美。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的散文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无论是写景还是写人,都具有浓厚的女性化意识。他对女性的欣赏与关注渗透在对平凡对象的描写中,体现出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  相似文献   

8.
《秋天的雨》是一篇遐想联翩、意境柔美的抒情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以及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9.
杨朔同志是我国著名的散文作家。他的作品总给人以清新的感觉,使人振奋。散文以写“意”为中心。杨朔同志写散文,“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东风第一枝·小跋》)。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他所抒写的对象(人、景、物、事)融合为一所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它是具体形象的,又是高妙的;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依助于对象构成的艺术结晶体。它与写作过程中,特别是动笔前的立意构思有密切的关系。前人云:意与境,“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清王国维托名樊志厚写《人间词乙稿序》)散文,作为一种需要丰富感情、深邃思想而又寓于形象——从这点上说,接近诗的文学样式,亦应讲求意境。否则,就不足以言散文。因此,学习和探讨杨朔散文的意境创造,于我们的散文的创作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秋天的雨》是一篇遐想连篇、意境柔美的抒情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全文共5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在写法及用词上都各有千秋。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每个自然段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教学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杨朔同志的《荔枝蜜》是一篇结构精巧,情真意浓,颇富诗意的优秀散文。作者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浓郁的诗意和生活的哲理,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它借物咏人地歌颂了农民为创造人类的美好生活、不计报酬、辛勤劳动的高贵品质。这一主题的表达,不是通过对农民的生活和劳动的具体描写,而是借助于无意识的蜜蜂这个艺术形象展现的。这就奠定了这篇诗化了的散文的意境基调。  相似文献   

12.
王维后期的山水诗和田园诗都表现了静的意境美,动态性的描写在山水诗中的一种艺术手段的静的特点,在两类诗中是有差异的。王维善于写静境,对静的写法灵活多变,表现了自然景物和田园生活中某种特别的情境和意蕴。  相似文献   

13.
对于诗词作品来说,艺术价值的大小,取决于有无意境或意境的高下优劣,这是为人们所公认的。散文也讲究意境,已故著名散文家杨朔就曾说过,“我在每写一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杨朔散文选·〈东风第—枝〉小跋》)其实,意境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优秀的小说作品也应该创造意境。实际上,小说创作的这一美学要求早已为我国古代一些评论家所论述。冯远村在《读〈聊斋〉杂说》中就指出过这部短篇小说集具有意境的美学特色,“聊斋之  相似文献   

14.
文艺作品的意境创造,历来为人们所重视。梁启超谓文艺作品“第一要新意境”(《新大陆游记》);王国维认为“意境”是一切文学的审美标准:“文学之工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杨朔在谈他写散文的经验时说,他写散文“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在文学批评史上,诗歌和绘画是特别强调意境美的。至于散文在意境的创造上也是早已出现了的。宋人李涂在《文章精义》中说:“作世外文字,须换过境界,庄子《寓言》之类是空境界……”就是说,这种境界是虚的,不是实的。由此可见,散文造境(意境)早见端倪,只是在文学批评史上没  相似文献   

15.
《秋天的雨》是一篇遐想联翩、意境柔美的抒情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以及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  相似文献   

16.
以《觅渡 ,觅渡 ,渡何处 ?》为分界线 ,梁衡的散文创作由山水散文转入政治散文。他打破了杨朔散文“物——人——理”的模式 ,摈弃了散文创作的纯文学倾向 ,集中展现了散文的描写美、意境美和哲理美。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散文三大家创作风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比论述了杨朔、刘白羽、秦牧的散文风格。总的来说:杨朔散文的风格,诗意盎然,意境深邃,清新优美;刘白羽散文的风格,激情澎湃,大气磅礴,雄浑壮美;秦牧散文的风格;寓教于乐,博见多识,理趣横生。  相似文献   

18.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托物言志,意境隽永。它不象一般散文那样言论直遂,一览无余,而是缘意造境,融境入意。它描绘了蜜蜂酿蜜的繁忙无私,农民的辛劳,构成了开阔深沉的意境:劳动能酿造生活的蜜。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托物言志,意境隽永。它不象一般散文那样言论直遂,一览无余,而是缘意造境,融境入意。它描绘了蜜蜂酿蜜的繁忙无私,农民的辛劳,构成了开阔深沉的意境:劳动能酿造生活的蜜。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当代散文创作中,秦牧和杨朔都是有重大开拓的作家。他们都以自己独特的美学理想,创作出大量有艺术特色的散文。提高了散文的美学价值,奠定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一秦牧是一个具有学者气质的散文作家,追求理趣美,自觉地把小品与抒情散文结合起来;杨朔则是一个具有诗人气质的散文作家,追求意境美,自觉地把诗与抒情散文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在平时的习作中,要是描写一种动物,首先要介绍一下它的外形,也就是这个动物长什么样子。一般情况下,我们要重点描写它头部的特点,然后是四肢、尾巴、毛色,等等,要从颜色、形状、特点等方面把动物的外形写清楚。要写好动物的外形,首先就得熟悉它们,仔细地观察它们。只有观察得细致,才能描写得具体。在描写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动物各部分的特点来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