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蔡蕾 《职教论坛》2012,(17):90-91,93
就目前对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创造力培养存在的一些观念误区进行了分析,对服装设计师创造力的真正内涵进行了阐述,指出服装设计师创造力的根基和源泉是消费者,是源于对消费者核心价值诉求的深刻把握。而引导消费需求,表达出对文化、价值观和人类命运的深刻理解和关注,更是服装设计师的社会责任。就如何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对学生专业素养、人文素养和市场素养的培养贯彻这一理念做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高职人文教育中存在的认识上的几个误区:一是人文教育是无用教育的误区;二是人文教育的形式与制度的误区;三是人文教育是人文知识堆砌的误区。走出这些误区需要我们恰当地处理好人文教育与职业教育、人文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人文与科学的关系,从而更加有效地进行高职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3.
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高专人文素质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将人文素质教育与普通本科院校的“通识教育”混淆的情况;二是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脱钩。针对这两个突出问题,本文从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和在实习实训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这两方面入手,将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和技能教育融合在一起,探索一条新的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现代大学教育质量标准应该包括专业标准和人文标准两个方面。专业标准包括知识、能力、创造力、适应性等,以使学生达到专业上的“通”。人文标准包括道德、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以使学生达到人文上的“通”。教育质量的专业标准和人文标准核心是强调在现代大学人才培养中要突出为人、为学两个方面。既要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与技能,又必须有道德的教育;既要教会学生做事,又要教会学生做人。对于不同的培养对象和不同培养目标,其教育质量标准是不一样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高等教育界有一句名言,即“两个一百分”。它是对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而言的,其含义是只要在各自的层次上办学水平高、  相似文献   

5.
在创新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这些误区在一定程度上与对创造力实质的认识偏颇有关。应该说产生和形成各种新观念也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创新是实践活动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实践中,创新教育应全体参与,应面向所有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  相似文献   

6.
高职高专人文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将人文素质教育与普通本科院校的"通识教育"相混淆;二是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脱钩.针对这两个突出问题,高职院校应从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和在实习实训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这两方面入手,将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和技能教育融合在一起,探索一条新的人文素质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幼教界普遍掀起创造教育的热潮,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开发、培养创造力的活动。然而,如果我们冷静观察和思考一下,就不难发现当前幼儿创造教育存在着不少误区,这使得幼儿创造教育非但不能很好地激发、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反而可能扼杀幼儿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8.
柴瑛 《考试周刊》2010,(51):202-203
职业教育本身具有的专门性和技术性的特点,使得高职院校容易忽略人文素质教育,其专业设置、课程教学等都是围绕着市场转动。人文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长期处于边缘地位,缺失比较严重。这一现状导致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虽有一技之长,但人文素质普遍较差。面对职业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许多误区,本文从历史教学的角度谈谈高职院校开设历史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人文素质教育已引起教育界尤其是人文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农业院校教育改革的一大重点。但地方农业院校在实施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 ,不仅认识上存在着误区 ,而且实践上也存在偏差。反思和研究存在的误区 ,澄清认识 ,纠正偏差 ,将有利于深化对农业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 ,推动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幼教界普遍掀起创造教育的热潮,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开发、培养创造力的活动.然而,如果我们冷静观察和思考一下,就不难发现当前幼儿创造教育存在着不少误区,这使得幼儿创造教育非但不能很好地激发、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反而可能扼杀幼儿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1.
研究表明,人的创造能力的发展始于幼儿时代,创造能力是智力活动的一种表现,创造能力越高的人往往具有较好的个性品质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表现为自信、自立、兴趣广泛、喜欢探索、情感丰富等,从小培养幼儿创造力对孩子今后的生活、学习、工作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论大学生创造性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 ,创造性的本质是“人性”与“人力”的统一 ;按照这个标准 ,可将人的创造性划分为自我性的创造性与社会性的创造性。大学生的创造性存在个体差异 ;大学生的创造性处于由自我性向社会性过渡的关键期 ;大学生的创造性是全面的 ,但同时也具有明显的专业特征  相似文献   

13.
研究表明,人的创造能力的发展始于幼儿时代,创造能力是智力活动的一种表现,创造能力越高的人往往具有较好的个性品质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表现为自信、自立、兴趣广泛、喜欢探索、情感丰富等,从小培养幼儿创造力对孩子今后的生活、学习、工作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Creativity tests, at best, measure only a small sliver of the whole of creative giftedness. These tests assess aspects of creative intelligence. But creativity is at least as much a conscious decision and even an attitude toward life as it is a traditionally defined abilit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well-intentioned gifted educators may be following the wrong path by overly relying on tests of creativity to measure creative giftednes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triangular theory of giftedness that conceptualizes creativity largely as an attitude toward life rather than as ability based.  相似文献   

15.
郭晶 《中学教育》2009,(2):40-43
目前,青少年创造力已成为当今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众所周知,中国青少年的创造力普遍低于西方国家青少年的创造力,因此对此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中西传统文化的比较分析,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青少年的创造力造成负面影响的因素,基于此提出了相应改进的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16.
计算创造力是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前沿,有望成为促进教育变革的重要推动力。本文综述了创造力与计算创造力的定义,运用文献计量法和文献分析法对国际计算创造力领域研究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计算创造力研究大体历经酝酿期、形成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计算创造力研究呈现出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互促进的发展逻辑;主要研究主题为系统设计与评估、基本概念与理论、创造力认知计算模型、创意构思计算方法四个关键聚类和计算思维一个与教育相关的特殊聚类;创造性思维与计算思维的结合、计算创造力系统的教育应用是研究热点。计算创造力与教育结合的未来研究方向是《计算创造力》课程研究、创造力支持系统研究和计算创造力促进教学变革研究。  相似文献   

17.
维柯通过对神话与原始人类的考察,认为想象力是创造之眼,原初人的创造是由“共同意识”决定的。这种创造观将诗性置于人类文化创造之本,并强调一种实践智慧,从而为西方思想文化的反思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深刻影响了学校的教育环境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本文分析了数字化技术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并对数字化时代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励机制进行了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9.
国际心理学界50多年来在创新本质及其研究领域问题上积累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当前心理学家对创新的本质特征(即新颖性和有用性)基本达成了共识。当前创新研究主要运用了心理测量的、实验的、传记的、生物的、计算机的途径,其中每一种途径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也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由于创新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对其研究应综合应用各种途径。  相似文献   

20.
论创新的本质及其研究范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述了国际心理学界在创新本质及其研究范型问题上的最新研究进展。认为当前心理学家对创新的本质特征(即新颖性和有用性)基本达成了共识,但对创新研究的基本思路仍然存在重大分歧,当前有心理测量的、实验的、传记的、生物学的、计算机的和系统的等六种研究途径和范型,其中每一种范型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也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可以预测今后的创新研究将体现出综合应用各种范型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