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万几 《新闻天地》2005,(3):29-30
赵琳是踏着她少时的梦想走上“主持”这条星光大道的。她与广播电视事业的缘分,似乎早已注定,走上电视台新闻主播的绚丽舞台,赵琳感慨说,“时间能证明我对自己所爱的这份事业的忠贞!”  相似文献   

2.
3月春寒,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里却激情飞扬。25日晚,《相约春天——献给李德伦的特别音乐会》在此间隆重上演。去年的12月,“国交”与李德伦相约春天,相约名曲,相约大师开棒。虽然身体状况使84岁的大师不能到场,但北京音乐台的直播却把真诚和热爱,与音乐的美丽一起传送到他的心里。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节目主持人,数年里我主持过多种类型的节目,但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在晚间主持情感类谈话节目。1997年主持《周末夜话》,1999年,主持《远方的星空》。3月7日晚,又到《远方的星空》与听众相约的时间,我走进直播室,和听众谈到“母亲”这一神圣而又充  相似文献   

4.
随着各台生活专业频道开设,生活节目的内容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节目主持人作为百姓心目中的特殊“成员”,其主持的风格个性也必须具有独到的一面,方能扬起生活节目的风帆。首先,主持人要树立朴实、亲切、真诚的形象,成为观众的知心人。我国最早从事电视生活节目的主持人首推中央台主持《为您服务》的亲切和蔼、平易近人的沈力老师。在主持节目过  相似文献   

5.
我爱河南日报《生活周刊》专页,我特别喜欢这个专页上的“生活琐谈”。它似生活海洋里一朵晶莹的小花,给我知识,给我甘甜。“生活琐谈”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又是教你学习生活,热爱生活的良苑。在这里,有教你怎样生活的《靠家庭是耻辱的》,有教你怎样对待人云闲言的《治一治“闲话篓”》;有教你怎样对待爱情婚姻的《不必拘泥于“第一印象”》和怎样处理家庭琐事的《要当开明“_法官”》等。就连为人处事,节日娱乐等也讲得头头是道。这样的小言论我看的多了,自身修养有  相似文献   

6.
黄桃利 《新闻窗》2010,(1):65-66
贵阳人民广播电台少儿节目《红帆船》1995年开播至今已15周年。15年来,每天17时至17时30分,节目主持人可可姐姐、《红帆船》“船长”准时与收音机前的小听众相约,一起驾驶着《红帆船》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15年来,许许多多与可可姐姐一起主持过《红帆船》的小嘉宾和小听众从小学走进中学、走进大学、走进社会……不变的是,《红帆船》依然伴随着收音机前的小听众们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7.
徐陵 《中国广播》2006,(11):61-63
童尧,安徽生活广播 LIFERADIO 的主持人。入行15年,主持过少儿、娱乐、谈话以及生活服务类的节目。她的主持播音作品曾经多次获得国家以及省内大奖,如《栗色小天使》获得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广播少儿节目二等奖、安徽广播新闻奖一等奖;《21世纪最珍贵的资源》获得中国播音主持作品二等奖、安徽播音主持一等奖、安徽广播新闻奖二等奖等等。今天的童尧,主持着一档以她的名字命名的节目《童尧夜话》,这  相似文献   

8.
高月:我和栏目一起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讲述》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主打栏目。从2001年开播至今,随着其独特的口述纪录风格的成熟,主持人高月也正为越来越多的热心观众所熟悉。第一次与她见面长谈,她言谈举止间的那份平和与沉静,便让人感受到一种亲切的交流魅力。在中央电视台《讲述》节目里,高月正是以亲切、自然地聆听嘉宾讲述作为主持风格的。她主持既不“抢镜”也不“呆板”,有人说,“高月的特别之处,恰恰在于她用会说话的眼睛异乎寻常地用于倾听”,“高月主持的《讲述》,可以说是出镜最少、出声最少的,但她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恰恰最深”。如果说,高月的这份优秀源自于她的…  相似文献   

9.
1982年,美国的《迈阿密先驱报》和加拿大的《麦克莱恩杂志》报道了她和她主持的北京晚报《家》专栏,称她为“中国的安·兰德斯”和“亲爱的艾贝”。安·兰德斯是美国著名的女专栏作家,以主持报刊的恋爱及家庭生活专栏而广为人知,许多人写信向她请教时,常以“亲爱的艾贝”开头。在美国,在西方,安·兰德斯是一位名人,在中国,她  相似文献   

10.
曾鸿 《新闻爱好者》2000,(11):43-44
在电视领域,实践界总是策马扬鞭地跑在前头,理论界则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试图理清他们的足迹,可“不是我不明白,这屏幕变化快”,总有些事情看不懂理还乱。这不,正当大家一致对《生活》栏目中主持人的走动式主持交回称赞的时候,这个栏目却让两个主持人一起中规中矩地坐了下来;正当大家对坐谈的两个主持人吹毛求疵颇有微词的时候,《生活》又将两人分开,并在节目中引进了男主持;更大的变化不是人员配置上的,当你发现原来各具特色的小栏目不翼而飞,整个栏目都由主持人类似闲聊的串词来连缀,而主持人李咏竟晃悠着两条腿来主持节目时…  相似文献   

11.
褚天舒,一个让人联想的名字,你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著名的诗句:极目楚天舒。而回到《沟通》节目金黄色的月亮里,那是如今屏幕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无尽的烦恼与真诚的对白交织在一起,这就是天舒和她的嘉宾们。  相似文献   

12.
完美生活     
王晓丽 《视听界》2006,(6):112-112
青春的岁月我身不由己只因这胸中燃烧的梦想青春的岁月放浪的生涯就任这时光奔腾如流水体会这狂野体会孤独体会这欢乐爱恨离别体会这狂野体会孤独是我的完美生活是你的完美生活我多想看到你那依旧灿烂的笑容再一次释放自己胸中那灿烂的情感我多想告诉你那依旧灿烂的笑容再一次释放自己这是许巍的《完美生活》,略带沙哑的轻摇滚。平静与淡然之中,蕴藏着几分激情,欲说还休。发排完这一期《视听界》,这歌就萦绕在我的耳畔。感觉,“完美生活”的意味,正是办刊一年下来的心境。“非典”时期,我被派到《视听界》工作,一晃,快4年了。其间,五味杂陈,…  相似文献   

13.
《今传媒》1995,(Z1)
《生活特刊》有特色文贾保民同我国在改革开放中设立经济特区一样,《宝鸡日报》也有自己的特区,那就是一周一次的《生活特刊》。看了特刊的前30期,总的感觉,她以矫健的步伐,迈过了她的少年,跨入“而立”之年,天天见长,日日显特,真正地站起来了。特在全方位展现...  相似文献   

14.
刘芳 《中国广播》2006,(12):70-71
方慧,一个习惯夜晚与人交流的女主持人,七年来,无论雪雨风霜,每个晚上都会如约守候在大连电台都市之声晚间谈话节目《晚安·大连》中与所有夜晚相伴的朋友细数人生甘苦。她以其特有的亲和力和深厚的主持功底,为浪漫的海滨之城构建了一道人文风景,更为无数听众温婉地传递着爱与真诚。  相似文献   

15.
生活励志     
《全国新书目》2014,(3):16-17
早安,那些听我的爱人们白杰著北京时代华文书局978-7-80769-122-82013-12 36.80他是没有争议的帅哥主持,微笑是他的标志,每天准时与你在电波中相约;他对北京和上海的风土人情了如指掌,关注你我身边事,却最爱羊肉串  相似文献   

16.
看拍摄电影《庐山恋》查尔斯·纳尔西亚他(灰上衣、白衬衫、没打领带)热情奔放地高呼:“啊,我爱你。”她(粉红色衣裙,项链上镶着一颗鸡心)兴奋得声音有点发颤地说:“再说……再说一遍。”他(坚定地)说:“我爱你,我爸爸和妈妈也爱你。”她(投入了他的怀抱)纵情地叫着:“亲爱的。”  相似文献   

17.
误会     
每当看见书架上那两本《趣味数学》,我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我去找好朋友丁婧妍玩,玩着玩着,我不经意地瞅了她的书架一眼。咦,《趣味数学》?那不是我前几天丢的那本吗?于是我拿下来一看,上面还工工整整地写着我的名字!我正要叫她,她就笑容满面地走过来了,说:“哟!你可真机灵,这么早就发现我要送你的生日礼物了!”我想:还挺会编,竟然说是送我的生日礼物!于是我就说:“少装蒜了!说实话!这本书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她认真地说:“是我要送你的生日礼物呀!你怎么了?”我说:“少骗人了!这本书明明是我爸爸在北京给我买的!…  相似文献   

18.
“把心血洒浇在这豆腐块上,也许更能显示你的真诚。”这是我写在《老年报》《心理咨询》剪报扉页上的题记。《心理咨询》是本报综合性服务专版《生活顾问》上的一个专栏。专栏虽小,酸甜苦辣感触颇多。我曾吟有一首打油诗: “作茧自缚”缘何由,无名无利何所求, “豆腐块”小潜苦心,“真诚”未有付水流。并以此四句作为小标题,写了一篇杂感。“作茧自缚”缘何由一个解答读者心理疑问的专栏,每篇稿开始竟限  相似文献   

19.
每一部优秀的纪录片都会有打动我们的地方,透过《迁徙的鸟》中与鸟齐飞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透过《海豚湾》中那一抹殷红的海水你看到了什么?透过《舌尖上的中国》天南地北的美食你看到了什么?透过《海路十八里》中那条潮起潮落的滩路你看到了什么?其实无论是哪部纪录片,只要它打动了我们,透过画面我们能看到的皆是真诚,是事件的真诚、纪录的真诚、纪录精神的真诚。一、真诚无关金钱,是使命的必然选择法国导演雅克·贝汉为了拍摄纪录片《迁徙的鸟》,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谁不想拿出优秀的新闻作品?而那些好新闻的素材究竟到哪里去寻找呢?通讯员路草、王志明采写的《李秀英三进山城闯富门》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生活的土壤里面埋藏着闪闪发光的“金子”,你想写出生动活泼,富有较强指导性的好新闻吗?那就请你到生活中去深入地发掘吧! 《李秀英二进山城闯富门》写的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勤俭持家,靠发展养殖业脱贫致富的小事,却提出了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重大问题,即贫困地区的农民如何致富的问题。有的人一提致富,就伸手要资金,理由是“无本难求利”,“本大利才宽”。而李秀英却不是这样,她把基点完全放在自己的力量上,把买衣服的几块钱省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