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汉英在文化与成语表达方面存在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引起许多语言误区。本文从中英文化差异的角度来探讨对成语理解所造成的差异,以期在实际应用及互译中能更准确熟练地使用成语。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图形-背景理论的语言学涵义及其在语言中的体现方式,并从汉语成语中的图形-背景关系入手,探讨了汉语成语中图形-背景关系的现实化,分析了该理论对成语理解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翻译作为一种化交流,受原语化与译入语化的制约。由于英汉民族化的差异,仅有一小部分成语在英中有相对的意象。大部分四字成语蕴涵浓厚的中国化意象,英译汉时若使用这些成语,便在译中掺入与添加了译语化意象,造成化失真。因此,译应慎用成语,灵活变换表达法,使化信息得以准确传递。  相似文献   

4.
成语是人们使用频率较高的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词语。它具有定型性、简洁整齐性、习用性、整体性等特点。成语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成分。在新闻语体中,因随意增减成语的构成成分,褒贬不分,因同音字、形近字,不理解成语的意义,搭配不当等原因,常出现误用成语的现象。要用好成语,必须了解成语的特点,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遵循规范,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对英语成语的理解和翻译。从影响英语成语理解和翻译的上下文语境因素和文化语境因素阐述了如何对英语成语进行辨认,解析,和翻译,并且就其翻译技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汉语成语英译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语成语翻译决非易事,不仅要从词汇,语法结构等去理解,还得从语境入手,分析,解读成语的意义,传达原的内容,或根据原提供的语境,找出成语的出处,从历史化的角度去诠释原,并根据译读的化习惯,或保留或舍弃原的形象,展示原民族化的风彩或转达原的内涵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语言迁移和对比分析为理论基础,通过测试考查固原师专英语学习者对成语掌握情况并调查分析是否利用母语知识理解和输出英语成语。此调查同样提供了学生易理解成语的特点和学习成语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英语成语是语言的精华部分,比喻是英语成语的显特征,承载着特色鲜明的化。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在化的大语境下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处理好英汉两种化间的差异性,正确理解成语比喻所隐含的意义,准确表达其所传递的化信息,真正实现英汉语际的化交流。  相似文献   

9.
现代成语学更为积极的过程之一是新词化过程,即产生新的成语单位。对此进行研究,可以尝试把偶然出现的和个人创造的用法与新词区分开,划分出新成语单位构成法:非术语化、援引、隐喻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成语来源久远,含义深刻,同学们觉得难以理解,更难以记忆,虽然下了大量工夫,但收效不大。究其原因,是学法欠佳。现介绍几种理解成语的技巧,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六个方面分析了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对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的了解能帮助我们消除理解英汉文学的大障碍.  相似文献   

12.
英语与汉语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但是,英语中绝大部分常用修辞格都能在汉语中找到与他们相同或相似的修辞方式。针对英汉两种语言在常用的修辞手法上存在着相似之处,而在相似之中又有各自的特点的现象,本文选其中的"明喻"与"隐喻"的应用及翻译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在英汉翻译工作中正确理解原文的各种修辞手法,翻译出符合本民族文化特征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刘爽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6):139-139,141
本文以M.A.K.Halliday提出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三个纯理功能为依据,以英汉诗歌翻译为分析素材,从重合主位理论的角度透视英汉诗歌翻译中重合主位体现手法的文化差异及其语义理据。将讨论重合主位在英汉诗歌中显性因素与隐性因素互动机制,分析原诗歌的重合主位所承载的双重功能在译文中表现形式,从诸多方面再现原诗歌的行、韵、义。  相似文献   

14.
英汉习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习语翻译要处理好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不仅要译出原语习语的形象、喻义,还要译出其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从语用的角度出发,着重论述了英汉习语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觉与自决是英语学科建设的敏感点,把握好文化自觉与自决永远是英语学科建设的责任和要务。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英语学科建设必须抛弃文化上的学徒心态,在借鉴域外文化的进程中捍卫自身的文化版图,以此构建学科的立足之所,并在文化交流与转换的“二度符号化”过程中创新文化观念,同时注重学科目标的终极关怀,让英语学科脱离唯工具论的窠臼,重新回到其基本任务和使命上来:在语言习得的基础上对域外域内文化进行编码解码,最终实现跨文化交流。这也是英语人必须秉持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立场。  相似文献   

16.
英汉颜色词及其文化内涵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的民族对颜色的爱好各不相同。英汉颜色词往往不单纯表示颜色,而是蕴含善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反映了不同民族的不同历史、审美情趣以及民族心理等。  相似文献   

17.
在中外文明的交流和碰撞中,汉译英主要采用的是归化翻译法。但是,英语中出现了很多具有汉语特色文化形态的汉语外来词,并且这些外来词反映出"异化翻译"的一个作用——保留原语文化意识形态并且不被译语文化所控制。从这一角度来看,异化翻译将我国特有的文化事物很"原汁原味"地推向国外,让外国更直接地获取对汉语特色文化形态的感性认识,为中华文明树立了独特的世界形象。  相似文献   

18.
Culture impacts the comprehension of semantic meanings. Based on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culture and Input Hypothesis, the author illustrates how to enhance cultural input in College English lexical teaching from the aspects of word origins, Bible and Greek Mythology, original English movies, TV programs and contrastive study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patterns.  相似文献   

19.
文章试图通过对汉英语词“左”“右”的词源和文化内涵的研究,说明汉英语词“左”“右”文化内涵的一致性,从而揭示这种发生性的趋同现象,是由人类原始思维模式和原始文化心理结构的同一性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广告既是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交流。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外来商品及其广告出现在人们面前。如何译好广告成为翻译者们面临的又一问题。本文初步探讨了商业广告所蕴涵的文化特征,并举例说明了对各种广告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