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愈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相辅相成的过程,教因学而得益,学因教而长进,对此,我有深切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孔子曾说过:"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可见其在推贤举能方面的胸襟。有如此胸襟的古人不止孔子一个,欧阳修、魏文侯、唐太宗也是这样的典型。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关于他们的宽容故事,并从中获得启发,学习他们的大度容人之品格吧!  相似文献   

3.
一、改变观念,做一个开放型的教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在瞬息万变的现代信息社会里,教师的学识不可能包罗万象,而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他们的智慧和信息量完全有可能在某些方面超越  相似文献   

4.
正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共同学习的场所,是促使师生共同发展的舞台。面对新变化,我们要通过课堂教学策略的调整,构建师生成长的学习共同体。一、确立正确的师生观韩愈在的《师说》一文中说:"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在当今信息源多元的情况下,学生已知的知识是无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5.
"平等中的首席",是新课改理念下对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应当包括平等、尊重、引领三个核心要素. 一、人格上完全平等 人人生而平等,是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对于教师与学生来说,也不例外.先贤有言:"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与师傅之间不存在高低贵贱,而应以道德和学识为上,"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语文课堂中,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为鲜活、独特的生命个体,学生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这是构建民主、人文、生命课堂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教学新境界,要从教学实际出发,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教学理念,努力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老师勇于承认并改正失误,构建和谐的师生的关系;老师不耻于向学生请教.  相似文献   

7.
李镇西 《班主任》2012,(5):63-65
正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有一些关于向学生学习的论述,比如《论语》中的"不耻下问",《礼记》中的"教学相长"(虽然这四个字的最初意思并非指师生之间的互相学习,而是指教育者本人教与学的互相促进),还有韩愈在《师说》中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等等,但这些似乎都只是关于学业上的。而在精神方面——思想、道德乃至人格上呢?恐怕更多的是  相似文献   

8.
学生的学习其实就像是学习跳舞,教师就是那个舞蹈教练。“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教师的任务就是将学生这个演员培养出来靓丽地登台表演,其他的事大可不必劳心费神,更不必越俎代庖。一、设计导语。为学生精彩开幕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师生也是可以互相学习的。在一节课中,农村校普通学生能发现权威教辅存在的三处错误或值得商榷的问题,发人深思:我们尽可引导并鼓励学生不唯师、不唯书,敢于向教师、向教材挑战。  相似文献   

10.
韩愈的《师说》一文是他的教育学专论,对教师理论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充分肯定了教师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指出了教师的任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从儒家的道统出发,阐明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择师标准;他"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则体现了他以学问为本、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追求。这些看法至今对我国当代教育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历史是书,伟人是榜样,世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身边的人都是你的学习对象。——题记韩愈的《师说》阐明了从师的重要性,"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并不是只有那些知识渊博、德高望重的长者才能为师,其实你身边的每个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有值得你学习的东西。正所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相似文献   

12.
师:同学们,知道古时候的学校叫什么吗? 生:私塾. 师:古代的学校有叫私塾的,也有叫书馆的.知道古代人们称呼老师什么吗?那时候把有学问的人称作夫子,夫子称自己的学生为弟子.这一节课,我们就以"夫子"和"弟子"相称.弟子们好!  相似文献   

13.
一千多年前,唐朝的韩愈大师在他著名的《师说》中有句名言:“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我作为一名老师,在教学中经历的一件事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至理名言。下面从对一道习题的解法说起。  相似文献   

14.
韩愈在其流传久远的《师说》中,公开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样一个新奇大胆的观点。对这个与传统教师论大相径庭的观点,育人深表赞同,认为:“在教师论中这是独僻蹊径的卓越见解”(杨荣春《中国封建社会教育史》)。有人则在肯定之后略存阙疑:“怎样理解韩愈这个关于师生关系的新观点,还需进一步加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相马先相人     
<正>有位著名的相马师病入膏肓,即将不久于人世。众弟子跪拜于病榻前,泣求师傅传授相马秘籍。相马师艰难地摇了摇头,断断续续地告诉弟子:该教的,平时已全部传教给大家,根本没有什么秘籍。众弟子并不相信,便询问相马师如何又快又准地相中千里马,相马师沉默不语。大弟子问道:"是否眼睛大而圆润,饱满有光泽的为良驹?"相马师答:"非也。"二弟子接着问:"是否肩胛狭长,向水平方向倾斜的为良驹?"相马师又答:"非也。"  相似文献   

16.
菁灵姐姐:间的理解、平等、尊重。我是个初二的学生,我心里韩愈有句话“弟子不必不如好苦,因为我即使做了好事也被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其实老师认为是坏事,班主任很讨厌我,不是圣人,而是普普通通的凡他甚至说过叫我去跳河的话。他人,因为工作压力和生活琐事也很偏心某些同学,  相似文献   

17.
“师說”解     
年过五十的老先生,大概总讀过韓愈的“师說”。这篇文章里很有几句话值得今天当老师和学生的想一想。例如他說: “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賢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韓愈的原意,是因为自己接受了门徒,为了抵制当时舆論的非議,所以写这篇文章自解。他的意思是說,自己虽是作了先生,并不一定样样贤于弟  相似文献   

18.
韩愈的《师说》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奉为经典。“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等脍炙人口的名言几乎家喻户晓,人人耳熟能详。然而,树大招风,名高多涛,批评之声时有所闻;遗憾的是这些批评很少切中肯綮。  相似文献   

19.
正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中能够正确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我是一名教平面设计专业的中职教师,下面就我在教学中的一点经验与大家交流一下。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互教式"的教学氛围有句古话说得好: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互教式"的教学方式恰好体现了古人所说的"教学相长"。下面,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故事,可以让大家体验到这种教学方式的力量。在一个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上,语文老师正在给同学绘声绘色地讲课。突然,有一位小女孩举手示意,她怀着忐忑不安  相似文献   

20.
写文章要有新观点。文章有了新观点,不人云亦云,读者才会买帐。因为读者讨厌的是陈谷子烂芝麻。那么,如何才能使观点出新呢?逆向思维即反弹琵琶可以出新。这点古人早已知道。比如,在一般人看来,老师的水平要比学生的高,可韩愈不一概而论,他在《师说》中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现在读来仍一新人的耳目。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