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知识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谈红玲 《现代情报》2007,27(8):127-128
知识服务以用户需求为驱动,其服务始终是贯穿用户服务的全过程,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已成为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论述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特征,指出了开展知识服务的意义,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白鸥  魏江 《科研管理》2016,37(1):11-19
服务创新网络区别于制造业的特质为创新网络治理提出了重大的挑战。本研究通过对技术型服务企业浙江HD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专业型服务企业MS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两个案例的对比分析,识别了基于制度的关系治理和基于情感的关系治理两种不同的创新网络治理机制,并发现基于制度的关系治理有助于服务创新网络高效组织非线性的多边协同活动,响应了其网络节点间非线性多边合作的特点,有效提升服务创新;基于情感的关系治理有助于服务创新网络促进高嵌入性知识流动,响应了其网络节点之间知识边界高度模糊、关系中流动的知识资产高度嵌入的特性,从而促进服务创新。这一知识型服务业创新网络治理机制对服务创新影响机理的分析框架,深化了网络治理理论在服务业情境中的拓展,并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企业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叶红  战洪飞  余军合 《科技与管理》2015,17(1):40-44,51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一种资源在知识市场中进行交易已成为可能。以企业内及企业间知识市场理论为指导,提出面向社会知识资源配置的网络知识市场,试图在市场机制的推动下,促进社会知识资源在企业创新过程中得到优化配置,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同时调动社会知识资源主体的积极性。提出知识市场的结构框架,研究不同类型知识产品的信息模型及交易过程,提出基于知识市场的知识资源配置服务框架,进而阐述各类知识产品如何在企业创新中实现配置服务。  相似文献   

4.
以内蒙古财经学院图书馆为例,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的现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如何在网络环境下通过管理创新实现知识服务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创新日趋呈现出开放式创新的特征,有效整合内外部创新资源的能力对企业的创新发展尤为重要。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受到制度、文化、技术、社会规范等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高效的知识流动和有效的合作网络是开放式环境下影响企业创新资源整合能力的关键因素。通过融合知识基础观和动态能力理论,从知识整合能力和动态学习能力两方面,构建企业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形成机理的集成分析框架,系统阐释开放式创新环境下企业如何通过构建高效的知识流动和有效的合作网络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及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6.
网络环境下,知识服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发展方向.文章论述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意义, 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新环境下的图书馆知识服务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虹 《现代情报》2008,28(6):21-23
知识服务是信息服务的深化和延伸,知识服务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事业的新发展,本文论述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必要性、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特征,指出了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全面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模式知识服务系统的特点及其业务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共建共享模式知识服务系统的逻辑框架;介绍了我国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中国科技情报网的建设实践情况.最后总结共建共享模式知识服务系统在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并对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网络环境下的知识组织与知识管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周月玲 《情报杂志》2004,23(11):4-6
在界定知识组织、知识管理的概念及其关系的基础上 ,对网络环境下的知识管理、知识组织、知识创新、知识服务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知识以碎片化形式分散在大数据环境中,加剧了大知识融合的难度,深刻 地影响了知识的组织和创新过程。如何针对大数据环境下碎片化知识的特征,构建出适于系统性的把握知识和解 决复杂问题的知识融合框架就成为大数据知识工程研究的热点问题。【方法/过程】系统性分析了碎片化知识的特 征,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知识超网络的融合框架,探讨了知识融合的标准、知识融合的维度以及知识融合的机 制。【结果/结论】知识超网络模型是碎片化知识非线性融合的一种可行的研究框架,其面向问题的多维、多级、多层 的综合的知识融合模型为大数据环境下碎片化知识的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