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类历史是构成社会主体的人的全部活动,人们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生产生活,在群体中依据各自的现实条件,结成各种关系,相互作用而推动社会发展。需求在人的行为诸因素中起、着决定作用。个体需求、群体需求、社会需求构成人的需求的三个层面,三个层面需求的互动推动着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历史发展动力问题,恩格斯晚年提出了历史合力论。他认为历史合力是由于不等于零的个人意志构成的。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对于历史合力研究颇多,而对于个人意志则注意不够。本文试图通过对个人意志历史发展之阶段的考察和历史作用之规律的认识,力求解开个人意志这个症候。  相似文献   

3.
历史合力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对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经济因素决定作用指明,实现中国梦的最根本前提是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众多意志合力的作用指明,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是人民群众;各种社会因素相互作用指明,实现中国梦的基本条件是"五位一体"总布局。实现中国梦应充分运用历史合力论,多方面探索路径、拓展渠道、凝聚力量,以人民群众的合力筑牢民族复兴的基石。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历史发展动力问题,恩格斯晚年提出了历史合力论.他认为历史合力是由于不等于零的个人意志构成的.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对于历史合力研究颇多,而对于个人意志则注意不够.本文试图通过对个人意志历史发展之阶段的考察和历史作用之规律的认识,力求解开个人意志这个症候.  相似文献   

5.
精神动力社会历史发展中越来越显示其重要.纠正忽视精神动力的倾向.实现哲学研究从经济动力研究向精神动力转向,深究精神动力在现代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有其内在的客观必然性,因而它的存在都具有合理的一面;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也莫不如此。社会运动和社会革命,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是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个国家究竟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由其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现,至今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了。四十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顾中国这一百多年历史发展的轨迹,就会发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7.
谭嗣同的“心力”范畴指的是主体的精神意志,他把“心力”看作自主选择的道德主体的意志力量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唯意志论倾向,此说具有反天命论的积极意义,但也有其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封建盛世无疑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辉煌时期。本文在对其概念及表现特征简要探讨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其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封建盛世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人民群众是创造封建盛世的主体,也是根本动力;皇帝及其统治集团是封建盛世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力,其在某种程度和一定时期内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作用方向和效果起着决定和促进作用。动力是主导力的基础,动力决定主导力的性质、程度和效果;主导力对动力具有制约作用和能动的反作用。主导力与动力相适应是封建盛世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9.
社会发展动力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深度探究后提出的有关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思想认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来自各个方面,它们相互作用,最终凝结成一股合力,共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拓展和丰富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对于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和自然的矛盾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也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运动过程,它的发展是由自己内部的矛盾所推动的。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诸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起决定作用,其中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是从社会系统本身来讲的。而当我们把生产力作为一个事物、一个系统考察时,生产力本身也是一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高校联动发展的目的在于多出人才、多出成果,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这不仅是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实现长三角地区高校联动发展,一是政府要为长三角高校联动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二是要统筹规划长三角高校联动发展,三是建立公平的奖罚考评激励机制,四是要建立长三角联动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2.
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科技思想蕴含着社会意识同社会存在及其关系原理的科技新内容。揭示了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动力 ;揭示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直接动力作用 ,展示了新的社会发展动力观 ;揭示了科技对社会经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蕴含着新的社会结构观。高度评价了科技人员开拓新生产力的卓著功勋 ,强调科技活动需要亿万群众的积极参与 ,开拓了群众科技史观的新视野。揭示了科技对于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 ,丰富发展了社会文明进步观。第三代领导集体从科学技术的角度 ,对唯物史观的全面丰富与发展 ,形成了科技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3.
人类需求,指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发展系统与外界交换的质和能(包括信息)。人类需求是客观的,其发展是具体的、社会的、历史的过程。人类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它的不断发展,推动着人类拓展调控对象,更新调控力量,提高活动效率,加强合作关系。人类需求与供给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14.
传统史学最为显著的特点是重视“致用”,它是传统史学发展的动力所在。传统史学丰富的“致用”思想主要体现在以史为鉴、以史资政、彰善瘅恶、歌功颂德和以史蓄德等方面。传统史学丰富的“致用”思想,对于传统历史编纂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它具体表现在对于史书体裁的创立、发展和对于史书直书、褒贬书法的运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欧洲中世纪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促使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以追求和传播高深学问为途径培养人的新型社会组织——中世纪大学的诞生。在大学近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每一次大学对社会人才素质提升的需求满足,都成功地促进了新型大学的产生:为德意志民族培养理性的、个性完善的青年一代的历史使命催生了柏林大学;为社会培养新型技术人才是美国赠地学院诞生与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源。当代大学改革的成效、未来大学发展的辉煌,都将取决于大学能否继续坚守遵循探究高深学问的途径,不断丰富大学教育的本质内涵,更有效地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沙条约组织解散,雅尔塔体制最后终结,北约、欧盟相继东扩,俄罗斯地缘政治环境严重恶化,地缘战略空间空前萎缩,上海合作组织应运而生,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和稳步发展成为历史必然的选择。国际局势的瞬息万变,美国一超独霸的局面已成既定事实,为中俄两国关系全面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动力。  相似文献   

17.
研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而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自发性和主动性为内在动力,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特定的历史现象,解决新的历史问题。它的内涵及其实施,需要我们不断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1950至1962年是霍尔果斯口岸贸易发展的兴盛期,重点分析了1962年前霍尔果斯口岸贸易迅猛发展的历史原因。认为: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是促进口岸迅猛发展的前提条件;中苏友好关系是口岸发展的政治基础;新疆与苏联、东欧各国在商品需求上的互补性是推动口岸迅猛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9.
社会发展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的社会发展观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为主要依据,提出了以社会统筹发展为基础的整体发展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人本观、以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为动力的协调发展观.深入研究和深刻领会毛泽东的社会发展观,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的表现形式”是经常被引用的一个经典命题,也是一个经常被误解的命题,以至于不少人认为恩格斯在这里提出了一种“恶动力说”。这一命题是恩格斯对黑格尔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在恩格斯看来,恶只是历史发展动力的表现形式,而不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