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对当今独生子女家庭的教育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观察、接触与思考,深深地感到,当今的父母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有“六不懂”。  相似文献   

2.
《师道》2010,(12):62-62
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在“第三届中华妇幼健康大会”上提出,今日的中国已经步入独生子女养育独生子女时代.而研究发现,独生子女的问题大都不是由于“独生”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风笑天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独生子女,首先必须科学分析独生子女现象。孤僻、自私、懒惰、自恋、娇气、任性等一度成为独生子女的代名词,一些媒体也用"小皇帝""小太阳"等词语来指代这一群体。独生子女是"问题儿童"或"问题青少年"吗?风笑天:独生子女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在西方,研究独生子女问题的学者普遍意识到,社会舆论、传统以及民间存在着一种对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4.
“独二代”是新一代的独生子女,出生于父母双方也是独生子女的他们已经到了入学的年纪,也正逐家庭。他们已经到了入学的年纪,也正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对象。中国人民大学周孝正教授曾说:“第一代独生子女失去了手足之情,到第二代,这种情况雪上加霜,不但没有手足之情,甚至不再有舅舅姑姑、叔叔大伯,人格上的残缺将比第一代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5.
是否应该让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隔代教养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这些问题令很多家长争论不休。现在,随着第二代独生子女的增加,四二一家庭从预言走向了现实,祖父母似乎更加不可避免地卷入孩子的教育问题。但是,长期存在的“老人溺爱孩子”、“隔辈亲不利于儿童成长”等“标签”令许多年轻家长心存疑虑,总是不放心老人和孩子单独相处。其实从孩子的视角看问题,也许情况并不是那么糟。  相似文献   

6.
张麦 《山东教育》2005,(34):62-62
鉴于独生子女社会孩子对“被爱”的渐趋冷漠与麻木,进而导致孩子道德意识的弱化,并引发诸多家庭和社会问题,有的学校,就为学生布置了为父母洗脚、做饭等“感恩作业”。现在,上海市终于将“学会感恩”写进了《中学生守则》,作为学生必须遵守和履行的基本行为规范,这是很值得欣慰和期许的。  相似文献   

7.
关注“心育”渗透 优化“德育”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与变化,青少年学生面临的社会心理适应问题尤为突出,如网络迷恋、独生子女的骄纵、性观念淡漠、不能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等,这些都表明了,关注学生的“心育”问题显得更加重要。所谓“心育”,即心理素质教育或广义的心理健康教育。如果从心理教育对象看,可将其分为社会心理教育、学校心理教育和家庭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8.
他们是两个不同的群体,“独一代”大部分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独二代”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他们是新中国的第一代和第二代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9.
据资料统计,中国目前“失独家庭(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达一百万个,并且每年新增7、6万个左右.这些曾经的“爸爸”和“妈妈”失去子女后,心理可能陷入难忘的回忆和万分的痛苦之中.因此,走进失独者家庭,对失独人群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失独者”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0.
迄今为止,无论是国内外对独生子女的研究还是千百万独生子女的现实都表明,独生子女较之非独生子女有着显著的优点,突出表现在智力高。但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弱点,那就是他们中出现了一些“特异”的现象,即特殊的、异常的病态心理和性格,如任性、骄横、自私、自理能力差等。这种‘特异性”,使得有些被家长奉为“天使”的孩子,简直成了家里的“暴君”。这些特异性是怎样产生的呢?依据儿童心理过程和现今独生子女生活的典型环境,我以为根源主要有  相似文献   

11.
笔者对当今独生子女家庭的教育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观察、接触与思考,深深地感到,当今的父母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有"六不懂"。一、不懂让孩子吃"独食"的危害不少父母为了表示对孩子的疼爱或是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等,而将所  相似文献   

12.
潘鑫媛 《新读写》2011,(12):11-11
都说“独生子女”好,可谁知“独生”也有“独生”的烦恼。我就是一个典型的“90后”,生在“独生”年代的我尝到了“独生”的甜头,却也有着“独生子女”的烦恼。  相似文献   

13.
王柏玲 《教育文汇》2010,(11):14-15
近年来,学校教育已经悄无声息地进入了全新的“三独”时代:独生子女学生、独生子女教师和独生子女家长在中小学校园里“会师”。  相似文献   

14.
独生子女一般容易走进“自我中心”的“壳”中,表现出自私、不合群、胆怯、不愿与别人交往、喜欢独占等不良的习惯。其实,独生子女这些缺点并非天生和必然的。如何通过教育使他们克服这些缺点呢?我觉得关键在于解决独生子女的“独”字。幼儿园是一个幼儿集体,在这个环境中运用“以儿童教育儿童”的原则能  相似文献   

15.
常年盛唱不衰的歌曲《心太软》,至今仍受到年轻人的喜爱。为什么呢?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一本书的流行,反映着一种社会行为的倾向;而一首歌的流行,则反映人们的一种社会心态。《心太软》中的歌词:“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你应该不会只想做个好人”、“你总该为自己想想未来”等,既表现了青年独生子女的生活现状,也唱出了他们对人际真情交往渴望的心声。社会适应,尤其是人际关系的社会适应,一直是伴随着独生子女成长的关键问题。当独生子女已经成为“独生父母”的时候,这个问题不仅依然存在,而且仍比较突出地影响着他们婚后…  相似文献   

16.
触目惊心的数据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独生子女家庭”已成为我国的主要家庭结构。如有人对某省会城市调查,独生子女在初中的比例是:初三为77%,初二为81%,初一为88%;在小学和幼儿园几乎为百分之一百,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由于人均负担较轻,经济条件、居住条件、学习环境及父母的照顾、辅导等都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如湖南省在8个城市的调查结果表明,独生子女在学习、生活、兴趣、爱好等方面都比非独生子女有明显优势,语文、数学两门功课的平均成绩,分别为83.25  相似文献   

17.
我国独生子女的主体是城市独生子女。据调查,生活在约占70%国土面积之上的农村地区的独生子女,约占全国总数的30%;而生活在约30%区域之中的城市独生子女,约占全国独生子女总数的70%。目前,开始生儿育女当“独生父母”的,则绝大多数都是城市独生子女。据上海普陀区长风街道白玉地区0~6岁儿童家庭调查,其中1/5为外地(农村)的外来户,没有一户独生子女父母家庭;而所有“独生子女”都出自本地(城市)户籍。如果仅以上海户籍为样本计算的话,当上“独生父母”的独生子女家庭约占总数的8%。他们多出生在1978年、1979年之前,主动选择“…  相似文献   

18.
独生子女被视为家庭中的“小太阳”。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深入实施,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大,据对泰安市 10所小学五年级 21个班的调查统计,独生子女学生已占 83.1%。为认真贯彻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精神,探索独生子女的思想现状及教育规律,我们以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对我市小学五年级的 410名独生子女学生及教师、家长进行了调查。   (一 )   独生子女不仅具有非独生的共性,而且还具有“独生”的个性。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比较优裕,衣食住行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加上近年电影、电视、广播等事业的不断发…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我国人均寿命有了很大程度的延长。但随之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生育率的下降、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成长以及家庭结构的演变.使得“空巢”家庭日益增多,这也成为我国社会工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城市“空巢”家庭增多的成因.着重阐述其面临的凸显问题,力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切实可行对策,从而更好地促进城市“空巢”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经由“X是什么”路径,从问题行为入手,对何谓“问题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什么样的学生才属于“问题学生”,以及怎样正确认识和理解“问题学生”概念。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问题学生”定义,指出问题行为是核心要素,修订后的问题行为的判定标准应怎样予以解读,以及对问题行为可以设置哪些识别要点。同时,对“问题学生”概念有哪些误释、误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