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歌被称为“文学中的文学”。少儿诗歌是诗歌的一个分支,它语言概括凝练,篇幅短小精悍,形式十分丰富,可分为儿歌和儿童诗两大类。常见的儿歌形式有:数字歌、绕口令,游戏歌、问答歌、滑稽歌、连锁调等;常见的儿童诗形式有:叙事诗、抒情诗、讽刺诗、寓言诗、谜语诗、散文诗等。诗歌的朗诵是通过声音,发扬音韵节奏的和谐美。使书面语言的诗歌转化为语言,  相似文献   

2.
诗歌,是最适合朗诵的作品。因为,诗歌节奏规整,本身就具备音乐性;诗歌又押韵,朗朗上口,特别是古代诗歌还讲究平仄,使字音在长短方面交错出现,体现了统一之中有变化。所以在古时候诗都是可以唱的。诗和歌本来就是一回事。曾经有过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古代有几位诗人是好朋友。有一次一块儿  相似文献   

3.
河南青年诗人柳喜长擅写抒情诗,诗中充满了淳朴的故乡情愫,又特别适合朗诵。独特的视角和意向,激活了人们的心灵,让人们通过他的诗歌,享受抒情的美妙、诗歌的柔情。  相似文献   

4.
歌词与诗歌都是文艺语体的一个小类,它们有着许多共同特征。在许多情况下,歌去掉曲就是诗,诗谱上曲就是歌。但由于二者传递信息的方式不同:歌,以演唱的形式传递信息;诗,主要以朗诵的形式传递信息。所以,有些歌去掉曲也并非是诗,有些诗也是难以谱曲成歌的。关于这一点,古人已有论及。《尚书·舜典》:“诗言志,歌咏言。”毛传:“谓诗言志以导之,歌咏其义以长其言。”这既是古代歌与诗的主要区别,也是现代歌与诗的主要不同点。本文拟从结构、语言、风格三个方面探讨歌词的语体特征,其中与  相似文献   

5.
徐蓉 《江西教育》2011,(12):21-21
<正>"轻叩诗歌的大门"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展示一]诗歌朗诵会一、活动计划1.准备朗诵材料:诗歌朗诵会朗诵的诗,可以是课本中学过的,也可以是课外读过所喜爱的。  相似文献   

6.
诗歌要有音乐性,这不仅表现在押韵(yun)上,还表现在内容的安排上。一首诗有了音乐性,不但有趣(qu),还好记。学习诗歌课文,要多多朗诵(lang song),在朗诵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首诗很容易朗诵,也很容易记忆,这是因为它用有音乐性  相似文献   

7.
下面就创建朗诵活动进行诗歌探究性学习的案例作一些点评。第一课时【创设情景,激励探究】播放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以徐志摩先生的诗谱上曲演唱的歌,同时多媒体展示诗作师:怎么样,大家有什么感受呢?(略去)师:好,那就请你把认为更喜欢读的那一首诗反复再读两遍。这一次读要求边读边思考怎样读能读得更好呢?  相似文献   

8.
词最初来自民间,是和乐可歌的,是“歌词”。后来逐渐脱离了音乐,成了诗的别体。词的朗诵与诗相比有同有异。关于诗的朗诵,本人已作过初步探讨。以周口师专学报)1997年3期党拙作《唐诗朗读的教学设计)})词的朗诵较之诗,在节奏、节拍、句调以及力度、速度等方面,更富于  相似文献   

9.
吴健 《语文天地》2013,(5):40-41
古诗词鉴赏是高中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又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古代教育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因而,学习古诗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古典文学知识,开拓视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欣赏品位与审美情趣。一、用名家朗诵引路诗歌重在吟诵,而心不在焉应付差事地读只会糟蹋古典诗歌。为了调动学生的朗诵积极性,并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可以选用名家的朗诵作品作为引路人。一首鲍国安朗诵的《蜀  相似文献   

10.
诗歌的朗诵     
<正> 诗歌是最早产生的文学体裁。虽然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它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种不同样式,但无论何种诗歌,都“有两个最大的特点:一是情感的抒发,二是语言的音乐性。”正由于这两个特点,才使得诗歌最适合朗诵,最为朗诵爱好者所喜爱。究竟该怎样去朗诵诗歌呢?恐怕也应从诗歌的抒情性和音乐性这两个最大的特点出发,努力达到如下一些要求。  相似文献   

11.
1.理解诗歌内容,丰富词:飘落、融化。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学习仿编诗歌。 3.激发对雪花的喜爱之情,感受诗中所蕴涵的亲情。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诗歌是最适合朗诵的文体。现代诗歌的朗诵,应抓住现代诗歌的特点,用适当的高低起伏和快慢停延,准确表达诗歌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3.
诗,古代与歌不分家,合称诗歌。当代诗与歌分别却很明显。诗与歌都比较讲究形式的完美,其中字数、顿数、格律、音韵等除表情达意外,主要目的在于形成一种音乐的旋律感,我们称它为诗歌的外节奏。所谓“外”,即它不是由诗的内容直接派生出来的,而是为表现内容寄生上去的。  相似文献   

14.
一、海报--把诗劲铆足 "轻叩诗歌的大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组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关于秦观的《调笑转踏》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观的《淮海词》中有一组《调笑转踏》,共十首,每首均以一诗一曲相间,诗为七古,曲为调笑,诗句与曲词内容相同,诗末二字和曲子开头二字相叠,诗是供朗诵的,曲是演唱的,这是宋代一种小型歌舞曲。  相似文献   

16.
诗是浪漫的,它源自想象,又激发想象。因了诗的存在,人类的天空熠熠生辉。学生自小朗诵唐诗宋词,耳濡目染古典诗歌的美,到了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教学却在应试教育中慢慢失却了色彩,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忽略了诗歌教学,更忽略了去领悟诗歌中诗意的美丽。  相似文献   

17.
昨天,我给孩子们朗诵了一首诗歌《爸爸的眼镜》。每个孩子都被这首诗所吸引,一双双眼睛不停地注视着我。我连续朗诵了几遍,孩子们还在不停地说:“真好听呀!我们还想听。”直到下课,  相似文献   

18.
在远古祖先的心目中,“歌”与“诗”是同一种文学艺术。“诗”是“歌”的内容(文学形象),“歌”是“诗”的表现形式(音乐形象),它们彼此相依、相互融贯,如同语言中词的音和义。中国古代的诗歌是一种歌咏的语言艺术,无“歌”不成“诗”,无“歌”没有“诗”。因此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诗人”这一称谓至少包括以下内涵:(1)自创并演唱诗歌的人;(2)自创或改编原创作品演唱的人;(3)只创作不演唱的人。而中国古代的诗歌是:以激情为血肉、以语言为建构艺术、以歌咏为表演艺术的一种文学体裁。以真情去激荡语言的美化,以歌声去撞击听众的和鸣,乃是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把包恢的古体诗歌分为咏泉诗、体物诗、游览诗,以及体现他心学思想的病中诗歌。从分析这些诗歌入手,对心学家包恢诗歌的风格、思想有初步的了解。他的诗歌无论是游览观物,还是病中所作,无一不体现了他的心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实录及评析朱爱朝执教舒明华评析1.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受到革命传统思想的教育。2.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诗歌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3.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注意把诗的韵脚读出来。一、导入课文,提出问题(教师朗诵诗歌,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