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三级跳远是一个对身体素质要求高,技术动作复杂,技术动作与身体素质高度统一的项目。该项目需要运动员具备速度、力量、灵敏、协调、平衡等多种能力。因此三级跳远项目的技术动作一直在演变。从最初的高跳型变成平跳型,现在又出现由平跳型向跑跳型方向发展的趋势。中学生运动员身体处于生长发育的过渡期,力量和速度都有待提高,如何科学合理地发展这两方面的素质,是提高中学运动员三级跳远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近20年来,三级跳远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发展, 世界纪录多次被打破。我们注意到三级跳远技术已由过去的高跳型、平跳型向速度型方向发展。在1995年第五届世界锦标赛上,英国运动员爱得华兹以18.29米的优异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使这种速度型技术达到了几乎完美无缺的程度。爱得华兹这惊人的一跳,不仅标志着三级跳远成绩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而且还向人们展示出三级跳远技术也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毫无疑问,速度型技术是当今世界三级跳远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三级跳远项目实质上是一个速度性的…  相似文献   

3.
朱静华  丛林 《中华武术》2007,(10):48-49
当今,三级跳远技术已由过去的高跳型、平跳型向速度型方向发展,这无疑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特别是速度和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三级跳远运动员要在单足跳、跨步跳和跳跃阶段进行三次快速有力的起跳,因此,力量素质对三级跳远运动员而言至关重要。俗话讲,三级跳远运动员应练就成"铁腿钢腰",就是这个道理。三级跳远  相似文献   

4.
现代三级跳远技术发展及训练新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三级跳远是一个对身体素质要 求较高,技术比较复杂,身体素质与技术高度统一的项目。正是由于这一特殊性,该项目自二百多年前出现以来,技术一直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由最初的自由式跳法、逐渐发展到高跳型和平跳型技术,现在又出现了速度型技术。速度型技术是现在和未来三级跳远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现代三级跳远运动员的速度训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元奇 《体育学刊》2001,8(2):57-59
三级跳远技术由高跳型、平跳型已经发展成速度型。为了适应这种技术,应该重新认识现代三级跳远运动员的速度训练,它包括发展运动员跑的速度(跑的能力、绝对速度、助跑速度)、速度性力量和快速跳跃能力。  相似文献   

6.
三级跳远技术已由过去的高跳型、平跳型向速度型方向发展。速度型技术是当今世界三级跳远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少年力量训练,是打基础阶段,只有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才能培养高水平的优秀运动员。  相似文献   

7.
三级跳远技术类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级跳远是田径运动中技术较为复杂的跳跃项目。其技术是由助跑、单足跳、跨步跳、跳跃等动作组成。在三级跳远的发展过程中,曾在不同的时期出现过三种不同的技术类型。一种是以前苏联运动员为代表的“高跳”型,一种是以波兰运动员为代表的“平跳”型,一种是以英国运动员为代表的“跳跃”型。 一、三种技术类型的区别 区别三种技术类型的主要标志,是看运动员每一跳的远度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即三跳比例如何。 (一)高跳型:第一跳的远度所占比例最大。如前苏联运动员费多谢耶夫,他在1959年创造16.70米的世界纪录时,三跳比例为38.9%、28.9%、32.2%(6.50米、4.82米、5.38米)。  相似文献   

8.
三级跳远的各跳比例一直被认为是三级跳远技术的重要环节,从上个世纪初人们就开始研究这个问题。根据各跳在完整跳跃中所占比例的不同,人们提出了高跳型、平跳型以及速度型等技术类型概念。由于每个运动员的身体条件、素质以及技术的不同,因此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理想的三级跳远的三跳比例。就同一个三级跳远运动员来说,每一次跳跃其各跳的比例也不是很稳定的。如现今的世界记录保持者爱德华兹,他在1997年世界田径锦标赛中以17.69米的成绩获得银牌,当时的三跳比例分别为35∶29∶36。而他在以18.29米创造世界记录时的三跳比例分别为33∶29…  相似文献   

9.
三级跳远技术水平近20年来有了较大的发展,世界纪录多次被打破,在1995年第五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英国的优秀运动员爱得华兹以18.29米的优异成绩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向世人展示出,三级跳远技术己达到了一个崭新阶段。我们注意到,三级跳远技术过去由高跳型发展为平跳型,而现在又  相似文献   

10.
世界男子三级跳远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世界20名优秀三级跳远的男运动员资料,总结了不同阶段世界男子三级跳远的技术,归纳了男子三级跳远技术可分为4种类型,分别是自由式,高跳型、平跳型和速度-平跳型.文章还提出了世界男子三级跳远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1.
郑爱 《中华武术》2007,(4):23-24
现代三级跳远运动的发展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其技术类型也经历了由高跳型到平跳型再到速度型的演变。鉴于三级跳远技术向速度型发展的趋势,在三级跳远训练过程中,笔者摒弃过去的训练思路,着眼于培养青少年运动员快速助跑、快速起跳、快速的三跳节奏和快速跳跃的动力定型。根据青少年运动员自身的特点,在掌握三级跳远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用速度和爆发力紧密结合的训练方法,有效地指导其进行训练,并取得了理想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三级跳远项目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能力要求极高,技术的好坏决定了其运动水平。本研究以2009年德国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三级跳远决赛运动员为例,分析了前8名运动员跳出最好成绩跳次的倒2步步长、三跳比例以及重心速度、角度等技术特征,以期为正确认识现代世界级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技术特征,为指导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1.三级跳远的技术类型 1.1 三种技术类型的区别在一般有关三级跳远的技术资料中将三级跳远的技术类型分为高跳型、平跳型、速度型三种类型。高跳型是以前苏联选手萨涅耶夫为典型代表,它的主要特点是第一跳腾空的抛物线轨迹高而远,在三跳中所占的远度为最大。平跳型是以波兰运动员施密特为典型代表,平跳型的技术特点是  相似文献   

14.
平跳速度型是我国三级跳远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比较国内外优秀跳远运动员三跳比例的基础上,分析我国运动员的技术特色与差距,提出我国三级跳远技术的发展方向应侧重于平跳速度型;训练必须确立以速度为中心的方针。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当今世界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三跳比例的分析,发现当今世界大多数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采用了速度型技术,速度型技术代表了当今世界三级跳远技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一、女子三级跳远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女子三级跳远技术的发展现状 女子三级跳远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已出现,有记载的最早纪录为美国运动员凯瑟琳·汉德1909年创造的8.805米。由于不是世界级大赛的正式比赛项目,女子三级跳远只在极个别国家开展,技术发展缓慢。直到1990年,国际田联正式设立了该项目的第一个世界纪录,1991年国际田联首次将女子三级跳远列为当年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举行的世界室内锦标赛的表演项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维克多·克雷耶尔是前世界级优秀运动员,原苏联国家队教练。在文章中,他讨论与分析了前世界纪录保持者克拉维兹在跳14.95米时的技术、及女子三级跳远运动的潜力,提出了一些训练方面的建议。文章如下: 在20世纪初,美国女运动员开始涉足于包括三级跳远在内的男子田径项目。第一个美国女子三级跳远纪录是由玛格丽特·怀特康伯在1925年创造的,成绩是10.78米。直到1978年,三级跳远才真正在女子运动员中盛行起来,  相似文献   

18.
三级跳远是一个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技术比较复杂,身体素质与技术高度统一的项目。要求运动员必须进行多年的系统训练,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加强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技术训练以及心理训练。然而,目前在我们的青少年三级跳远训练中,没有考虑到长远的训练安排,往往急功近利,不重视训练的系统性。在运动员的初期训练中采用大量的专项训练手段,这样在短期内虽然运动员的成绩提高较快,但出现了较多的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19.
对三级跳远技术的再理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美国詹姆斯博士在对三级跳远技术进行分析后,提出了这样的点:如果第一跳距离高于第三跳距离2%时,该运动员是采用了“单足跳”式的三级跳远技术;如果第一跳距离小于第三跳距离2%时,该运动员是采用了“平衡”式的三级跳远技术。在这里詹姆斯博士把以前人们所称的“高跳”式与“平跳”式的技术分别改称为“单足跳”与“平衡”式。另外,他又提出一种观点:当第三跳距离高于第一跳距离2%时,这种跳法是采用了“跳跃”式的三级跳远的技术。并认为“跳跃”式的三级跳远技术,可能对大多数三级跳远运动员是最适宜的一种三级跳远技术。此…  相似文献   

20.
三级跳远的世界纪录不断地被许多优秀运动员刷新。在1975年,巴西运动员奥利维拉以接近18米的成绩创造了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三级跳远所达到的远度很大部分是取决于助跑时所获得的水平速度和能够控制、保持了这种速度以及均等地把它分配于单脚跳、跨步跳和跳跃三个阶段。可是,运动员必须在每一阶段的腾空期间获得足够的高度,这样就可以说,三级跳远所达到的距离主要是由每一个起跳瞬间的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来决定的,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