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论西方新闻自由的人,大都很推崇美国政治家杰斐逊说过的这样一句名言:“如果由我来决定我们是要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要没有政府的报纸,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200多年来,美国新闻界把这句豪言壮语当作与总统(包括杰斐逊本人)作战的精神武器,开辟了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另一个战场,留下丁许多  相似文献   

2.
被西方新闻学论著列为“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的另一位先驱者,是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家、美国第三任总统、《独立宣言》主要起草者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他把出版自由看作是全部自由的核心。他说:“我们的自由取决于出版自由,而限制出版自由就等于取消自由本身。”杰斐逊是如此重视出版自由和新闻自由,以致他在1787年给友人卡林顿勋爵的信中竟说过这样的话:“如果要我来决定究竟是有政府而没有报纸,还是有报纸而没有政府,我会毫不迟疑选择后者。”  相似文献   

3.
从揭露中石化天价酒到起诉铁道部,自称“业余”爆料的周筱赞已经在网上公布了16起重大事件内幕,均涉及公权力或公众利益;而他总结归纳的爆料实用准则屡试不爽,甚至还被编入大学新闻教材。他在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中写道:“我就是没事无聊想知道,这是公民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4.
随着报纸市场化和市民化的深入,一些媒体在探索中纷纷削弱了政务信息的报道,而政务公开又要求政府借助新闻媒介,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获取政务信息的权利。新形势下,这又给媒体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加强和改进政务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5.
知情权与新闻采访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情权”是公民对国家重要决策、政府重要事务以及当前社会上发生的与其权利和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件,有了解和知悉的权利,它是公民行使其他权利的基础和前提,是公民保护自身利益的一种手段。知情权的落实离不开新闻报道、信息公开权等的配合,其中,新闻媒体是公众知情权的维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公共权力,还是个人权利,其"天性"都不是公开。个人权利,有隐私的性质和要求;公共权力的公开,不仅不易,而且很难。但是,政府机关权力的来源要求政府信息公开。既然政府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归属于人民、受人民支配,人民是对政府机关授权,不是政府机关与人民分权,  相似文献   

7.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党报的功能比较单一,主要就是宣传贯彻党的政策、指导实际工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党报的功能有了较大的变化,即比较全面地发挥了作为现代社会报纸的各方面功能,社会性大为加强。但是我认为党报(党委机关报)究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报纸,它还应该保持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特别是突出作为执政党报纸的权威性。 党报,既是党的报纸又是人民的报纸,我们一向这样说,自然是对的。但是,过去理解“人民的报纸”,主要是从政治上讲的,也就是说党的政策主张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四十年代初毛泽东说过,“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当时“共产党推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就是合乎人民公意的政策”。在党领导下的党报,自然也是代表了人民的利益并且十分注意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所以说它也是人民的报纸;如果出了错误、偏差,违背了人民的利益,那就必须迅速纠正,党报的历史可以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政府应该在提高管理能力方面下功夫.而不应该简单粗暴地全面关闭某个行业,不能因为某些经营和消费的违法行为.而损害合法经营和消费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离不开信息.所谓"离不开"的信息,是指公众关心、对公众利益攸关的信息,而这类信息,相当部分掌握在政府部门的手里.政府部门如何理解<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能不能做到及时、充分地公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信息,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这无论是对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建设国家的积极性,还是对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都是一件份量很重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是一个涉及权力、权利、权威、声望等诸多政治利益流动和再分配的过程。基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视角,对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可能涉及到的政治利益进行分析,指出政治利益对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推动和阻碍因素,为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制度设计提供理论性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民生问题,简单地说,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民生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为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就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基石。为此,蒙古贞日报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同时一直在关注着全县74万人民的民生问题,并为适应新的形势特调整报纸版面,专门开辟出八块版面,强化了民生新闻的力量,把县域报纸办得更加贴近百姓生活。  相似文献   

12.
马岚 《兰台内外》2009,(3):19-20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含义,就是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就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它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此,服务大局、服务民生,应该成为档案工作的方向。而政府信息公开则是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将近二十年了,我的嘴巴好像一直上着锁……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新闻是经不起推敲的” ——沃尔特·克朗凯特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巴尔干半岛进行着两场战争,一场是为将南斯拉夫军队赶出科索沃的空中打击;另一场战争则是在宣传战线上进行的。在第二场战争中,西方主流媒体已经不仅仅是在报道新闻,而是一直起着为北约战争机器推波助澜的作用,已经成为其战争机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北约看来,战争的最后胜利必须要依靠舆论的胜利,打赢舆论战是赢得现代化战争的先决条件,甚至是必要条件。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北约集团加强对媒体的控制和利用,西方主流媒体则在集团利益下与政治权利形成一种经过预谋的“谐振”,实际上是在利用宣传工具任意涂抹历史和现实。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新闻教授埃德温·埃默里在他的《美国新闻史》一书的前言中写道:“新闻史就是人类长期以来为相互自由传播而斗争的历史……有不少男男女女进行了持续的努力。”1735年,为曾格辩护的80高龄律师安德鲁·汉密尔顿在法庭上慷慨陈辞,为自由的事业进行了卓越的答辩;1787年,杰斐逊大声疾呼:“若由我来决定是要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没有政府的报纸,我会毫不迟疑地立即回答:我  相似文献   

14.
《新闻学刊》一九八六年第四期的《新闻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座谈记录中,钱辛波认为:报纸(广播、电视)是办给人民看的,但过去我们没有很好地向群众和各级党的领导宣传过新闻工作的规律。现在搞新闻改革,仅依靠新闻单位进行改革是搞不好的,应该依靠全党和全社会来进行。建议在报纸上公开宣传和探讨新闻工作规律,这样做可以改变读者长期以来形成的阅读观念。比如,把报纸当作是红头文件,认为字字句句都代表党,而忽视了报纸的其它功能,有些人不大赞成在报纸上公开宣传和探  相似文献   

15.
博览     
新闻改革如何深入?文汇报总编辑马达在上海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会上说;对新闻传播工具的功能、作用和效应的认识和评价,在观念上要有改变。报纸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代表党和人民的利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是从最重要的意义和根本性质上说的,但这并不包括报纸的全部内容、功能和作用。它应该有满足人民对传播信息、传播知  相似文献   

16.
郑磊  窦克林 《青年记者》2009,(22):87-88
在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就是报刊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1842年底,马克思在《莱茵报》中明确提出:“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萎靡不振。”在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中,有这样一位杰出的记者,其新闻报道中充满了浓厚的“民本”思想,主张“报纸是人民的喉舌”。强调新闻报道应该反映人民的生活、传递人民的声音和表达人民的感情,要真正做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他定义新闻为:“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事实。”他就是范长江,当代新闻工作者的楷模。  相似文献   

17.
党报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喉舌,要使党报发挥喉舌作用,作为党报的总编辑全力把握时代的脉搏,正确宣传党的主张,是他的根本使命。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主体。党应该是站在时代的高处,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率领群众为自身利益自觉奋斗。全力把握时代脉搏,就是为着更好地把党和人民群众通过报纸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使报纸充当“把个人同国家和整个  相似文献   

18.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担负着舆论监督的神圣使命。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社会利益大于经济利益。对社会舆论的引导,我们坚持的影响是政治方面的保证,而不是市场或者商业行为的保证;应该是公众利益的维护,而不  相似文献   

19.
通讯的主题     
一篇通讯的采访和写作,选择主题是头等重要的问题。主题,这是通讯的灵魂。如果没有主题,或是主题选择得不正确,那样写出来的通讯不过是一堆乱七八糟的材料罗列。只有把这些事实材料组织在一个主题之下,这些材料才能够表达一个思想,才能发出声音,才能表现出这些材料的统一性和完整性。正如列宁所强调的那样,主题必须是有政冶意义的。有现实意义的和涉及最迫切的问题的。这一点对通讯的写作来说,是加倍地重要。因为通讯是报纸的战斗体裁,它没有权利迴避当前的重大问题,而去描写生活角落里的琐事。通讯的主题不仅应当是正确的、合乎党的政策和人民利益的,而且应当是迫切性的,力求对当前的重大问题作出解答。对报纸通讯写作有着深湛研究的加里宁曾经对通讯员们这样讲过:  相似文献   

20.
博览     
新闻改革如何深入? 文汇报总编辑马达在上海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会上说: 对新闻传播工具的功能、作用和效应的认识和评价,在观念上要有改变。报纸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代表党和人民的利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是从最重要的意义和根本性质上说的,但这并不包括报纸的全部内容、功能和作用。它应该有满足人民对传播信息、传播知识、文化娱乐等多方面需要的功能。各种报纸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