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案例调研:政府信息公开公众支持热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正式实施,为了增强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理念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公民利用政府信息的能力,促进对政府信息公开法规实施的公共监督,北京大学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开通了"政府信息公开公众支持热线",受到广大群众的热情支持.本文结合此项目的服务内容、工作形式,基于其所收集的数据资料等进行分析和探讨,阐述了对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公众支持服务的一些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政府信息公开是当今的世界潮流,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该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政务公开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公众的知情权提供了法律保障,这标志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已从以前的理论探讨和立法研究阶段进人了关键性的实施与落实阶段,这是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及电子政务的重大进步.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含义与由来 《条例》把政府信息的含义界定为: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政府信息公开是指行政机关或有关组织将其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政府信息,通过法定形式和程序,主动向社会公众和行政相对人公开,或者依申请向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公开的活动和制度.政府信息公开有"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3.
政府信息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公民希望依法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目前公众依然无法方便地获得大量掌握在政府部门手中的信息.本文在论述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内涵以及公共图书馆在助力政府信息公开的优势的基础上,从信息资源全面化、服务模式人性化、外部支持多元化、服务方式网络化几个方面阐述了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在政府信息公开中所能采用的策略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李晶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21):115-92
政府在信息公开过程中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知情权需求,同时也要考虑到信息公开制度运行的经济效率。在成本交易和产权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建立政府与公众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考察双方在信息公开制度中的最优策略选择。研究建议政府部门应该树立正确的信息公开观念,在立法体例上准确界定信息公开的范围并充分利用信息公开的信息反馈机制获知公众对知情权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政府公开信息有效组织的实现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信息数量庞大,能否有效地进行政府信息组织将成为影响公众能否有效利用的关键所在.公共图书馆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参与者,在对政府公开信息的组织方面具有明显的布局、专业优势,但由于"意识"、"硬件"、"软件"等因素的滞后,使其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公共图书馆应抓住这一机遇,通过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参与基本标准的制定等方式实现对政府公开信息的有效组织.  相似文献   

6.
2007年10月.一张由陕西省林业厅发布的,农民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照片,在网络上一经发布即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公众对于照片的真假产生了普遍的争论.直到现在,政府部门依然没有给公众一个权威的结论.虽然华南虎事件已经淡去,但是它将政府信息公开提到了公众的视线中,不仅将政府信息公开的缺陷暴露在了我们眼前,而且为政府信息公开提出新的思考点.  相似文献   

7.
国际上政府信息开发利用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两种:政府部门主导型和私营部门主导型。私营部门主导型比政府部门主导型更有利于政府信息的开发利用。我国政府信息开发利用应采取私营部门主导型。私营部门主导型在我国的建立离不开政府信息公开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政府信息开发利用法的修改或制定。  相似文献   

8.
以建设"阳光政府"、保障公民知情权为宗旨的《条例》的正式实施,民众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寄希望中国政府将快步迈向"信息公开时代",能充分调动社会公众的参与力量,成为中国行政法治的一个加速器.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伴随《条例》的实施,取得显著成绩.《条例》实施前后,各级政府机关普遍集中主动公开了相当数量的政府信息,实现了政府信息从不公开向公开的质的转变;依申请公开也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不论是申请的数量还是答复或者最终公开的比例,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9.
世贸组织规则条件下的政府信息公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贸组织规则条件下的政府信息公开要坚持透明度原则。所有执行国家政务的政府部门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义务人;国民是政府信息公开的权利人。除了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商业秘密、正在讨论不宜公开的内容和法律法规、禁止公开的其他信息外,政府有义务向公众公开其他一切信息,可以从技术和制度上提供实现政府信息公开的手段。参考文献9。  相似文献   

10.
政府信息公开对于保障公众知情权、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意义重大.政府信息公开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档案部门应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围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开拓创新,不断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政府信息公开实现条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政府信息公开 ,是指政府主动或依据相对人的申请公开或通过其他方式使行政相对人知晓有关行政活动的情况和资料 ,否则将承担相应责任的现代行政程序制度。政府信息公开既有助于公众知悉、获取政府信息 ,参与行政 ,又有助于政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降低行政成本 ,提高政府公信力。按理政府必然会公开信息 ,而现实是 ,各种各样的政府信息仍然是政府动用了大量国家资源加以严密保护的“国家秘密" ,公众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却没有多少分享“政府信息"的权利 ,以至于理所当然的“政务公开"反而成为需要政府花大力气才能够加以推行的重要政策…  相似文献   

12.
政府作为信息资源的保有者,是社会信息产生发布的供应商。政府信息公开如今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命题。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提高公众在线参与电子政务意识,因此,它也是各国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的一种重要体现。韩国作为亚洲第一个关于信息公开立法,并在全国实施信息公开制度的国家,本文以韩国信息公开制度为例以期对我国的信息公开制度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政府信息公开是法律制度和行政行为的有机结合,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政府部门有及时公 开信息的责任和义务。申请行为和公开行为都需要付出一定的费用或劳动,在引入监督机制的情形下,设定若干假设 及参数,对政府部门、公众与媒体等三方博弈做无差异分析,结合演化稳定策略及其相应的相位图做具体分析,由此 导出启示和建议,并对分析过程做出结论性判定。  相似文献   

14.
面向公众选择的政府信息公开形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公众选择角度出发,通过问卷等方式,就公众对现有政府信息公开形式的主要选择、选择倾向、传播效果及接受程度等展开调查。针对调查中的传统公开形式缺陷,而现代形式尚存获取障碍;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的形式规定匮乏,公众参与性不高;公开形式与内容关联缺失等问题,提出了面向公众实际,灵活选用政府信息公开形式,规范引导公众参与政府信息公开形式共建,依据公众需求,制度明确相应的公开形式等策略。  相似文献   

15.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遭遇瓶颈,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积极性受阻.文章对政府信息资源公共获取价值取向进行研究,认为可从"道德建设"层面来弥补信息公开法调整的真空,从而促进公众对政府信息更方便快捷地获取.国内外对政府信息资源公共获取价值取向研究主要从立法规范、行政伦理、利益平衡、绩效评估等角度进行分析,研究成果较为丰硕.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各级政府部门纷纷通过门户网站向公众公开自身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作为政府信息公开工具之一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在方便利用者查询或获取信息中的作用不可小觑。笔者对我国11个副省级市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其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17.
在政府信息公开中,应构建统一的信息公开法律体系和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健全政府合理干预和调控机制,完善全民参与的信息公开制度.公众对于政府信息的需求推动着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的不断深化使得群众能够更好地参与政事.  相似文献   

18.
根据《政府信息条例》的规定,政府信息公开分为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两种类型,在客观分析不同类型 下的信息主体的成本收益前提下,构建政府部门群体之间,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等两类博弈模型,运用复制动态和演 化稳定策略对此进行动态演化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进一步优化政府信息公开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信息公开的提出,是以公民对政府和公共部门拥有的公共信息享有的知情权为基础的。政府信息公开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尚存在思想、内容、渠道和保障等方面的缺陷。因此,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应从健全立法、提高公众参与度、实行多头公开和责任人制度以及疏通政府信息公开渠道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程评 《新闻前哨》2013,(5):33-35
随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进展,政务公开力度不断加大,我国政府网站建设也由初期的"有没有"、"有多少"向内质提升发展,政府网站"信息公外、网上办事、公众互动"等三大基本功能逐步完善,各级政府网站在建设透明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和民主型政府层面,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