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的接受状况及内心需求出发,在高职院校教学实践中探索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认知体系递进转化的典型路径,理清该课程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认知体系递进转化的理论依据,遵循其递进转化的基本原则,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建构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概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存在的矛盾为:教材内容的广博性与课时的有限性的矛盾;教材理论结构的整体性与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不完善的矛盾;教材理论的正面性与社会现实的负面性之间的矛盾;教材理论体系的系统性与教学的针对性的矛盾。"概论"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应遵循问题导向、正面引导和反面案例相结合、学生参与、活用教材和用活教材相结合等原则。"概论"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要关注学生的个体意识差异,变理论"灌输"式为"沟通"交流式,实现文本语言的口语化、大众化、生活化;关注学生成长成才规律,顺应新时代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和新期待,着力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关注度;关注"概论"学科前沿问题研究,把最新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提升理论的解释力、说服力和征服力;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者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同向同行,提高与马克思文本对话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创新性转化,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就必要性而言,思政课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两者在逻辑、形式等方面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学体系要实现对教材体系的总体化、问题化、具体化、个性化建构。为顺利实现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还需准确把握“转化”这一核心概念的内涵及要求。具体来说,对思政课教材的研究是转化的基础,对学生的研究是转化的前提,提高教师的主体素质是转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关键是完成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科学转化。教材体系是教学的基础,教学体系是教学的关键。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主要解决的是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以及将课程目标和内容转化为学  相似文献   

5.
以妙喻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特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原创性、时代性精妙比喻,追求实现增强大学生使命担当课程目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进行内化和再创造的过程。这是一种全新的双主体转化、双重转化,不仅丰富和拓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时代内涵,而且有助于破解转化面临的师资知识结构不完善、教材与学生生活有距离、教材内容广博而课时有限、思维锻炼缺乏等现实难题。而要真正实现这一转化,可从整体上构建“以喻释理—以喻引问—以喻知新—以喻导行”的四位一体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上下工夫。通过实践探索认识到:把握教材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明确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深入了解学生,使教学体系成为坚持课程标准与适应学生的有机统一;围绕课堂教学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加强课程建设,探索特色更鲜明、方式更多样、手段更先进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是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进行积极地再创造、再加工的过程,也就是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思政课教学体系转化的过程。要在正确认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课程的特点,凝炼教材内容,突出教学风格,同时注重自身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不能区分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没有注重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尴尬实效性不强的重要原因,本文着重探讨在教学实践中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现实路径,要想使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必须从宏观走向微观,从教师走向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具有特别现实而紧迫的意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之一,其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具有一定代表性。其设计理念要以项目为载体,体现职业性;采取“123456”课程体系进行设计;从教学内容选取、组织与安排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入手加以实施,增强实效性,真正实现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0.
姜友维 《职教论坛》2012,(20):28-29,32
为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践中,结合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实际、师资实际和学校实际,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探索用专题教学模式建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体系,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真正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疑难问题,使该门课程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  相似文献   

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是课程性质和功能的必然要求,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需要。我们按照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及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从明晰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及行动导向相关概念入手,分析行动导向作为教学设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特殊作用,探索以行动导向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步骤及设计过程,为高职教育者从操作层面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提供方法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把握教材内容和教学要点的精神实质,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条中解放出来、从呆板中生动起来的重要条件,是教学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前提,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文章着重论述了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必要性、两者之异同、转化的原则、转化的途径等方面,以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需要通过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此基础上更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从教师的教学体系向学生的认知体系的转化。文章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以课内实践环节为切入点,探讨思政课教学从教学体系向认知体系转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要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教材为主要阵地,以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为重点,把握好教材的系统性和针对性、知识性和思想性、深刻性和艺术性的关系。针对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拓宽知识视野,提升研究能力,完善教学艺术,在教学中使学生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相似文献   

16.
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含义、功能、特点和要求四个方面分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分析了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时效性和针对性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与说服力的要求和现实的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问题提出的必要性,阐明了体系转化过程中所应遵循的针对问题与传授理论相结合、灵活发挥与遵循教材相结合、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相结合、课堂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辅助活动相结合等原则,以及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路径问题,即吃透教材、确定所针对的问题、设计个性化教案、精选教学案例、合理使用多媒体、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度高的教学辅助环节、倡导师生心灵互动等.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是教学实施的关键环节。编写“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材体系难,而将“思政”课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更难。这不仅因为“思政”课教学体系涉及的教学环境更为复杂,教学难题更多,而且因为思政课教学要说服学生,让学生接受并转化为学生的信念和品德,其难度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8.
"基础"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必须坚持思想性和政治性原则;处理好教材统一性与院校及学生差异性的关系、教材体系完整性与教师学科背景差异性的关系;挖掘和利用地域文化和校园文化资源、教师和学界科研成果资源、教师人格魅力资源;关注理论热点、社会热点、学生实际和教法改革,以实现有效转化和科学转化。  相似文献   

19.
要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必须做好这门课程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工作。教材是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师可以通过整合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等路径,实现这门课程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时,首先要深入细致地做好课前集体备课。其次,要统筹考虑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四大相关因素,一是从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出发,内容有增有合,以合为主;二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出发,内容整合时不减重点、不避难点;三是从高职院校的学情出发,以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为主;四是从地方教学资源出发,实现教学案例的本土化。最后应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实现专题化"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