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3 毫秒
1.
《潜夫论》是东汉著名政论散文家王符的名著,是汉代子书的代表性著作,其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王符主要生活在东汉和帝至桓帝时期,在他所处的时代,谶纬虽渐趋走向没落,其政治地位也日渐衰微,但谶纬曾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思潮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必然会对文人的思想、创作产生影响。即使王符所处的时代,谶纬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依然很大。王符的《潜夫论》虽是抨击、揭露当时社会弊政的力作,但不可否认,王符确亦多受谶纬影响,《潜夫论》中渗入了谶纬的思想观念,书中多处征引化用纬书。基于此,本文拟对《潜夫论》中的谶纬思想进行钩沉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潜夫论》一书的成书时间、版本和历代著录、辑录和校勘注释、思想内容研究、文献价值研究、文学研究、语言文字学研究七个方面研究状况的详细梳理,以求达到了解《潜夫论》研究现状,并借此开辟出《潜夫论》研究新视角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贤才思想是王符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王符在《潜夫论》中详尽阐述了自己对贤才的诸多见解。运用文献法对《潜夫论》进行分析,指出王符的贤才思想主要包括划分贤才的标准、对待贤才的方法以及探讨贤才所遇困境三个方面。王符的贤才思想对当今社会人才选拔制度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符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所著《潜夫论》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学思想,包括诸如社会问题思想、人性可塑论和人的社会化思想、社会变迁论、社会交换互动论、社会规范思想和社会控制论、教育品才论和人生修养思想、社会整合论和理想社会构想等等内容,其中有些思想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符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所著《潜夫论》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学思想,包括诸如社会问题思想、人性可塑论和人的社会化思想、社会变迁论、社会交换互动论、社会规范思想和社会控制论、教育品才论和人生修养思想、社会整合论和理想社会构想等等内容,其中有些思想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符的著作自己冠之以《潜夫论》,后人对他又以“处士”相称。结合王符生活的时代特点以及其自身的现实生活境遇,可以进一步揭示上述二个名头的真实含义,即“潜夫”和“处士”都体现了王符虽身处下位,但仍怀忧国忧民之心和救国救民之志,希望用自己的著述和思想学说等为匡扶济世而献计献策,希望自己能有所作为,不为一世之人的强烈心声。  相似文献   

7.
清人汪继培笺,今人彭铎校正的《潜夫论笺校正》是《潜夫论》的较好注本。文章是笔者阅读《潜夫论笺校正》时的札记,随文记录,略加考释,祈求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8.
贾世琼 《语文知识》2010,(4):111-112
王符《潜夫论》是东汉典籍。前贤在整理《潜夫论》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仍有一些悬疑,本文拾遗补苴六条,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9.
王符《潜夫论》中引《诗》众多,或从文字比对,或从诗意核查入手,可以考证其为《鲁诗》系统。《鲁诗》学派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经世致用的现实精神以及《诗》史互证的文风对《潜夫论》产生了巨大影响。王符《潜夫论》与《鲁诗》之间关系密切,是汉代经学影响文学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0.
王符的《潜夫论》就其文学价值而言,为东汉散文的佼佼者。通过比较考察《潜夫论》散文与《荀子》,发现《潜夫论》无论从论证思维还是论文结构,以及论证句式上,都明显受到了《荀子》散文的影响。王符正是在汲取《荀子》散文艺术营养的基础上,加上其创造性的改造和运用,形成了自己散文独树一帜的文学风格。  相似文献   

11.
随着"消费社会"的兴起,消费主义取代新教伦理成为支配资本运作的价值观基础。消费主义的支配作用使自然、社会、人及人的思想走向了"单向度化",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一系列伦理困境与危机,思想与现实之间的批判性张力消失殆尽。面对这样的历史与思想语境,需要我们发挥道德哲学的否定性批判功能,在对消费主义的伦理反思与批判中,回归消费的本质,重新确立一种"合理的"消费伦理观,超越消费主义。对西方消费主义的伦理批判与超越,将为当今中国社会消费的和谐发展和新型社会秩序的形成提供富有启迪性的学理资源。  相似文献   

12.
"逸格"早在唐代被提出,到了宋代,不拘常法的"逸品"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经黄休复对"四格"的重新解释与位置排序,"逸格"在北宋渐渐得到了社会上的响应。"逸格"在美术批评中的初步定位,成了宋代绘画迈向一个新阶段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鲍德里亚在《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区分了与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的差异,对拜物教做了一种新的阐释。他从消费社会理论出发,建立了“一般政治经济学”,然后借助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方法,通过类比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与符号的所指和能指的关系,不断地进行逻辑转换,最终把能指拜物教确立为消费社会的运行机制。他在自己的逻辑基础上对马克思作了种种误读。他的能指拜物教批判是将德渡景观拜物教批判的彻底化,其解放道路是一种草根浪漫主义的空想。  相似文献   

14.
晚清史学批评随着时代潮流的急剧变革发生了空前的变化。在新史学思潮出现之前,史学批评沿着传统史学批评的路径发展,其主要的史学批评视阈集中在传统史书体裁体例的批评,对重点的史学家和史学著作进行批评;新史学思潮兴起后,史学批评更加尖锐和激烈,涉及历史观、史学思想、史学体系等一系列根本性的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史学认识的深化。晚清史学批评上述两个阶段的分野,其肇因来源于晚清“西学东渐”的推动和社会思潮的急剧变动,其后果则推动了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的转变,但由于资产阶级史学家急于建立近代史学的范型,在对传统史学批评“度”的掌握上存在可资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文化史上,汉代因为是所谓的儒家“定于一尊”的时代而备受近现代的各种误解与误判,这种误解误判直到现在学界也很流行,这一情况决定了重新诠释汉代文学思想各个层面的必要性。前提是重建文学思想存在的历史语境,并对其各组成部分有符合历史实际的定位与评价。楚化与儒化就是一个更接近历史实际的汉代语境,厘清对两个语境的误判,能对汉代文学思想的状态作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作为20世纪60年代美国新左派社会运动在史学领域的反映,新左派史学与前者在指导理论上有共同的渊源。在对美国新左派史学家的学术影响方面,哲学家赫伯特·马尔库塞、社会学家查尔斯·赖特·米尔斯和历史学家威廉·阿普曼·威廉斯可以称得上是最重要的人物,正是他们分别从哲学、社会学和史学三个不同的领域为美国新左派史学家们提供了社会批判和历史研究的全新视角和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7.
实践批判是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它是变革现实世界的物质性的实践力量。实践批判把实践作为批判的对象和手段,即用革命的实践活动去批判现存世界的各个实践领域。广义上来讲,立足于现实世界而又指向未来的各种人类实践活动,尤其是具有重大历史功绩和意义的伟大实践活动,都是对现存世界的一种革命性的批判。马克思实践批判的价值取向是要实现人的解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马克思的实践批判理论对于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晚清民初以来,随着西方理性主义思潮涌入中国,理论性、系统性、科学性的文学批评逐渐显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传统的诗学批评模式的民国旧体诗话具有了西方诗学批评的谨严、冷峻的批评色彩,具体表现为一部分民国诗话在作“价值理性”判断时开始注重分析综合、逻辑推演等科学理性的批评方法,表现出异于传统的科学理性批评。  相似文献   

19.
宋元时期科举文批评中经常出现"格"这一术语,南宋科举文批评中作为术语的"格",主要是从文章的方式、方法上进行论述的;元代科举文批评中所使用的"格",更多的则是从文学风格入手,文章学的意义更为突出。元代文学风气影响对"格"内涵的稳定,起着非常明显的作用,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范畴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最终在明清时期形成了稳定的文学批评范畴——格调。  相似文献   

20.
通俗小说自产生之日起,即在道德劝戒和娱乐大众之间摇摆不定。至清代中叶,通俗小说在文人化的同时,其反映世界的方式也发生变化。这些被称为文人小说的通俗小说将道德问题提高到社会政治批判的高度,并与文人的济世情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社会政治批判成为个人情怀抒写的方式之一。虽然《儒林外史》、《何典》、《钟馗平鬼传》等小说讽世的形态不同,但其内在精神则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