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郎 指三国时期著名的将领周瑜。《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记载:"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可见周郎的名声在当时已经叫得很响。说到周郎不能不提及两件事:一是赤壁之战,周瑜运筹帷幄,火  相似文献   

2.
《三国志》里有这么个故事:周瑜非常精通音乐,特别是在喝醉酒的状态下,对音乐更是有特别的感悟能力。有一次,一人故意将曲子弹错,结果引得喝醉酒的周瑜频频回头注视弹奏者,这就是人们说的:“曲有误,周郎顾。”后来唐代的诗人李端根据这个故事写了一首诗《听筝》:  相似文献   

3.
根据《三国志》和《后汉书》记载,周瑜的高祖可以追溯到东汉章帝时的周荣.周荣至少应有二子.长子周兴一系,有周景、周忠等,名声显赫;次子一系即是周瑜的曾祖父、祖父、父亲周异等,名声相对较小.周瑜人称“周郎”,史载娶过小乔,但小乔并非周瑜的正妻或夫人,其子女也并非小乔所生.从周瑜家族和家庭的繁衍看,一个政治经验和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大家族,往往有利于英雄的孕育和产生.  相似文献   

4.
唐朝李端有一首《鸣筝》诗:“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其中“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一句用了一个典故。周瑜二十四岁为将,时称“周郎”。《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日:曲有误,周郎顾。”就是说,周瑜虽然酒过三巡,但只要你曲子弹错了...  相似文献   

5.
错误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中有言:“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题记  相似文献   

6.
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怀的是周瑜,大概多数人都不会怀疑。但仍有个别学者认为其中“羽扇纶巾,谈笑间,狂虏灰飞烟灭”这几句是对诸葛亮而发的,因为“羽扇纶巾”是诸葛亮的衣著。把这几句撇开周瑜转向诸葛亮,严重地破坏了词中所怀人物形象的完整性,苏东坡决不会这样写,因此这几句说的必然是周瑜。赤壁之战孙刘一方指挥战争的主角是周瑜,不是诸葛亮,这是历史的事实。词本身也直接点明了所怀对象。上片说“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下片开头就说“遥想公瑾当年”,所以怀的只是周瑜是不成问题的。  相似文献   

7.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的著名战例”。这次战争的史实原来散见于晋人陈寿所著记传体史书《三国志》的《吴主传》、《周瑜传》、《鲁肃传》、《蜀先主传》、《诸葛亮传》等篇。《赤壁之战》作为一个完整的历史故事,是司马光根据《三国志》...  相似文献   

8.
读心术     
吴国。大都督周瑜回家吃晚饭,妻子小乔对他说:周郎啊,你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周瑜想了又想,说:明天是给儿子的家庭教师付薪水的日子。  相似文献   

9.
试论孙策     
历来评价三国人物时,对孙策的历史地位是重视不够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在他的《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有“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之名句,又有“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对孙权推崇备至。著名文学家苏轼在其不朽名作《赤壁怀古》中,尽情地讴歌了“雄姿英发”的“三国周郎”。但对这位开创东吴基业的孙权之兄、周瑜之友——孙策,却似乎较少提及。本文试就孙策的生平事迹  相似文献   

10.
古人作诗赋词题咏赤壁,亦多歌颂指挥疆场,取得战争胜利的周瑜,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李白的《赤壁歌送别》“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涨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杜牧的《赤壁》一诗是否也在赞美歌颂周瑜呢?有人认为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东风不与周郎便”,写出了曹操胜利后的骄姿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以曹操作为反衬,突出周郎的雄姿英发。这种理解符合杜牧诗作的本意吗?如果我们加以分析,便知谬也。  相似文献   

11.
鸡年怎么过     
周瑜在书房读着文件,妻子小乔走进来。“周郎,有你一封信。”周瑜拆信一看,是一张贺卡——公瑾学友:祝鸡年大顺!蒋干敬上老同学蒋干的贺卡提醒了周瑜,“明年是鸡年啦?”“是啊,”小乔说,“你的本命年要到了。”周瑜是属鸡,难怪他小肚鸡肠的。“那可得有所准备,”周瑜担心起来,“属鸡的人在鸡年命犯太岁,不怎么太平呢。”小乔说:“这好办,给你做条红裤衩儿,不就应付过去啦。”周瑜说:“没这么简单,还得请专家来咨询一下。”门外来了位算命先生,被小乔招进屋里。专家请来了,可是周瑜对专家不太放心。周瑜问算命先生:“你算的命灵不灵?”算命先…  相似文献   

12.
周瑜换梦记     
周锐 《小火炬》2011,(6):10-12
“小乔!小乔!”。 周瑜被惊醒了!他看见旁边的小乔还在闭着眼睛狂喊:“小乔!小乔!” 周瑜感到奇怪,小乔平时说梦话都是狂喊“周郎”的啊。  相似文献   

13.
唐朝李端《鸣筝》诗“: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金粟柱”指乐器筝柱上华贵的装饰。诗中用了个典故《,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饮酒)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周瑜不仅是军事家,而且精通音乐。弹筝的女艺人为了博得他的青睐,并不是尽力演奏得如何合乎正道,如何精妙悦耳;恰恰相反,她故意把筝弹错,以逗引欣赏者注意。对《鸣筝》诗,清人徐增评议道“:手在弦上,意属听者。在赏音人之前,不欲见长,偏欲见短。见长则人审其音,见短则人见其意。李君(…  相似文献   

14.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检验一个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应该以他的实践活动和这种历史实践的效果为依据。在现存的史书中,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释是记载孙权历史活动的最具体的原始史料。《三国志》所提供的大量资料雄辩地证明了孙权是一个“聪明、仁智、雄略之主。”然而陈寿虽在《三国志、吴主传第二》里记载了孙权的丰功伟绩,却又在传末的“评曰”中把他说成是残忍昏庸的暴君。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出现这种材料和观点自相矛盾的现象,是不难理解的。因为“寓褒贬”是我国史书的一贯传统,《三国志》自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5.
周瑜(公元175-210年)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军,是人们熟知的。他死后葬于何地,却有几种不同的记载;究竟哪一种记载是准确的?今考证如下: 《芜湖县志》引《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载:在(芜湖)城北周村铺,吴置守家。又芜湖县东外大街古巷内有大冢,相传为周瑜墓。考此说之由来,是因《三国志·周瑜传》载:周瑜“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七。(孙)权素服哀,感动左右。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大乔是孙策的妻子,小乔是周瑜的妻子。《三国志·吴志·周瑜鲁肃吕蒙传》说:“(孙)策欲取荆州,以(周)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时得桥(后通作“乔”)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曹操曾想把大乔和小乔弄到在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第五册《群英会蒋干中计》的[预习提示]中说:“周瑜巧施反间计,使曹操错斩了蔡、张二将。”有的资料却认为“周瑜是要破坏曹操和蔡、张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而蒋干又并非间谍,所以该是离间计”。(见《语文教学通讯》1992年第9期)为此,笔者觉得有一辩之必要。周瑜到底施的什么“计”?我们先看文章题目:《群英会蒋干中计》。周瑜所设之“计”当是指他在“群英会”上所设的“计”,中“计”的是蒋干。蒋干到底是不是间谍,实际上是两说焦点之所在。因为,只有本身是间谍,中的那计才可谓之“反间计”。《孙子兵法·计篇》有“亲而离之”之说。曹操注曰:“以间离之。”王皙注曰:“敌相亲则以计谋离间之。”也就是说,当对方“君臣”或“交援”等相亲时,我们要破坏他们之间的相亲,就派间谍去离散。从课本中得知,曹操三江口败北之后,有“吾当作何计破之”之想。在这种情形下,蒋干盲目自荐,想利用他“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的  相似文献   

18.
郭锡良《古代汉语》第1版312页说“愚”是“自谦的表敬副词”。316页又说“愚”是表“谦称”的名词。二者的例句分别为: 1.愚认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诸葛亮:《出师表》) 2.愚谓大计不如迎之。(《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相似文献   

19.
唐代诗人杜牧曾作《赤壁》一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其中的“二乔”指孙策、周瑜的妻子,史称大乔、小乔。《三国演义》中的二乔故事,是作者根据杜诗虚构而成。孔明为了促成孙刘联合,对周瑜谎说曹操曾发誓要夺得江东“二乔”,置于铜雀台,以乐晚年。为让周确信。孔明还背诵了曹植的《铜雀台赋》,其中有两句为:“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这件事被称为“孔明智激周瑜”。《三国演义》中,在《宴长江曹操赋诗》一回里,作者又让曹操亲口说出想得到“二乔”,以此与孔明之言相呼应。 但一查史籍就会明白,孔明、曹操之言全是作者虚构出来的。历史上,曹操建铜雀台是在建安十五年,是赤壁之战后的第三年。而曹植的《铜雀台赋》写成于该台建成后的两年。可见,铜雀台与赤壁之战根本无关。孔明所念的两句诗也是赋中所没有的。  相似文献   

20.
咏周瑜     
家乡庐江建成周瑜墓园,谨赋小诗,咏赞先贤。英才盖世美姿貌①,曾佐伯符勇拓疆②。大纛频挥铁马劲③,小乔初嫁锦琴香④。火烧赤壁三分定⑤,剑指江陵六郡强⑥。青史遍观年少将,风流千古数周郎。[注]①《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长壮有姿貌。"孙权论周瑜云:"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②伯符:孙策,少与周瑜为友。周瑜辅佐其开创江东基业,极受倚重。③周瑜为东吴大将,屡次率兵出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