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北京存在着来源不同、性质各异的多种庙宇,其中有些神灵被纳入官方“祀典”,有些则属于民间“私祀”,但是否纳入祀典,并非“正祀”和“淫祀”的明确分界,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宗教因素相互交融,成为一种统一的宗教,这就是被社会各阶层共享的民俗宗教,民俗宗教体现在从国家礼仪到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按照时令节日,在家中或到特定的宗教场所进行祭祀、祈祷、进香等活动,是民俗宗教最重要、最直观、最集中的展现,从明代中叶开始,围绕到寺观神庙的祭拜贡献等活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香会,它们的规模日趋庞大、组织日趋复杂,民俗宗教虽为社会各阶层所共享,但其内部并非混融无间,不同阶层和身份之间往往会表现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领衔,普林斯顿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和塔夫茨大学等著名高校联袂出演的在学校网站“公开课件”的“大片”前些时候在中国教育界引发了一片热议。中国教师的讲义、课件都一律被视为一种“知识产权”而受到“公”(学校)与“私”(个人)两方面的保护,而在美国,这熔铸着教师智慧与心血的“知识成品”却可以公开地挂到了网上,与天下人(甚至包括自己的竞争对手)共享,这让许多人难于理解以至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3.
南宋官修书目中对农书的分类并未呈现出北宋那种史志书目与馆阁书目对立的局面,相反,南宋官修书目所反映的是北宋两种农书分类观点的融合。另一方面,南宋私修书目对农书分类并未照搬官方的看法,但毫无疑问的是,私修书目对农书的认识很明显受到了官修书目的影响。因此,唐宋时期农学观念的转变正是在这种农书分类的差异中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4.
“一切艺术都是时代与环境的产物”。由于日本学传统和学理念的影响,日本私小说不可避免地有着“无法具有社会意义”、“素材狭隘”等局限的一面。郁达夫受到私小说的影响,但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原因,又使得他超越私小说。反映出中国“五四”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侧面和他的民族意识,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修改与风格。  相似文献   

5.
高中课本《中国古代史》(选修)第18章“隋唐文化”第二节“宗教、哲学和史学”中说:“隋唐时期,统治者对外来宗教的态度比较开明,从西亚传进的祅教、景教、摩尼教和伊斯兰教都受到尊重。”这里提到的祅教、景教和摩尼教,是唐代的三种主要外来宗教。它们都是来自波斯的古代宗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几乎是在同时,在教义上又有相通或继承的关系,唐人一时不易分辨清楚,便统统称之为“波斯胡教”。这三种宗教在古代西方和东方尽管有些时候得到某个政权的承认,甚至处于国教的位置,但总体来看是被排斥在正统宗教之外的所谓“异端”宗教。其教义及传播情况鲜见于中外史籍,后来随着考古发现的进展,人们才对其逐渐有所了解。关于景教及其传入中国的情况,《历史教学》1997年4期杨志玖先生的文章已有介绍,这里重点谈一下另外两种宗教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政治信仰与道德教育——中国古代和现代的两种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类宗教说”关于中国文化是否宗教文化,或者说,从文化特征上讲,中国文化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宗教的影响,具有宗教信仰的因素,一直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学者们争议不休的话题。而此一话题讨论的关键又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儒释道)中的主流儒家文化有否宗教性质这一...  相似文献   

7.
在欧洲历史之中,宗教曾经是科学的强敌。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文的进化论都遭到宗教势力的打击和压制,是大家都知道的。科学也回受到政治权威的干预和扭曲,遗传学在斯大林时代的苏联遭训排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现代数理逻辑在苏联和“文革”时的中国受到批判,被宣布为伪科学。而现在,对科学价值的否定,又以人文的名义控诉科学的霸权。  相似文献   

8.
李萍先生是离休干部,多年“修闲”终于“修”出正果:潜心研著的《书法经纬》图文并茂、行销海内外,被港澳人士誉为“大陆最佳书法著作”;他创立的沧燕书法学校连续数年被天津市评为成人教育先进单位。他组织学员为天津艺术节举办的沧燕书法展览好评如潮,受到市领导和市书协的表扬。  相似文献   

9.
在欧洲历史之中.宗教曾经是科学的强敌。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的进化论都遭到宗教势力的打击和压制,是大家都知道的。科学也回受到政治权威的干预和扭曲.遗传学在斯大林时代的苏联遭训排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现代数理逻辑在苏联和“革”时的中国受到批判,被宣布为伪科学。而现在.对科学价值的否定.又以人的名义控诉科学的霸权。  相似文献   

10.
在中西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宗教”、“哲学”具有多元丰富的内涵。在西方文化语境中,“宗教”既表述了神人关系,亦说明了人的敬神态度;在中国文化儒释道格局中,宗教具有更为复杂的多维意蕴;同时,哲学作为一种理性思维和推断,反映出人类的认知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从历史发展来看,“宗教”与“哲学”两者呈现出交融互渗、彼此共构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宗教曾是哲学的温床,而现在也仍可被视为哲学的继续,由此,展示出“宗教”与“哲学”在不同历史境遇中的价值与功能。  相似文献   

11.
田磊  吴传会 《初中生辅导》2011,(27):2+49-F0002,F0003
秦淮河是南京文化的摇篮,这晕被臀为“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兼柯十代繁华之地,被后人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私河”。  相似文献   

12.
“私小说”是日本现代文学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学思潮、其形式独特,影响广泛。苏曼殊是中国近现代独具特色的“诗僧”.一生在日木学习、生活时间较长.大部分作品写于日本。创作时期又正是私小说发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研究苏曼殊的文学创作.不能忽视私小说对他的影响。 1.“自叙”的形式 “私”是日文“我”的意思。“私小说”即“自我小说”。自1907年田小花袋《棉被》开始.“私小说”迅速在日本发展起来。久米正雄在《文  相似文献   

13.
《型世言》:道德化的宗教世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型世言》是新发现的佚失达400余年的明代白话短篇小说集,全书共十卷四十回,绝大多数取材于时代社会生活,堪与“三言”、“二拍”比肩,被专家称为“三言”、“二拍”、“一型”。本文从宗教的角度对《型世言》所流露出的宗教意识、所描写的宗教人物及宗教活动进行讨论,试图通过对《型世言》所构筑的宗教世界的分析,说明其宗教世界是伦理本位下三教合一的世界,并尝试由《型世言》对待宗教的态度来探讨中国人的宗教观及其所反映出的民族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4.
1936年出生的李锦韬,1955年投身教育工作.由于他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他很快就成了受学生欢迎、被同行认可的数学教学能手。尽管随着学生的届届传扬,他的声誉在天天叠加,社会影响也日日扩散,但在那以阶级斗争为纲、形而上学横行的年代,强加在父亲头上的“右派”帽子,也注定了他的“华盖运”,“未敢翻身已碰头”!要想保住“可教育好子女”的身份,他必须:时时处处“斗私批修”“划清界限”,月月年年“脱胎换骨”“弃暗投明”……1983年,他被任命为沈阳市一三四中学副校长,不久,任校长。因为他带领全校教师迅速改变学校面貌,被称为在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贡山县丙中洛乡查腊自然村是一个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怒族社区。在这里,多种宗教长期并存,经历了一个从冲突到和睦共融的历史过程。而这一历史过程更是突出地展现了外来宗教在中国特定的政治文化背景下的“相尊相容性”。多种宗教长期并存构成了不同的文化类型,形成查腊社区的多元宗教文化。多元的宗教文化改变了这一民族社区的信仰状况,并影响着他们的日常生活。对多元宗教文化与民族社会之间的紧密关系进行探讨,总结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宗教文化已经被整合、嵌入整个民族文化体系之中,并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型世言》是新发现的佚失达400余年的明代白话短篇小说集,全书共十卷四十回,绝大多数取材于明代社会生活,堪与“三言”、“二拍”比肩,被专家称为“三言”、“二拍”、“一型”。本文从宗教的角度对《型世言》所流露出的宗教意识、所描写的宗教人物及宗教活动进行讨论,试图通过对《型世言》所构筑的宗教世界的分析,说明其宗教世界是伦理本位下三教合一的世界,并尝试由《型世言》对待宗教的态度来探讨中国人的宗教观及其所反映出的民族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7.
关于"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其论著中所提出了“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论断。该论断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础,被用来指导中国的宗教工作和宗教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此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这种争论主要表现在关于“鸦片”说的起源,“鸦片”说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的地位,“鸦片”说的内容如何理解,“鸦片”说的当代价值等方面。学者对这些观点进行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争论。在此对其进行归纳与梳理,希望有助于增进人们对该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北洋政府继承了清政府遗留的不平等条约,在一战后新的国际秩序构建过程中,试图以外交活动修改不平等条约。其外交部门所辖刊物《外交公报》与社会名报《大公报》进行互动,缔造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社会舆论与政府立场共同作用于国家政治的显著影响阶段。从两者的记录视角出发,再考北洋政府的修约外交活动,从“官与私”之间的话语碰撞中分析北洋政府修约外交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在个人、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理解和解释高等教育的贡献与价值对高等教育自身与社会、国家发展至关重要。“公益”“私益”“共益”是当前国际与本土学界用以解释高等教育贡献与价值的核心概念,也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我国高等教育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价值取向。本文关注中国文化中的“公”“私”之辩,并基于具体的高等教育理念和实践,解释为何被我国高等教育广泛使用的“公益”“私益”等西方理念难以有效捕捉我国话语中“公”“私”概念的内涵,而“共益”概念与我国话语更为接近,可以成为更适合描述我国高等教育贡献与价值的理念。对相关概念在中西话语体系下的概念辨析与本土建构,也是对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需要的有效回应。  相似文献   

20.
殷跃华 《中学科技》2023,(20):45-49
<正>模型背景在军队装备的飞机中,有一种怪模怪样,背着一个大“蘑菇”的飞机。其实,“蘑菇”是雷达系统,这种飞机叫预警机,被称为“空中指挥中心”“空中千里眼”。由于受到地球曲度限制,直线传播的雷达波无法触及地平面下的目标,飞机就针对这一点创造出了“超低空突防”战术,即进行贴近地面的超低空飞行,让远处的地面和舰载雷达变成“近视眼”或“瞎子”,再加上复杂地形对雷达会有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