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一)现在,学生对作文产生了一种奇怪的心理状态,即越熟悉的东西对它越写不清。尤其是越到高年级越是如此,书读得越“多”越是如此。这是我们语文教师目前最感头痛的“作文难”之一。为什么越熟的东西越写不熟呢?我认为:第一,由于对周围生活的太熟悉,就觉得太平常,心理学上就叫缺少感官刺激,于是就缺乏对每件事物的新奇感,也无从发现其特征;于是,真正写起来,对某件具体东西进行具体描写时便无从下手了。  相似文献   

2.
几年来.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实验中.除了加强读写结合外,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勤动笔,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能力运用到实践中去.古人说:“文入妙来无过熟.”多写才能熟,多练才能成功.因此,每学期除了教材规定的八篇命题作文外,我还让学生坚持记日记,写片断,写短文.  相似文献   

3.
“老师,虽然我已经写了两三年的作文了,但还是不知道作文该怎么写?”作文课上,一向对作文头疼的马林问老师。“你每天都说话吗?”老师亲切地问马林。马林一脸疑惑“:说啊,天天都要说话、聊天。”“都聊些什么?”“什么都聊。和同学在一起就聊新鲜搞笑的事,聊新动画片,新玩具,新游戏什么的;和爸爸妈妈聊天,就聊生活和学习上的事……”马林越说越兴奋。老师打断马林的话:“好,你已经写了一篇精彩的文章。”马林一听蒙了:“没有啊,我没有写文章啊?”老师说“:其实,我们每次跟朋友和爸爸妈妈聊天的内容,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我们说的时候叫‘话’…  相似文献   

4.
写生疏的、不了解的人,必须通过访问、介绍、观察等途径,先熟悉起来再写,即所谓“生题熟写”,这个道理十分简单。而何以“熟题”却要“生写”呢?还得从一篇作文说起。前不久,一位五年级老师捧着一叠作文簿,对我说:“你看你看,连这样的题目都写不具体!”我翻开一看,写的是《我的妈妈》,可谓最熟悉的题树、最了解的人了。可看看正文,果然不佳。在我所翻阅的十几篇作文中,除了“大同小异”的外貌描写外,大都是一些概括性的叙述,诸如“我妈妈可忙啦,家里的活儿都是她干  相似文献   

5.
让错误透明     
语文课上,我正讲到起劲处。 突然一位男生指着黑板小声地说:“老师,你写错别字了。‘身’字……的最后一撇……应该出头。而你写的那个‘身’字……”小男生越说声音越小。但想不到的是,他的话音未落,全班一阵哄堂大笑。一个男生抢着说:“老师,这不能算错,只是写法的误差。”我注意到不少同学在点头附和。于是,我让大家讨论,结果出乎我的意料,赞成“错误”说法的仅小部分。  相似文献   

6.
要逐渐把语言文字弄熟,而语文学习的乐趣,全在这一个“熟”字里。我还觉得,从理论上说。语文教学要听说读写并重,而从语文能力发展过程上看,似应尤重读写。听,读,是吸收;说,写,是表达。在吸收的能力要素中,读是关键,会读能引导会听;在表达的能力要素中,写是关键,会写能引导会说。总之,在中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核心是“积累”。吸收是积累,  相似文献   

7.
“写”与“听”、“说”、“读”、“译”同属五项基本语言技能。外语教学提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写”作为重要的交际手段越业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探讨如何在主题教学模式下有效提高学生的大学德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再过两天就要开家长会了,女儿神秘地对我说:“爸爸,老师让我们每人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写信时,有许多同学都是边哭边写的。”我问:“那你哭了吗?”女儿说:“当然我也哭了!”看着出落得亭亭玉立、平时总是无忧无虑的女儿,我真想不出写什么样的信,能让女儿流泪。就问女儿都写了些什么,女儿调皮地笑笑说:“暂时保密!”女儿越是保密,我的好奇心就越强,越想知道女儿都写了些什么。于是开家长会那天,我早早就来到学校。找到女儿的座位,只见那封信就放在女儿的作业本上,非常醒目,我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我很喜欢写文章,…  相似文献   

9.
“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会议多、文章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邓小平文选》第3卷381页)所谓“大”就是文章标题超大,有的仅主题辅题字数近100个字。动不动就冠以“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小题大作:所谓“长”就是超幅,动不动洋洋万言,短文长写:所谓“全”就是内容面面俱到,动不动甲乙丙丁,没有自己的特色。总之,似乎写的越“大、长、全”越有“水平”,这几乎成了一种俗病,准确地说是一种“弊端”。短文长写比比皆是,如某部门汇编一份《高校后勤工作》增刊,收集了45篇稿  相似文献   

10.
作文最怕放不开笔,翻来复去就是那么几句干巴巴的话,所以古代学者都主张作文时要“先放后收”。所谓“先放后收”,就是先大胆地写,等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收”,也就是说再要求精炼严整。苏东坡说:“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采色绚烂,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乃绚烂之极也。”(《与侄简书》)欧阳永故也说:“作文  相似文献   

11.
我因为要写《〈红楼梦〉中的“星命”学》一文,又重新读了一遍《红楼梦》原书,越读越觉得小说中的“命定”思想“遍被”全书,很值得研究。过去很少有人从这个方面探讨,所以在那篇小文中说了一句“另写专文讨论”。其实,这是大题目,可作硕士生、博士生的论文,如我写的“红边”小文,只能是把问题提出来,用文雅一点的词表达,收做“抛砖引玉”。我愿意“抛砖”,能否“引玉”来,那则看人们的兴趣了。记得孔子的弟子子夏说过:“死生有命,富  相似文献   

12.
东汉恒帝初年,京城洛阳一带发生日食,太后让大臣黄琼把日食记录下来,黄琼写道:“京城洛阳一带,日食很厉害”。太后说他:“真是越老越糊涂了,连日食也写不明白?”黄琼吓出了一身冷汗。回到家急得他在屋里团团转。小孙子黄琬对他说:“爷爷,您别急,我记得  相似文献   

13.
在英语教学中,所谓的“四会”即听、说、读、写。而在“听读领先,说写跟上”的规律中,“听”又位列首位,足见它的重要性。而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常常听到学生这样的抱怨:听英语时,越听越听不懂,到考试中的听力测试时,尤为严重。也就是常说的患有严重的英语听力“聋哑症”。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中学英语教师面前的一大顽症,有待我们努力去攻克。  相似文献   

14.
—“你怎么越大越不懂事了?”—“你怎么就不像隔壁的小林呢?看他字写得多好啊!”—“别跑别跑,要摔倒的。”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常常会这样对他们的孩子说。父母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我是为了孩子好呀!可是,父母们一些不当的说法常常会让孩子们备受困扰:我真的就那么差了吗?隔壁家的小林样样都好,我就是没人喜欢的吗?所以,亲爱的家长们,千万别“随口说说”,有时候,你无心的话也许会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不适于对孩子说的5句话。1.“你怎么越大越……”典型说法:“你怎么越大越不听话了。”“你怎么越大越不乖了。”“…  相似文献   

15.
1.人们常说记叙文要写具体,不具体就不能感人。可是我一写具体,就陷于琐碎中不能自拔,连自己也感到成了“懒婆娘的裹脚”,这是为什么? 答:记叙文是要写具体,不具体是不能感动人。但也不是越具体越好,即不是把所有的事件、景物等都“事无巨细”地、详详细细地、一字不漏  相似文献   

16.
学生作文要靠大量的积累,叶老说:“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积累越雄厚,作文内容就越充实;语  相似文献   

17.
马继红 《班主任》2020,(3):62-63
周二早上,即将上课之际,一个我教过的三年级女生领着一个呜呜直哭的小男孩来到值班室,求救似地说:“老师,就要上课了,我弟弟还一直哭,说什么也不去一年级教室,怎么办呢?”正在写工作日志的我,问道:“你告诉他的老师了吗?”“我弟弟不让,越让他去见老师他越哭!”这时,上课铃声响了,女生慌慌忙忙地说:“老师,我要去上课了,请您帮帮我!”我见状,连忙答应道:“你先去上课吧!”于是,女生获救似的跑向教室去了。  相似文献   

18.
积累     
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所要求具备的各年级的语文基本能力中,如果把“听”和“读”看作是培养学生的接受能力的话,那末“说”和“写”就是培养学生的发表能力。接受是收入,发表就是支出。凡有成就者,无不丰贮“仓库”、汲足“营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积累频位,到用时,自然呼之即出,招之即来,会源源不断地涌向嘴边、笔端。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知识是越积累越广博,材料是越积累越丰富,  相似文献   

19.
修改与增删     
主持人:前不久,我受一家出版社的委托,为一本中学生作文集组织原作者改稿。稿子发下去后,竟有好些小作者感到无从下手。一位初二同学说“我写文章向来是一气呵成,一旦定了稿,就不愿再修修补补了!”还有同学反映:“改比写要难得多。”事实上,也有些小作者越改越不满意,最后只好仍用原稿。这说明“修改”这一重要环节,确实被许多同学忽略了。  相似文献   

20.
个人简介然然要竞选文艺委员,让我帮她写个人简介,被我断然拒绝。她唉声叹气,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决定退出文艺委员的竞选。晚上,我已经上床睡觉了,然然跑过来和我套近乎,说:“爸爸,你真的不帮我写个人简介了吗?”我说:“那当然。”然然说:“是因为你也不会吗?”我说:“不是。”然然说:“你写了那么多书,怎么就不能帮我写个人简介呢?”我说:“这是两码事。”然然说:“那什么叫个人简介?我从来没写过,也没有地方去抄。”我忽然想起来,就像我们小时候写入团申请书一样,写个人简介也有一个范本供大家模仿。这样虽然很方便,但在无形中束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