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焙烧Mg-Al-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体相结构与表面酸碱性质的关系。固态MAS^27AINMR结果显示在673K、873K和1073K焙烧的样品出现了明显的物相过渡态,该过渡态在确定样品的表面酸碱性质是很重要的。XPS测定样品中Al2S和OIS的结合能,结果表明,这种结合能与其表面酸碱中心的强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一、复习要求1了解 浓硫酸和硝酸的重要性质;常见酸碱盐的物理性质、用途及其保存;化学肥料的种类和对农作物的作用.2掌握 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的通性.二、知识结构1碱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碱的电离:M(OH)n=Mn++nOH-碱的通性(1)与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 色(2)碱+酸性氧化物→盐+水(3)碱+酸→盐+水(4)碱+盐→新碱+新盐2酸常见的酸:盐酸、硫酸、硝酸酸的电离:HnR=nH++Rn-酸的通性(1)与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使无色酚酞试液  色(2)酸+活泼金属→盐+H2(3)酸+碱性氧…  相似文献   

3.
一、复习要求1.常识性介绍:浓硫酸的特性及浓硫酸的稀释方法;硝酸的性质及主要用途.2.了解:酸的通性;碱的通性;几种常见的盐(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铜)及盐的性质;化学肥料的种类及主要用途.3.掌握:盐酸和稀硫酸的性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4.应用:能运用酸、碱、盐的知识解决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二、知识结构酸盐酸、稀硫酸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主要用 浓硫酸的特性和稀释方法硝酸的特性通性酸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酸能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酸能与某些盐反 …  相似文献   

4.
分别在673、873和1073K分解Mg/Al摩尔比为3的水滑石生成3Mg-Al-O复合氧化物。XRD测定均显示MgO物相,873K以上焙烧的样品同时存在MgAl2O4类晶石物相。微量吸附量热测定其表面酸碱强度与数量,发现碱强度与数量顺序为:873K>1073K>673K,而酸强度与数量顺序是:673K>1073K>873K。这种现象可能与1073K样品生成了更多类晶石及Al3+在表面富集有关  相似文献   

5.
“酸碱盐”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酸、碱、盐等几类重要的化合物,揭示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各类物质间的相互反应规律。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获得无机物分类的系统知识,理清以上各类物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本章知识系统性比较强、概念较多、涉及的化合物种类及各类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多,需要记忆的内容也多。学习时要注意随时归纳、总结,并加强训练。  相似文献   

6.
酸碱滴定法是利用酸碱反应并通过滴定操作测定物质含量的一种分析方法。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都是酸,酸失去1个质子后转化成它的共轭碱;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碱得到1个质子后转化为它的共轭酸。例如,HAc能给出1个质子转化为共轭碱 Ac~-;NH_3能接受1个质子转化为共轭酸 NH_4~+。共轭酸碱组合成共轭酸碱对。HAc 和 Ac~-是共轭酸碱对;NH_4~+和 NH_3同样是共轭酸碱对。质子的体积特别小,电荷密度非常高,所以游离的质子不能独立存在水溶液中。通常  相似文献   

7.
酸碱滴定和络合滴定均为滴定分析法。它们有许多共性,又各有其特点。 一、通过酸碱滴定和络合滴定的对比,掌握滴定分析的一般原理和步骤 二、酸碱滴定和络合滴定各自的特点及应该掌握的重点问题 酸碱滴定 1.质子化酸碱理论 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均称为酸,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均称为碱。这里要注意共扼酸碱对的概念。 对于多元弱酸(碱)的两性物质来说,要注意找准它们对应的共扼酸碱关系和酸碱离解常数。例如H_2PO_4~-是两性物质,它作为酸,其共扼碱是HPO_4~(2-),而作为碱,其共扼酸是H_3PO_4。  相似文献   

8.
一、复习要求 1.常识性介绍:浓硫酸的特性及浓硫酸的稀释方法;硝酸的性质及主要用途. 2.了解:酸的通性;碱的通性;几种常见的盐(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铜)及盐的性质;化学肥料的种类及主要用途.  相似文献   

9.
酸和碱是化学的基本概念。人们对酸和碱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逐步深化完善的过程。各种酸碱理论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关于酸和碱的概念及其理论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用酸(或碱)溶液滴定碱(或酸)溶液过程中,溶液pH随酸(或碱)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称为滴定曲线。  相似文献   

11.
“酸碱盐”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酸、碱、盐等几类重要的化合物,揭示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各类物质间的相互反应规律.通过本章的学习,可获得无机物分类的系统知识,理清无机类物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本章知识系统性较强,概念较多,涉及的化合物种类及各类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多,实验多,习题类型多,需要记忆的内容也多.因此,学习时要注意以下策略:  相似文献   

12.
酸碱滴定法是以质子传递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此法包括:①强酸(碱)和一元酸(碱)的滴定;②强酸(碱)和多元酸(碱)的滴定。混合碱含量的测定是以强酸滴定多元碱来计算混合碱的含量的。一、混和碱含量的测定原理以HCl溶液滴定Na2CO3溶液为例进行讨论。Na2CO3是H2CO3的一元共轭碱,在水溶液中发生如下的离解反应:都大于10-8,(符合准确滴定的条件)。因此这个二元无碱可用标准酸直接滴定,而且在两个等当点附近分别出现两个PH突跃。当滴定到第一等当点时,Na2CO3全部作用而生成NaHCO3溶液中:用变色范围8.0-10.0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物质的低能空轨道在共价范围内有正电性是酸,高能电子占有轨道在共价范围内有负电性是碱.按此观点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酸碱反应,并向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盐的方向进行.盐又分成分子型盐和离子型盐,按酸轨道与碱轨道中和生成化学键,得到分子型盐的结构;离子型盐的晶体结构仍按半径比规则来确定.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酸碱理论是随着人们对化学中一些反应现象认识的不断深化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十九世纪末 W·Ostward 和 Arrhenius 提出酸碱的电离理论: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 H~ 离子的化合物称为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 OH~-离子的化合物称为碱,这一理论有很大的局限性。按照这一理论,离开了水溶液就没有酸和碱的反应,这显然是不正确的。表现出有酸碱性物质也不一定有 H~ 和 OH~-离子。1923年 J·N·Brsted 提出酸碱质子理论。凡能释放质子的任何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能与质子结合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并提出了共轭酸与共轭碱的概念。这一理论扩大了酸碱的定义和反应,并使酸碱具有相对性。  相似文献   

15.
中和滴定中误差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讨论探作误差。从中学化学教学的要求来看,中和滴定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1)用已知浓度的酸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溶液。(2)用未知浓度的碱溶液滴定已知浓度的酸。(3)用已知浓度的碱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酸。(4)用未知浓度的酸滴定已知浓度的碱溶液。在中和滴定过程中,同一错误操作在以上四种情况下所造成的误差不一定相同,具体的腐定过程要具体分析。现用0.1摩/升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为例,试析可能造成误差的18种错误操作。盐酸的摩尔浓度为Mim,其体积为Vin,NaOH溶液的摩…  相似文献   

16.
判断Lewis酸碱强弱的标准主要根据形成酸碱加合物的稳定性及酸、碱取代反应进行的程度;通过找到影响酸碱强度的因素及测定Lewis酸碱强度的方法,可使Lewis酸碱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不同种类茶叶中的微量元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HNO3 HClO4对样品进行湿法消解,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不同种类茶叶中Zn、Ca、Cu、Mn、Mg、Fe等的含量,测定时无需富集萃取.操作简便,回收率为95%~103%.相对标准偏差不超过5.8%,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做酸(HmR)和碱[M(0H)n]的中和滴定实验,恰好反应时,有: nHmR+mM(OH)n=MmRn+m·nH2O 设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酸,滴定时,读取的体积为V酸,碱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碱,读取的体积为V碱,则有: mC酸·V酸=nC碱·V碱. 如用已知浓度的酸滴定未知浓度的碱,则  相似文献   

19.
基于酸碱电离理论不能解决物质在非水溶液中酸碱性问题的局限性,化学家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该理论认为,凡是在反应中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都是酸,凡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如HCl、NH4+、HSO4-、H2PO4-等都是酸,因为它们都能给出质子;而NH3、CO32-、NaOH等都是碱,因为它们能接受质子。质子理论中,酸和碱并不局限于分子,还可以是阴、阳离子,而酸碱反应的实质是酸碱之间的质子转移作用,实际上是H+的传递反应,即在反  相似文献   

20.
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总是在不断深化的,对酸碱的认识也不例外。最早的酸、碱理论是阿仑尼乌斯(Arrhenius)在1889年提出的“酸、碱的水——离子论”。它成功地解释了水溶液中的酸碱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