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一、酸碱质子理论要点(1)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都是酸;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2)酸(?)质子+碱.酸容易放出质子,就是说酸根接受质子能力较弱反之亦然.酸的酸性越强,其共轭碱越弱;碱的碱性越强,其共轭酸越弱.(3)反应方向是由较强的酸将质子转移给较强的碱,生成较弱的共轭酸和共轭碱.二、为什么生成弱酸、弱碱的盐才能水解H_2O既能接受一个质子形成H_3O~+,又能放出一个质子变成OH~-,据理论要点(1),H_2O既是碱又是酸,但H_2O对放出质子的能力很弱,而H_3O~+又很容易放出质子,依据理论要点(2)H_2O是一个很弱的酸;又是一个很弱的碱.盐溶于水后,溶液中存在着水合的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它们可以分别和水作用,使水分解.  相似文献   

2.
一、酸与碱在有机化学中很多反应是酸碱反应,我们也经常用酸碱概念来说明和解释化合物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分析反应历程,选择试剂和催化剂等,因此对酸碱概念需牢固掌握并能在学习中灵活运用。对酸碱的定义在发展中已有多种,这里只谈在有机化学中应用最多的两种酸碱概念。1.布朗斯特和劳莱的质子论.按这个理论,酸是能放出质子的任何分子或离子;碱是能接受质子的任何分子或离子。酸碱反应是质子的转移或接受过程。例如,氨和乙酸的中和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CH_3COOH+:NH_3(?)CH_3COO~-+NH_4。质子论把酸给出一个质子生成的碱叫原来酸的共  相似文献   

3.
一、知识要点1水的离子积不仅在常温下对纯水来说是一个常数,而且对常温下的酸或碱的稀溶液来说,也是一个常数.2对于酸或碱的浓溶液来说,水的离子积不能看成为常数.3水的离子积在一定温度下的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为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4当稀释溶液中酸的[H~ ]或碱的[OH~-]接近水电离的[H~ ]或[OH~-]时,水的电离不容忽视,应将酸碱的浓度和水的电离总起来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4.
酸碱滴定法是利用酸碱反应并通过滴定操作测定物质含量的一种分析方法。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都是酸,酸失去1个质子后转化成它的共轭碱;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碱得到1个质子后转化为它的共轭酸。例如,HAc能给出1个质子转化为共轭碱 Ac~-;NH_3能接受1个质子转化为共轭酸 NH_4~+。共轭酸碱组合成共轭酸碱对。HAc 和 Ac~-是共轭酸碱对;NH_4~+和 NH_3同样是共轭酸碱对。质子的体积特别小,电荷密度非常高,所以游离的质子不能独立存在水溶液中。通常  相似文献   

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能给出质子(H~ )的物质称为酸;凡能结合质子的物质称为碱。根据这一理论,你认为下列物质中具有两性的是( ) (A)HClO_4 (B)NH_3 (C)CO_3~2 (D)H~ 2.四氧化三铁若看作“混和氧化物”时可写成FeO·Fe_2O_3;根据化合价规律和上述书写方法,Pb_3O_4若看作“混和氧化物”时可写成( ) (A)PbO·Pb_2O_3 (B)Pb_2O·PbO_3 (D)Pb_2O_2·PbO_2 (D)2PbO·PbO_2 3.某盐Na_2R_2O_3·5H_2O遇酸分解,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化学式中两个R原子可以看成处于不同的价态,它是一个常用的还原剂。该盐的重要还原反应如下:2Na_2R_2O_3 I_2=Na_2R_4O_6 2NaI;R_2O_3~(2-)离子的结  相似文献   

6.
随着酸碱化学的发展,酸碱概念也不断地变化。在不同的酸碱理论中,酸碱强度的含义不尽相同。但总的说来酸的特征是给出正电性粒子(H~+、金属离子等)、或接受负电性的粒子(分子、离子、电子对等)。因此可以定义接受负电性粒子或给出正电性粒子的能力为酸的强度,这种能力越强,就表明该酸的强度越大。同样,碱的特征是给出负电性粒子(电子对、OH~-、O~(2-)等)或接受正电性粒子(H~+、金属离子、分子等)。而碱接受正电性粒子或给出负电性粒子的能力就是碱的强度。如果这种能力在惰性溶剂或在气相中测定,得到的是酸碱的固有强度,而实际上,酸碱反应多在溶液中进行,溶剂化了的酸碱的强度称为表观强度。酸碱反应本质上就是正负粒子的结合或给出,我们就可以从酸碱自身的电子密度、空间效应,成键轨道等方面分析酸碱的强度。若酸碱反应在溶液中进行,还必须考虑溶剂化效应。  相似文献   

7.
1、CO和NO的酸碱性按照阿累尼乌斯的观点,CO和NO在水中既不能电离出H~+,也不能电离出OH~-,因此既不是酸,又不是碱。按照布朗斯特的酸碱定义,它们不能给出质子、也不能接受质子、所以它们不是酸、也不是碱。而是中性氧化物。但是按照路易斯的酸碱定义,它们既能接受电子对,是π酸,又能给出电子对,是路易斯碱。所以CO和NO也具有酸碱性了。为什么CO和NO也具有酸碱性?这要从结构上进行分析:①CO:  相似文献   

8.
兰建祥 《化学教学》2006,(7):64-64,59
1 含氧酸显酸性的原因 在高中阶段,酸的定义是指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碱是指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实际上,这只是酸碱的一种经典定义。酸碱还有另外一种广义的定义,即酸是电子对的接受体,碱是电子对的给予体,该定义下的酸碱称为路易斯酸碱。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PH值的概念时,应该着重指出: 1.酸溶液里不是没有OH~-离子,只是〔H~ 〕>〔OH~-〕,碱溶液里不是没有H~ 离子,只是〔OH~-〕>〔H~ 〕。 2.常温下的离子积(Kw)。 Kw=〔H~ 〕·〔OH~-〕=(1×10~(-1))~2=1×10~(-14) 即pH=pOH=7 温度升高,水的电离度增大,100℃时,Kw=1×10~(-12),pH=pOH=6,水的酸碱度仍是中性。 3.pH值适用于〔H~ 〕或〔OH~-〕在1M以下的溶液。如果〔H~ 〕>1 M,则pH<0;若〔OH~-〕>1 M,则pH>14,在这种情况下,直接用〔H~ 〕或〔OH~-〕来表示。浓度大于1 M的强酸、强碱溶液的pH值:  相似文献   

10.
酸和碱的概念是初中化学第八章的重点内容 ,深刻理解其内涵、把握其外延是学好该章的基础 .下面介绍几种理解酸、碱概念的方法 .1 分析语句法对酸、碱概念进行语句分析 ,不难发现 ,“全部”、“化合物”是这两个概念的关键词 .其具体含义是 :如果一种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 ,该化合物就是酸 ;如果一种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 ,该化合物就是碱 (氨水可看作碱的一种特殊情况 ) .2 变换角度法( 1 )从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电离产物的特点来看 :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  相似文献   

11.
布朗斯特酸碱质子理论中对酸和碱的定义分别是:酸是能给出质子的物质;碱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如HA(酸)≒H~++A~-(碱)中的HA和A~-就称为共轭酸碱对.由共轭酸碱对组成的混合溶液(如醋酸和醋酸钠,氨水和氯化铵等)中离子浓度的比较,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和难点.这类问题在以往教学中经常是给出一些定性的结论,学生往往限于死记硬背,而不能彻底理解.新课程的教材中引入了电离平衡常数,通过平衡常数进行定量计算,就可以明确讨论出由共轭酸碱对组成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  相似文献   

12.
酸碱滴定和络合滴定均为滴定分析法。它们有许多共性,又各有其特点。 一、通过酸碱滴定和络合滴定的对比,掌握滴定分析的一般原理和步骤 二、酸碱滴定和络合滴定各自的特点及应该掌握的重点问题 酸碱滴定 1.质子化酸碱理论 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均称为酸,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均称为碱。这里要注意共扼酸碱对的概念。 对于多元弱酸(碱)的两性物质来说,要注意找准它们对应的共扼酸碱关系和酸碱离解常数。例如H_2PO_4~-是两性物质,它作为酸,其共扼碱是HPO_4~(2-),而作为碱,其共扼酸是H_3PO_4。  相似文献   

13.
基于酸碱电离理论不能解决物质在非水溶液中酸碱性问题的局限性,化学家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该理论认为,凡是在反应中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都是酸,凡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如HCl、NH4+、HSO4-、H2PO4-等都是酸,因为它们都能给出质子;而NH3、CO32-、NaOH等都是碱,因为它们能接受质子。质子理论中,酸和碱并不局限于分子,还可以是阴、阳离子,而酸碱反应的实质是酸碱之间的质子转移作用,实际上是H+的传递反应,即在反  相似文献   

14.
盐的水解就是“盐的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由于水解水的电离平衡必然向右移动,使盐溶液显碱性或酸性。若向酸性的盐溶液中加入酸或向显碱性的溶液中加入碱,由于同离子效应,水的电离平衡必将向左移动,盐的水解受到抑制。若向显酸性的盐溶液中加入碱或向显碱性的盐溶液中加入酸,情况怎样,盐的水解能得到促进吗? 现行中学化学课本第三册P47页的回答是肯定的。“当增大[H~+]或[OH~-]的浓度时,水解平衡要向左或向右移动,这样可抑制或促进水解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15.
K_W=c(H~+)·c(OH~-),K_W 被称为水的离子积。其外延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①K_W 不仅适用于纯水,还适用于稀溶液(酸、碱或盐);②表达式中的 H~+和OH~-不只是水电离的,而是溶液中存在的所有的 H~+和 OH~-;③K_W 的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其的,①和②是学生的疑惑点,③是学生的易错点。针对这三  相似文献   

16.
1923年,布朗斯特(Bronsted,J.N)和劳莱(Lowry)各自独立地提出了酸碱的质子理论。酸、碱定义为:凡能给出质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同年,美国G.N.路易斯更倾向于用结构的观点为酸碱下了定义:酸则是能接受电子对的物质,它利用碱所具有的孤对电子使其本身的原子达到稳定的电子层结构。酸的重要性质就是酸性,不同的酸的酸性有强弱之分。高中化学中多次遇到酸的酸性强弱的比较,学生对酸的酸性强弱的比较有时感到很困惑。本文结合高中化学人教版新教材,对无机酸分子的酸性强弱规律加以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17.
考点精析1.酸、碱、盐的概念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相似文献   

18.
解答:在初中化学课本里给酸和盐下的定义是:酸是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在高中化学课本里,“电解质溶液”一章介绍了阿累尼乌斯的水-离子理论和布朗斯特——劳莱的质子理论;后者认为:凡  相似文献   

19.
王建华 《天中学刊》1997,12(5):92-94
在教学活动中,笔者时常发现,有不少学生甚至中学化学教师对酸碱性和酸碱度概念认识模糊,使用混乱.一些常见的专业教科书中,对这些概念的意义及其应用,也缺乏必要的阐述和引导.因此,提出这一问题并加以讨论是具有一定的意义的.从1663年波义耳率先提出酸和碱的概念至今,人类对酸碱的认识已有了几百年的历史,其间,从不同的观点出发,人们提出了多种不同的酸碱理论.其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是电离理论、质子理论和电子理论.在不同的酸碱理论中,酸碱的定义有所不同.例如在电离理论中,把在水溶液里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离子…  相似文献   

20.
一、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要么忽视盐的水解,要么不分什么类型的盐一律视为水解。此次教学,从实验入手,抓住现象,揭示水解的实质,找出水解的规律,收到显效。学生认为,酸之所以呈酸性,是因为酸能电离出H~+,碱之所以呈碱性,是因为碱能电离出 OH~-,正盐的分子组成中既无 H~-也无OH~-,所以,正盐在溶液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