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勇  张峥嵘 《新闻知识》2001,(12):16-17
今年以来,省广电局、省电视台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广电总局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有线电视台与无线电视台合并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打造西部电视强台为目标,稳步扎实地实施省两台合并,并以此为契机,积极大胆地推进内部管理改革,使宣传工作、事业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广泛调查研究,确定电视改革的新思路。无线台和有线台合并是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是新形势下电视传媒应对竞争挑战的自身发展要求。省广电局认为,两台合并的关键是通过建立新体制、新机制,解决电视资源配置不合理、管理粗放、效率低下的问题,从而进一步…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地市电视台的发展环境更加复杂,改革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地市电视台发展的关键。从分析新媒体定义入手,指出新媒体对电视媒体的影响以及电视媒体的改革成效,借此探讨出地市电视台经营模式的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3.
金梅 《新闻窗》2007,(4):33-34
电视频道专业化是电视事业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和必然趋势。一些学者甚至称“频道专业化是中国电视业的第二次创业”,似乎成了电视业改革发展的代名词。一时间,各级电视台纷纷设置“专业频道”,大有一步跨入频道专业化时代的声势和豪情。现在,稍作冷静,业内人士不得不进行深层的思考:频道专业化是否就是电视台的唯一出路?电视台又将如何应对电视事业的高速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海声 《军事记者》2001,(12):21-22
现代传媒发展与国内广播改革的趋势使然。随着现代传媒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群雄并起的时代已经来临,广播争取听众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台湾10年前是32家电台,现在登记注册的和没有公开的有400多家;海峡台过去是当地三家电台的一家,现在是十家电台的一家,不改革,电台的地位和影响力将不断下降,收听率和宣传效果将日益受到削弱。  相似文献   

5.
电视节目社会制作的发展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社会机构参与电视节目制作是世界电视发展的普遍情况。而中国电视机构长期实行的是制播一体化。这种制播合一的模式在电视发展的初期的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制播合一越来越显示出对电视产业成长的限制。因此,电视节目社会制作力量的出现是电视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虽然自2001年后,电视社会制作陷入困境,大批公司倒闭,2003年.京沪两地电视台在贴片广告时间上大幅缩减.对制作公司更是雪上加霜.但是如果我们冷静地分析一下,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电视节目社会制作新的发展机遇正在出现。因为中国电视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为电视节目社会制作提供了发展所需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山西电视台是全国成立较早的省级电视台之一 ,1960年5月25日 ,山西电视台的前身———太原实验电视台正式开播 ,从那时起 ,山西电视台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经过艰苦创业、曲折前进和大胆改革、蓬勃发展以及节目上星、再铸辉煌三个阶段40年的发展 ,山西电视台由一个隶属于山西人民广播电台总编室的电视编辑部发展成为拥有三套电视节目 ,日总播出量达63个小时 ,在全国有一定影响与实力的电视台。山西电视台将以40周年台庆为契机 ,总结经验教训 ,深化改革 ,开拓进取 ,力争把一个制作力量强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山西电视台带…  相似文献   

7.
《声屏世界》2006,(3):F0003-F0003
景德镇广播电视台电视节目中心主要承担该台电视栏目的采编制作任务。从2004年开始,中心推行制片人制度,通过公开竞聘、民主评议的方式产生了各栏目的制片人,实行制片人和栏目组成员的双向选择,  相似文献   

8.
如何发挥优势,谋求发展,以全新姿态应对广电改革时期的新要求和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新时期地市电视台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实力上,地市电视台规模小,综合实力弱,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无法与中央台、省台相提并论。内在功力上,地市台的电视报道存在四个不足:写事的多,写人的少,或者可以说是见事不见人,见人不见精神;受地域限制,考虑问题片面;跟风、赶时髦的多;报道形式单一,即常用“概念、数字加表态”的形式。而今又面临世界媒体的竞争,这就决定了地市电视台要在众多媒体的激烈竞争中,牢牢地把受众目标锁定在本地区的观众上。这就必须精办栏目,把栏目办出个性、办出特色;加大对电视品牌频道塑造的力度、强度,推出本地区自己的电视品牌。  相似文献   

9.
熊蓓蓓 《声屏世界》2005,(12):43-44
电视媒介作为大众传媒的一部分,肩负着改革与发展的重任。电视媒介的革新不仅要在媒介产品上不断发展创新.更要在自身人力资源即创作组成人员上不断革新.注人新的血液。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电视台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源之一.在未来媒体竞争日趋严酷的时代.如何使主持人在现有的资源基础上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本文将结合科学人才观的思想来说明和阐述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二、三线城市电视台的高清数字电视播控系统建设速度缓慢,即使配置了电视播控系统,也仍然存在设备陈旧、软件落后等问题,只有少数的直辖市城市和综合实力较强的电视台引进了高清数字电视播控系统,实现了高清节目的自动化播出。根据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城市电视台的播控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模拟电视播控系统;二是数字、模拟结合的电视播控系统;三是高清数字硬盘播控系统,虽然该方式所占市场份额较少,但是随着广电事业的改革发展,"三网融合"建  相似文献   

11.
构建以中心制为主的混合式管理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传媒作为广电行业的核心主体,在广电系统的改革中,势必走在最前沿。为适应广电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需要,广电管理部门往往从电视台的组织结构的选择与改革着手。目前,电视台的组织结构主要有两种:频道制经营管理模式和中心制经营管理模式。这两种体制各有利弊,在一  相似文献   

12.
邵珺 《视听纵横》2005,(1):76-77
每年的岁末年初都是电视台节目改版的大忙时节。这些年电视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的发展有目共睹,这主要得益于电视台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家电视台在市场运作中意识到谁家的节目在受众心目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谁就能在电视市场的竞争中抢得制高点。因此各电视台都在为创立高知名度、高收视率的节目而绞尽脑汁。改版便成为电视求新求变,改变“面孔”吸引观众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3.
张元 《视听纵横》2002,(3):75-76
随着我国用工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力资源市场体系逐步建立,电视机构的人事管理工作遇到了新的困惑:一方面随着事业的超常规发展需要引进大量掌握现代知识的年轻人才,而另一方面经过层层遴选、“过五关斩六将”身有专长的新进大学生又频繁辞职、跳槽。  相似文献   

14.
论城市电视台及其发展战略──兼述广州电视台的改革之路广州电视台台长邱卓涛一、城市电视台群体的崛起与发展城市电视台通常是指以其所在城市冠名的综合性电视台,是我国目前地方电视台中的一种主要形式。城市电视台的繁荣作为我国电视传播媒介群体的崛起并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为数不少的省市级电视台都已实行了“采摄分离”制度,即摄像成为专职,不参与后期写稿、编辑和制作,而记者、编辑也不在节目录制时参与摄像。这在大方向上适应了电视行业的发展,也有利于电视节目的制作。但是,就我国目前电视业的现状来分析,实行“采摄分离”制度后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现就这方面问题做一点分析。  相似文献   

16.
陈坚 《视听纵横》2002,(3):26-28
2001年4月1日,是值得湖州电视人永远记取的日子。正是从这一天开始,由原湖州电视台、湖州有线电视台合并而成的新湖州电视台,以“一个台标、三个频道”的统一标识和不同风格的频道节目定位形态,与湖州电视观众见面。这是湖州电视传媒在新一轮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条件下,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中央台、地方台、境外卫星台三部分力量正在迅速推进的中国电视专业化改革,实力较弱的城市电视台在进行频道专业化之后,面临着哪些问题?今后应如何发展?笔者以杭州电视台影视频道在经营中遇到的问题为基点。探讨城市电视台专业频道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源是电视台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构建电视媒体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因素.是电视台生存发展并始终保持竞争力的特殊源泉。它直接影响媒体组织的短期收益和长远发展。本文从电视台部分岗位分级管理切入,探讨一下电视台的核心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9.
用人之道始终是人事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迫在眉睫。安徽电视台在把握人事管理的规律,强化人才管理,激活用人机制等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办法。他们的做法,相信对正在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的各级广播电视台站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20.
将中国和美国的电视媒体置于同一个座标系,分别从历史、性质、管理机构、法律制度、组织体系、节目供给等宏观层面进行比较研究,解读其中的共同点和差异性,这对于借鉴美国电视发展的成功经验,探讨入世后中国电视媒体的发展路向,应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历史 1941年7月1日,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正式向18家电视台发放了许可证,这标志着美国商业电视的诞生。现在全美国98%的家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