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E8井韩江组下段发现大量低阻油层,埋藏浅、储量大、产能好,具有较好勘探潜力与经济价值。为了深入了解本地区低阻油层形成机理,有针对性的选取低阻油层与常规油层,从导电矿物、黏土矿物附加导电性、泥质与粉砂质含量、岩石粒度、孔隙结构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泥质与细粉砂质含量高、粒度偏细、孔隙结构与连通性差造成束缚水饱和度高是低阻油层的微观成因。同时从含油层段沉积相、沉积环境等因素探讨低阻油层宏观成因,认为三角洲外前缘水动力弱、能量低的沉积环境是高束缚水饱和度岩层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
《内江科技》2015,(7):84-85
A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储层致密、物性差,电阻率测井表现油水阻值差别不大,甚至水层电阻率相对较高,造成油层识别困难。通过对20余口井岩心、测井、试油等资料进行分析,应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心物性分析手段,结合储层岩石学、沉积学理论进行分析,认为A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层岩性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泥质含量高、孔隙结构复杂,残余较高束缚水饱和度是形成低阻储层的直接因素,放射性钾长石含量对低阻油藏的分布也有一定控制作用,钻井液侵入形成地层水矿化度增大造成油层电阻率下降。沉积微相在宏观上控制着相对低电阻率油藏分布,在河道侧翼,砂体较薄,泥质含量大,分选差,储层非均质性强,易形成低阻油藏。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胜二区低电阻率油层的类型、分布层位、分布区域,对各种可能造成低电阻率的因素进行了考察,通过对低阻层的形成原因研究,结合动静态资料进行剩余油挖潜,积累了经验,为今后更好地解释与评价低电阻率油气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锡林好来地区发育低阻油层,应用常规电阻率-孔隙度测井难以识别,该区目前测井系列只有常规九条,本文在充分挖掘常规测井曲线响应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利用深侧向和深感应比值识别低阻油层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文昌油田存在大量的低阻油层,储层泥质含量较重,物性较差,岩石颗粒细,束缚水含量高,电阻率较围岩无明显异常,导致在低阻油层识别方面遇到很大的困难;文昌A油田的2井区已经测试证实为油层,但与其相邻的1井区既无测试也无生产资料,为有效确定其流体性质,在分析低阻油层测井响应的基础上,一方面,引进了电阻率重叠法、神经网络法、流体指标法、三水模型等方法,并参考地层岩性、含油性与气测显示等信息,来建立定性识别低阻油层的判别标准;另一方面,通过对比两个井区储层的四性关系特征,采用类比的方法,来进一步证实1井区储层的含油性,解释结果后经地层测试的证实,表明测井综合解释的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刘军全  焦积田  于秀英 《内江科技》2008,29(2):134-134,184
化子坪为典型的特低渗油田,主要开发层位长2、长6层不仅存在因储层岩性变化而形成的低阻油层,而且也存在因储层岩性变化而形成的高阻油水层,因此准确解释这类储层含水饱和度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提出影响含水饱和度的综合因素并进行分析,推导出确定长2、6储层含水饱和度的公式,为识别油水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西江油田的挖潜工作中,发现了许多低电阻率油层。由于低电阻率油层的形成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对该油层的识别尚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有必要对低电阻率油层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8.
我国数量不多的开采和待采油田中,低渗透油层占据较大比例。在油气资源贫瘠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有效的开采方式提升低渗透油田开发水平,提高其采收率是油田开发、建设生产者必须直面的重要课题。因此,针对低渗透油层的形成条件及特征、特点,采取有效的采油技术进行开采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对低渗透油层物理化学采油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胡旭军  康健  张涛 《今日科苑》2009,(24):46-46
油田在勘探开发的各个环节均可造成低渗透层油层损害。究其原因,均属油层本身的潜在损害因素,它包括储层的敏感性矿物,储渗空间,岩石表面性质及储层的液体性质等。在外在条件变化时,包括钻开油气层、射孔试油、酸化、压裂等,储层不能适应变化情况,就会导致油层渗透率降低,造成油层损害。对低渗透油层特别强调油层保护并不是因为这类油层比高渗透油层更易受污染,而是因为低渗透油层自然渗透能力差,任何轻微的污染伤害都会导致产能的大幅度降低,因此,低渗透油层的油层保护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现河庄油田沙二稳与其它砂层组油藏比,油层电阻率明显偏低,属于低电阻油藏,本文通过低电阻油藏形成机理分析,明确了高矿化度地层水低电阻率是该区形成低电阻油藏的主要原因。深层高矿化度卤水沿着大断裂带上升到沙二稳,造成该砂层组地层水矿化度偏高,从而形成该区油层电阻率偏低。  相似文献   

11.
自2008年进入锡林好来主战场的勘探过程中,X3井首先出现砂砾岩低阻油层,这使得测井解释评价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说明了该区的岩电性质复杂,证明了该区隐蔽型油层的存在.通过一年多的老井复查、新井验证以及试油结果分析,砂砾岩的储层解释问题仍异常突出,亟待重新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赵学珍 《今日科苑》2012,(14):119+118
在枣园低渗油藏开发中,常存在油层压力高而生产递减大,注不进采不出的现象。运用能量转换规律和管道流原理推论出大压差生产也是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并得出在大压差生产情况下,在油井的近井地带容易形成阻流环,注水井的水驱易形成"蚯蚓流",损伤油层降低水驱油效率。分析结果与实际现象相一致,对提高低渗油藏的认识和开发水平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兴利 《内江科技》2014,(1):130-130,144
<正>本文通过对高频等参数感应测井仪的结构原理进行分析,总结出高频等参数感应测井仪较于常规感应测井仪的四个特点,并通过实例对薄层、非均质地层、高矿化度低阻油层、储层渗流能力及射孔参数优化等方面进行仪器的应用分析,从而拓展了电阻率测井的应用空间,对现场测井与地质录井进一步结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厚油层油藏由于长期注水形成了次生底水油藏,在油藏顶部剩余油富集,因而此类剩余油称为"油帽子"。针对胜利油田整装油藏的具体特点,利用正交模拟实验方法对剩余油富集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该类剩余油主要受渗透律级差、油层厚度、射开程度和韵律性的影响,影响程度为:渗透率级差油层厚度避射厚度韵律性。实验结果显示,渗透率级差越大油层中的油帽子现象越明显,水驱采收率越低;油藏厚度越厚,油藏顶部剩余油越富集;正韵律油层比反韵律油层在油藏开发中后期更容易形成油帽子。  相似文献   

15.
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油田低阻低渗油藏纵向上主要分布在珠江一段上部,为海相油田。低阻低渗油藏岩性多为泥质粉砂岩,含油产状多为油斑、油迹,产能低。针对以上特点,采用大位移水平井开发,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经过文昌油田海相低阻低渗油藏大量成功的开发实践,总结以下的开发经验:必要的基本的产层测试资料是低阻低渗油藏研究的前提;低阻测井解释新技术是低阻低渗油藏评价及开发的关键;钻长位移水平井是大幅度提高低阻低渗油藏产能的有效途径;使用旋转导向加强随钻跟踪是确保井轨迹钻在低阻低渗薄层油藏中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6.
任海宁 《内江科技》2011,32(7):104-105
随着低渗透储层勘探储量的不断增加,近些年来,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滨南油区低渗透油藏主要为沙三段油层,属于复杂断块油藏。本文依据低渗透油藏的特点,以滨660、滨5块为代表,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合目前的开发现状探讨了压裂工艺研究及低渗透油层损害、保护,并提出滨南油田低渗透开发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安棚浅中层系属于多物源扇三角洲沉积体系~([1-2]),储层物性差异大,核三段Ⅰ-Ⅳ油组属常规储层,核三段Ⅴ、Ⅵ油组属致密砂岩。利用地质统计学理论,引入特殊参数PA、△SP/△SSP,通过多种测井曲线组合,分区域、分层系建立有效储层识别标准,利用成藏规律约束,较好解决了浅中层系高阻水层、低阻油层的难题,为下一步挖潜本区潜在目标提供了有利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许彦坤 《内江科技》2007,28(3):106-106,110
本文探讨中、低渗透断块油田在生产过程中对油层的污染因素,介绍了对应的油层保护措施,从而有效地解决清蜡洗井的污染、层间干扰污染和压井作业污染对油层的伤害问题,对于经济、高效地开发中、低渗透油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浅析影响油层改造的地质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铁强 《内江科技》2006,27(7):118-118,120
长文以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低渗透油层改造为例,分析总结了储层物性.地层压力、改造井段及有效厚度等各因素与压裂效果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对低渗透油层实施压裂改造的地质条件和选井选层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关丽 《内江科技》2012,(9):133+128
东营断陷湖盆广泛发育滨浅湖相的滩坝砂沉积,该油藏具有层薄、低孔、低渗、油层高低阻并存的特点,并受常规测井仪器分辨率的限制,薄互储层的油气识别面临较大的困难。地化和气测录井受储层厚度影响较小,能反映薄层的含油信息,本文利用地化气测录井资料,结合测井、地质信息可以有效地识别薄互油气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