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点击报界“新概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新概念”层出不穷的时代,正好印证了这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变革 时代。从“大包干”到“知识经济”,敏锐的报人透析其间,捕捉到多少新闻,记录下社会前行的足音。 回头打量,报界自身也蹦出一串串“新概念”,它意味着探求和创造,昭示着报人新闻意识和市场意识的进一步觉醒。 这里试图对近年的“新概念”做些梳理和解读。所谓点击,无非信手“点”来,随意“击”之,议论风生,聊备一格,以期备忘和颖悟。[注意力] 日趋激烈的报际大战争夺什么? “争夺眼球”! 很长时间,报人不那么清楚自己在“出售”何物,或者说自己究竟独占了什么…  相似文献   

2.
三、理性报道:颇有优势的写作手法理性报道何着很人的写作优势,同时,也有着很强的可读性特色。勿庸讳言,当前的新闻界存在着一种“困境”。这种困境,除了“工农兵学全经商”、“一流记者炒股票”之类的客观干扰外,主要是指主观境遇:报纸难办、报人(含给报纸投稿的非报人)难当。这种“难”一言以蔽之:在成千上万家报纸和千百万报人(含通讯员)的同时竞争中,“我”怎么能发出既符合新闻规律又符合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副刊的作用,众所周知。著名报人赵超构曾经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看不耐看主要看副刊。”另一著名报人金庸也有一句名言:“对于报纸而言,新闻为攻,副刊为守。”  相似文献   

4.
报人戈公振(1890~1935),作为民国新闻史家,一直以“著名的爱国、进步的新闻工作者”、“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的历史正面形象流传后世。①但是,近几年陆续出版的港、台及大陆民国报人回忆录,很多涉及戈公振的婚恋隐私或“绯闻”,令人产生“另一个戈公振”之感。  相似文献   

5.
《今传媒》1995,(5)
秦牧与《西安晚报》副刊文/@@张月赓编者按:由于新闻价值含有“知名度”这个因素,报人追逐名人新闻似乎成了一条定则。报人与名人的交道中,有奇闻钱事,有哲言壑语,刊发出来,总会给人以玩味与感奋。为此,《报刊之友》开辟“报人与名人”栏目,现以《一个记者与冰...  相似文献   

6.
新闻在当今人类社会生活中犹如空气,须臾不可缺少。但新闻姓“新”,又是易碎品,一碰就破,一旦成旧闻便似过眼烟云,让人提不起胃口。新闻的这一特性,决定了新闻界一个永恒的话题——新闻时效性。 当报人沐浴着21世纪的阳光,面对信息化社会对  相似文献   

7.
张季鸾作为“民国四大报人”之一,他苦心经营的新记《大公报》记录着万千民众的心声与一个时代的兴衰。本文从张季鸾早期的“四不主义”办报方针、“外和内刚”的自由主义新闻观两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相统一、新闻自由与新闻专业主义有机结合、西方自由观与中国新闻实际紧密结合三点,希望对当代报业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这套《资深报人佳作赏析》,堪称是新闻“棋局”中的名谱精选,只要您认真去读,细心去品,下功夫去“悟”,必会“悟”有所获。又是一年春草绿。在新闻写作的百草园中,又一丛郁郁芳草破土而出,这就是在众多新闻界重量级专家关心和指导下,由京报集团同心出版社精心策划、出版的《资深报人佳作赏析》系列丛书。  相似文献   

9.
有学者认为,如今的新闻从业人员中,好多人没有“精气神”,比起晚清和民国的报人来.普遍缺少理想性。没有“精气神”的新闻从业人员.当然办不出有“精气神”的报纸。这应该是合乎逻辑的推理。  相似文献   

10.
打开一张报纸.给人视觉冲击力最强的当数标题。这是因为标题在版面上因最具表现力、最醒目、最容易夺人而发挥的先行作用。随着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报人对标题的“点睛”作用越发看重,因为标题确实有着突出地表现新闻的强势。有人在强调标题的改革时,认为报纸争取读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标题的竞争。但在“点睛”的竞争时,报人千万别忽视了“点睛”背后的新闻本质的竞争。  相似文献   

11.
小报误入黄色陷阱!这绝非夸大其辞、危言耸听,而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尽管用“黄色新闻”手法操作的是一部分报人,尽管误入“黄色新闻”陷阱的是个别小报,但这个苗头这种现象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期,著名报人邵飘萍即提出:“政治以外之社会新闻,其价值与政治、外交等新闻并重,有时且超越而上之。”由于社会新闻一般从世俗的角度报道社会  相似文献   

13.
年近八旬的著名报人范敬宜,最近出版了自己的“新闻作品选”。过去,老人一直以“藏拙”为由,多次拒绝出版这些“易碎品”,这次为什么要破例呢?  相似文献   

14.
高荣  左志杰 《军事记者》2011,(12):30-31
著名报人普利策把评论比作“报纸的心脏”.这体现了评论之于媒体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传播环境的变化,新闻评论也在经历着嬗变。无论是报纸、电视还是网络。时评逐渐形成一种热潮,成为媒体吸引受众、引导舆论、塑造品牌、扩大影响的重要手段。军事新闻评论作为军队媒体的传统优势和重要阵地.被誉为军队媒体的“旗帜”和“灵魂”。  相似文献   

15.
十堰晚报坚持“办市民有用的报纸,做读者贴心的报人”的办报理念,走“新闻立报、服务强报”之路,报纸的美誉度和公信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6.
吕莎 《新闻窗》2008,(2):107-108
一、成舍我的办报实践 成舍我(1898-1991),我国现代新闻史上杰出的爱国报人和新闻教育家,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具规模的民营报业集团,被誉为民国“四大报人”之一。1924年,成舍我以200块大洋的微薄资本创办了《世界晚报》,翌年出版《世界日报》与《世界画报》,  相似文献   

17.
李建新 《网络传播》2007,(10):86-87
在当今中国的新闻界,张虎生算得上是一个资深报人。他是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培养出来的新闻高才生。在40多年的新闻历练中,写了不少有代表性的新闻作品。作为曾经是《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的他,完全是把新闻当作了自己毕生的事业来孜孜以求。因此,当同心出版社擘画中国“资深报人佳作赏析”系列丛书的时候,他毫不意外地入选,并被首个推出。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7,(3)
梁启超、于右任、李大钊、史量才是近代不同立场办报之人("报人")的典型代表,他们撰写的报刊发刊词分别表征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报人、资产阶级革命派报人、无产阶级报人、商业报(大众报)人的身份认同。这些身份认同体现于他们对于新闻真实性、新闻客观性、新闻价值、新闻自由、新闻法制和新闻道德的认识上。这些认同呈现为两种不同状态:报人的政治职业认同状态和新闻职业认同状态。两类身份认同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中国近代报人身份认同的如下历史事实:或直接或间接追求办报的政治或经济目的促生了认同的不同种类;新闻职业认同强调的是抗拒性认同和规划性认同;因为商业报刊遵循新闻规律办事,所以商业报人在身份认同方面更趋专业化,更符合职业报人的身份。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说过:“倘若一个国家是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是站在船上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他不计自身的成功荣辱和老板的喜怒盈亏,而是为信任他的人民服务.”另一位美国著名报人约斯特说:“记者必须学会用孩童般的眼光观察世界,他把每件事都看做是新鲜的、各具特点的;同时,他必须用聪明长者的眼光洞察世界,能够区分出有意义的东西和无意义的东西.”这两位报人说的,都是说报人要有新闻敏感.这里所说的新闻敏感,是记者对错综复杂社会现象的分辨、捕捉、认识、判断能力诸种因素的综合反映,是记者的特殊素质.“用眼如锥,用笔如刀”、“记者要有孩童般天真的眼睛,猎狗般敏锐的鼻子”,正是对新闻敏感的最好表述.  相似文献   

20.
“储安平作为一个成功的新闻工作老的价值,远没有为人们所认识,他可以说是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以言论参预政治的一个成功实践者,储安平是一个在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上有过成功尝试的报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