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持续创新与企业惯性形成的认知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影响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的诸多因素中,企业惯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本文认为各类创新角色在认知上的心理障碍是形成企业惯性的深层次原因。借助马斯洛的标签化理论,文章从注意中的标签化、感知中的标签化、学习中的标签化、思维中的标签化等不同层次进行研究,从而认清企业惯性形成的认知根源。分析企业惯性形成的认知根源,有助于企业克服企业惯性的影响进而实现持续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2.
惯性是经典力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同时它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基础性观念。本文试从下面就同学们对惯性错误认识的原因及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讨论,望引起大家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教学惯性作为一种普遍存在,表现为观念的惯性和行为的惯性.因为教学惯性,学生最终难以体验教学创新的活力.因此,要克服教学中的惯性,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更新角色;尝试突破、大胆创新;切磋观摩、巩固习得;反思行为、改进教学.  相似文献   

4.
惯性问题在企业组织运行过程中是切实存在的,惯性的存在严重束缚了企业的创新和变革。从"生态演化"和"认知惯性"两个方面分析组织惯性的形成原因,并进一步分析我国特殊情境因素——传统文化以及企业成长历史对惯性形成的影响;基于惯性因素探讨我国民营企业在转型期出现的两个突出问题——权力交接中的"接班问题"和管理创新中新管理方法及技术的"不匹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力求解决问题的钥匙。通过惯性分析为民营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指明方向。最后,对克服组织惯性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刘红 《中国科技信息》2007,(10):104-104,107
惯性基准系统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惯导系统。它是在平台式惯导系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的结晶,这种系统实质上是使用激光陀螺的惯性基准系统。本文以波音737-800型飞机惯性基准系统为例,对惯性基准系统的地面校准的目的、方式和程序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工作对校准中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其目的是指导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6.
当汽车加速、刹车和转弯时我们感觉到的拉力和推力是惯性在物理上的表现——不是我们早上不想起床的那种惰性.而是在没有外力时使身体在一条直线上保持不动或保持一定运动速度的那种惯性。“经典”惯性(一般是按照牛顿第一定律定义的)的性质.以及根据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一个旋转的物体所具有的惯性系阻力.长期以来使物理学家为其着迷。  相似文献   

7.
郭颖 《科教文汇》2007,(7S):32-32
教学惯性作为一种普遍存在,表现为观念的惯性和行为的惯性。因为教学惯性,学生最终难以体验教学创新的活力。因此,要克服教学中的惯性,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更新角色;尝试突破、大胆创新;切磋观摩、巩固习得;反思行为、改进教学。  相似文献   

8.
李瑞养  林强 《中国科技纵横》2010,(7):110-110,320
简要描述了MEMS系统的特点,介绍了基于MEMS技术的惯性器件及导航系统在国外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情况;接着简单介绍了捷联惯性组合导航系统原理;最后提出GPS—MIMU组合导航方案,对于MEMS惯性传感器在导航系统中的应用提出了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9.
许立勇 《金秋科苑》2013,(4):118-118
自然律的成立、既不是只限于惯性系,也不能成立在所有的非惯性系。是由坐标系中力的性质决定的。力的性质有两种,即传递性与直接一致均布性。等效原理不能作为推广自然律在所有非惯性系中成立的依据。它表达不出使自然律成立的动力学的性质,使自然律成立的动力学性质是力在坐标系中的一致均布性。只要符合这一条件,无论是惯性系或是非惯性系,其自然律都必成立。  相似文献   

10.
单元机组是一个具有大惯性、强耦合、非线性、大延迟、参数时变和不确定的复杂多变量的典型复杂热工系统。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的发展和应用都需要充分考虑其非线性、大惯性、强耦合、纯迟延等问题,这是其能否获得更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1.
崔淼  周晓雪 《科研管理》2022,43(10):89-98
数字经济下企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开展数字化战略更新活动成为传统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为此,选取林清轩开展案例研究,探索数字化战略更新的实现和演进路径。研究发现:(1)传统企业在开展数字化活动时,存在着认知、行动及商业模式等惯性力量,而组织学习是一种克服组织惯性的有效方式;(2)实现数字化战略更新是一个过程,经历了数字化探索、数字化提升和数字化赋能阶段,在各阶段中,企业依次克服了认知惯性、行动惯性和商业模式惯性;(3)数字化战略更新活动呈现出从IT端、营销端到流程端的数字基础设施改进、数字营销渠道推广和数字业务流程构建的演进路径。  相似文献   

12.
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的实现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实现惯性约束核聚变的关键,超强超快脉冲激光的获取是其重点研究与发展的技术领域.目前高功率激光系统中的皮秒输出主要依赖于啁啾脉冲放大系统(Chirped Pulse Amplification,CPA),脉冲压 缩 光 栅(Pulse Compression ...  相似文献   

13.
在产业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在创新网络中的惯性行为究竟如何影响其创新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如何作用于渐进性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热点。基于开放式创新视角,以智能手机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产业2000—2014年间主要企业间的专利引用数据进行专利网络分析和层次回归分析,探讨不同技术发展阶段企业惯性行为对其渐进性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企业渐进性创新能力主要受其在创新网络中开放度水平的直接影响,组织惯性通过调节二者关系间接影响渐进性创新能力;(2)在产业技术发展的萌芽期,仅结构惯性正向调节企业创新开放度对其渐进性创新能力的影响;(3)在产业技术发展的涌现期,组织惯性的调节作用消失;(4)在产业技术发展的稳定期,结构惯性正向调节企业开放度对渐进性创新能力的影响,认知惯性负向调节开放度对渐进性创新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作为课程实施者,在课程改革中的主体作用日益凸显。但是面对新课改,很多教师囿于传统教学的惯性,产生了许多问题。面对诸多的现实问题,如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步发展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话题。  相似文献   

15.
头脑风暴     
过山车为什么能达到轨道顶点? 为什么过山车能到达轨道的最高点而又掉不下来呢?物体在作圆周运动时,有一个惯性离心力。在过山车到达圆周的顶点的时候,产生的惯性离心力的大小要在不小于自身重力的时候, 才不会掉下来。在物体质量和轨道半径一定的时候,惯性离心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说,过山车越快,惯性离心力越大,也就越不容易掉下来。  相似文献   

16.
科里奥利力是当物体相对于转动的参照系运动时受到的一种惯性力,科里奥利力的存在,是对地球相对于惯性系有转动的一个严格的物理证明。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7,(24)
楞次定律(Lenz law)简单的说就是对于磁通量的变化,磁通量要维持原状的"惯性"规律,与力学中的惯性定律类比,其性质十分相似,分析方法也可以迁移。本文设计了演示楞次定律现象的试验,可以直观的观察到电磁现象中的"惯性定律"。惯性并不能改变趋势,只是延缓改变的变化率,趋势终究会改变,这也是速度、加速度、力、电磁场普遍适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选取家电制造企业引进型管理创新的管理实践,对管理创新中认知惯性、学习惯性以及组织惯性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在管理创新引进的不同阶段,不同维度惯性所起作用不同。认知惯性是管理创新引进前期的主导惯性,主要通过企业家警觉、知识搜索、企业家意图、成功欲等体现;学习惯性在管理创新引进的执行期起关键作用,企业通过学习惯性完成资源的获取,实现组织对资源的控制以及内部化过程,是组织实现引进型管理创新的重要支撑条件;组织惯性在引进后期起主导作用,是组织在原有知识体系模式的基础上,对新的管理创新实践和理论的吸纳。最后,提出了引进型管理创新过程的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19.
组织惯性的动因与管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龙伟  李垣  王刊良 《预测》2004,23(6):1-4,42
尽管目前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在不断的变化,但组织惯性却严重的阻碍了企业变革与发展。本文试图从企业员工认知的有限理性和组织变化过程中的转换成本这两个角度来探讨组织惯性出现的根本原因;并从组织资源、组织结构、企业员工和企业文化这四个具体的方面分析了组织惯性的产生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克服组织惯性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牛顿力学和狭义相对论中,惯性原理是定义物理量、引进物理规律的基准;然而,惯性运动和惯性系的起源没有解决,在如何确定惯性系的问题上,存在爱因斯坦所指出的“循环论证”。爱因斯坦试图引进任意运动之间的“广义相对性”摆脱惯性原理的“循环论证”,并进而描述引力。广义相对论取得了成功,但并没有实现运动的“广义相对性”。而且,在如何定义物理量、引进物理规律,与狭义相对论在对称性的意义上也并不相同。宇宙是暗的,在加速膨胀,并不渐近于闵氏空时,很可能渐近于常曲率的德西特空间。这对广义相对论及其宇宙学等提出尖锐挑战。陆启铿提出把相对性原理推广到常曲率空时。基于这个原理和不变普适常数原理,可以建立德西特不变的相对论。德西特对称性保证在德西特空时中既存在惯性原理,也存在宇宙学原理;二者通过两种彼此联系的同时性相互关联。这样,加速膨胀的3维球面的德西特宇宙背景就表现为德西特惯性运动和惯性系的起源。如果宇宙渐近于德西特宇宙,其3维宇宙空间应该渐近于这个3维球面,但对于平坦的偏离仅仅为宇宙常数的量级。同时,宇宙的时间演化方向,可以确定德西特宇宙模型的时间方向,进而可以确定德西特空时中惯性系的时间和空间坐标的方向。在这个意义上,演化的宇宙就成为德西特空时中惯性运动的起源,惯性系的确定不再存在“循环论证”。进而,作为这类惯性系退化情形闵氏惯性系和伽利略惯性系的确定,也不再存在“循环论证”。对于存在引力的情形,空时应该处处时时存在局域化的德西特惯性原理和具有局域德西特不变性的局域惯性系。这样,定义物理量和引进物理规律的局域化的基准,就与德西特相对论一致。演化的宇宙同样可以确定局域德西特惯性系。这是一条从伽利略惯性原理,经过庞加莱惯性原理,发展到常曲率空时惯性原理;并进而考虑惯性原理局域化的途径。与爱因斯坦发展到广义相对论的途径不相同,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