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安妍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8):150-150,9
由于生理和心理的不断成熟,中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逆反心理尤为突出,对其身心的健康成长产生诸多的不良影响和负面效应,因此,社会各界应给予关注和重视,并能正确地识别中学生逆反心理,分析原因,进行有效地疏导,从而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主要阐述了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成因,从家庭、学校、社会、中学生自我教育等方面探讨了逆反心理的疏导策略。  相似文献   

2.
分析体育教学中学生的"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教师对"逆反心理"的对策与方法,使体育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李闯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0):169-169,172
随着市场经济以及网络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学生逆反心理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探究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加强中学生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基于分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首先分析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以及中学生的主要心理特征,包括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嫉妒心理;厌学心理等多种原因。其次分析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包含社会、学校和家庭三大因素。最后分析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部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为何会出现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要分析出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表现极为明显,究其原因,不外乎自身因素(主观)和外在因素(客观)。作为老师和家长,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其形成根源,因人施教,对症下药,使中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初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普及面最广的,最有利于形成公民教育。所以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忽视。中学生有逆反心理,困惑心理,必须根据其特点分析成因,找出解决的办法。同时还要不断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水平,推进素质教育中突出抓好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产生的逆反心理的原因,探讨如何克服逆反心理的方法。分析认为,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的逆反心理,主要是受自身素质、教师与教材、外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由此提出对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贾勤  张瑞 《科教文汇》2012,(5):142-144
本研究以150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英语学习逆反心理与英语成绩的关系及逆反心理对英语成绩的影响是否在性别因素上存在差异进行了探索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中学生英语学习逆反心理与英语成绩存在显著负相关;2)虽然男女生在英语成绩上存在很大差异,但体现在逆反程度上的差异很小,所以逆反心理对英语成绩的影响在性别变量上差异不大.本研究结果旨在对中学英语教学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
在声乐教学中,心理状态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逆反心理在声乐教学中经常存在.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入手,就逆反心理进行定义;对逆反心理的表现和产生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正确对待及疏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教师在平时教育过程中必须重视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着重在逆反心理的界定、具体表现以及如何正确对待逆反心理并加以疏导等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幼儿逆反心理是幼儿成长阶段的必经过程,属于正常现象,分析了幼儿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92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自制的词表,运用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学生上网的原因,并比较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的上网原因有何差异。结果发现当代中学生上网原因有四类:宣泄情绪,交友;学习,跟上时代;玩游戏,寻求刺激;娱乐,放松自己;在“娱乐,放松自己”这个因素上,性别间差异显著;在“宣泄情绪,交友”、“学习,跟上时代”、“玩游戏,寻求刺激”这3个因素上,年级、性别间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针对体育教学中学生所存在的逆反心理,我主要从学生、教师、教学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归纳了几个方面的教学策略,并从全方位考虑。  相似文献   

14.
郑然 《中国科技信息》2009,(23):305-306
中学生正处于一生中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极易产生学习压力大,挫折承受能力差;不善于交际,人际关系不协调;逆反心理重,敌对情绪突出;自信心不足,进取精神较欠缺;早恋问题困扰,心理病态出现等心理问题。产生这些心理问题既与学校、家庭的教育息息相关,也与社会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解决和预防中学生心理问题,既要学校与家庭紧密配合,共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要社会营造一个有利中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5.
"逆反心理",是指学生对某种事物或结论产生一种逆向反应的情绪,文章从逆反心理的特点、逆反心理的表现和原因分析了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蘼等.并且对如何预防学生的逆反心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学阶段可以说是学生成长发育的黄金时期,从接触初中教育以后,学生开始逐渐形成对自我的认识。在信息技术不断发达的今天,各种不良信息传播迅速,中学生本就处于青春期,多少有些逆反心理,在这个时期的学生情感更加丰富,情绪波动较大且格外敏感。基于此,对中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一定要多加注意方式和方法,不能一味苛责,也需要温柔以对,本文针对中学生教育中如何适当运用批评教育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可以给有需教学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吴岚 《科教文汇》2007,(9X):146-147
在声乐教学中,心理状态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逆反心理在声乐教学中经常存在。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入手,就逆反心理进行定义;对逆反心理的表现和产生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在体育教学中屡见不鲜。本文就体育教学中青少年学生出现的逆反心理,从它的产生、形成给予客观阐述。此文从学生求新、求趣、求知、求动的心理得不到满足,引发学生对教师的不满足、不信任,甚至对教师产生戒备心理、对抗情绪等逆反心理现象给予了透彻分析,并提出了纠正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张武 《科教文汇》2009,(27):198-199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在体育教学中屡见不鲜。本文就体育教学中青少年学生出现的逆反心理,从它的产生、形成给予客观阐述。此文从学生求新、求趣、求知、求动的心理得不到满足,引发学生对教师的不满足、不信任,甚至对教师产生戒备心理、对抗情绪等逆反心理现象给予了透彻分析,并提出了纠正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章伟 《科教文汇》2008,(29):F0002-F0002
逆反是一种心理现象,指对事物所作的反应跟当事人的意愿或多数人的反应完全相反。如有的人逆反心理表现为别人都反对的事情,他偏要赞成;越是不希望他做的事情,他越是要做。逆反心理是同人类的出现结伴而来的,但它的出现存在着明显的年龄特征,在当代中学生中表现尤为突出。在初级中学教学阶段,与其他学科相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