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诗歌史上李贺被人们尊为"鬼才",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齐名。李贺为唐代著名诗人,他出生于中唐时期,而诗歌在唐代初期和盛唐的时候就已经达到了鼎  相似文献   

2.
杜甫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爱国思想是杜甫诗歌的灵魂。杜甫的爱国情怀,既包含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又是根植于"忧国忧民"之上的更进步的爱国之情,体现了诗圣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相似文献   

3.
李白(701—762)、杜甫(712—770)是唐代诗坛上的双子星座。李白被称为"诗仙",其诗豪迈飘逸,代表了浪漫主义的最高水准;杜甫被尊为"诗圣",其诗沉郁顿挫,标志着现实主义的最  相似文献   

4.
诗圣杜甫     
<正>中国是诗国,历史上涌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其中李白和杜甫双峰并峙,是最伟大、最著名的两个,一个被称为诗仙,一个被称为诗圣。小朋友们喜欢排座次,禁不住要问一声:诗仙、诗圣又究竟何人为先,李白、杜甫到底谁是第一?  相似文献   

5.
唐诗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高峰,是诗歌艺术的峻岭。余光中在其诗歌艺术的追求中高山仰止,努力攀登,向诗圣、诗仙学习,且为他们造像。为李白、杜甫造像,表示他对唐诗传统的肯定。他造像的艺术,特别是《戏李白》一首的丰沛创意,和《寻李白》、《与李白同游高速公路》的现代想象,则说明他对传统的活用与转化,印证了他的创造力。在以唐诗为主的中国传统诗歌基础上,余光中以其学养和睿智,以其才华和苦功,兼摄中外古今,以数十年的恒心和毅力,创作了丰富杰出的现代诗。他是李白、杜甫的嫡系传人,且开拓了中国诗歌的新世界。余光中为李白、杜甫的造像,象征了传统和现代的汇合,象征了现代对传统的发扬。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典型的。诗圣杜甫曾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纵观李白的诗歌作品,我们可以发现李白的浪漫主义精神:"安社稷"、"济苍生"的人生理想;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追求个人自由的独立精神;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等。一、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7.
李白使诗歌变成"神曲",而杜甫使诗歌成为"人歌"。李白总是往一般化、抽象化上靠,而杜甫则总往具体化、形象化上靠。读李白的诗,使我们感受到人生宇宙之中的莫大寂寞,而读杜甫的诗,则使我们颇感  相似文献   

8.
李白、杜甫,是唐代诗坛双璧,后者更是被誉为"诗圣".杜甫一生创作的诗歌有三千余首,被喻为"诗史".笔者认为,他的诗歌在艺术形式上,其格律工整是后代人创作古典诗歌的典范,在其思想意蕴上,更是体现了一名传统的儒家文人士大夫的"民本思想",他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社会良知.  相似文献   

9.
杨郁 《现代语文》2007,(4):22-22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乃至中国古代学的两座高峰,李白飘飘欲仙,有“诗仙”之称;杜甫博大精深,有“诗圣”之誉。两人共同生活在由盛到动乱的历史时期,然而,相同的历史却成就了两位同样伟大而却迥然不同的诗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自刘勰《风骨》篇中提出的"风骨"的理论之后,初唐诗人陈子昂大力提倡"汉魏风骨",反对"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齐梁颓靡诗风;盛唐时期,李白"雄浑"、"劲健"、"豪放"的诗歌和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又对"风骨"理论加以阐释。总之,唐代诗人始终推崇风骨,初唐重刚健、盛唐重气质,构成了初盛唐时期风骨诗论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1.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繁盛时期。在这一时期,著名的诗人数不胜数,风格各异。后人给一些诗人赋予了一些有趣的雅号,现辑录如下。诗仙——李白李白(701—762)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想象奇特,色彩瑰丽,风格豪放飘逸,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著名诗人贺知章初见李白,便叹为“谪仙人”,从此后人称李白为“诗仙”。诗圣——杜甫杜甫(712—  相似文献   

12.
诗仙——李白.李白诗风雄奇豪放.天宝元年初,李白到长安,贺知章一见叹为"谪仙人".其作品"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痛快淋漓,美妙奇异.庄子的飘逸和屈原的瑰丽,在他的天才作品中合而为一,达到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极峰.诗圣——杜甫.  相似文献   

13.
李白的女性题材诗对李贺具有重要的影响。李贺要想有所突破,必须另辟鸿蒙、别出机杼。他的策略是对李白诗歌进行"修正",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针对性地对前驱诗的续完;二是朝着个性化方向的"逆崇高"运动。李贺因此形成了自我独特的"诗鬼"形象,从而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并列于文学史。  相似文献   

14.
《学苑教育》2012,(10):96-96
天宝三年(744年),落拓江湖的高适,与名震遐迩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相聚大梁,即汴州,同登吹台,慷慨怀古,凛然高歌。这就是在文学史上广泛传播、影响深远的"吹台高会"。  相似文献   

15.
杜甫诗歌的对仗艺术,得益于其对诗歌创作的不断追求。杜甫作为"百代之中"的集大成者,在对仗形式这方面为诗歌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杜甫诗歌特殊对仗形式进行研究,从形式上探求诗圣杜甫诗歌语言表达的张力,能更深入地了解诗人锤炼字句的特点,加深对杜诗对仗精妙之处的把握,以及对诗歌意境的理解,以管中窥豹的形式来探究杜甫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中用整整一章的篇幅论证了杜甫嗜洒终身,并得出了结论:"总之,杜甫的嗜酒并不亚于李白,有他的大量诗篇可以证明.新旧研究家们的眼睛里面有了白内障——'诗圣'或'人民诗人'.因而视若无睹,一千多年来都使杜甫呈现出一个道貌岸然的样子,是值得惊异的."郭老在这里为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了探求杜甫的嗜酒与诗圣和人民诗人之间的关系,我们不得不继武于郭老进入这一向为文学史家所"视若无睹"的领域.下面是本文将谈到的三个问题:诗人与酒的关系,杜甫与酒的关系,诗人的评价与酒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一种情不自禁的文化孺慕和历史归属感,余光中以特定的视角,在《湘逝》、《不忍开灯的缘故》与《草堂祭杜甫》中,为杜甫塑造形象。余光中造像时,特重杜甫的内心世界;其《湘逝》一诗,更以第一人称的"独白"方式叙述,与咏写其他诗人用示现呼告——以"你"直呼——的"谈心"方式不同。这种更贴近余氏自我的手法,隐约有说杜甫就是谈自己的意涵,更显示杜甫对余光中的意义非凡。余光中用杜甫最脍炙人口的诗句,加以点染转化,为诗圣塑像,因为这些诗句就是杜甫的"符号",最切合杜甫本人。杜甫暮年栖栖遑遑往来于山城、泽国间,余光中从情、理两端,设身处地去揣摩杜甫的心境,刻画非常细腻。他凭一样"向北的心情"(就是北望中原的思归之情),以"安史之乱最憔悴的难民"与"历史成就最辉煌的诗圣"之强烈对比为主轴,咏写杜甫,与一般添彩附丽的颂歌不同。  相似文献   

18.
“诗仙”是李白,“诗圣”是杜甫,而“诗神”却是我的哥哥。哈,听到这里,你千万别想错了。哥哥之所以被称为“诗神”是因为他的那些盗版诗多得很。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也是世界上诗歌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从《诗经》开始,一直到辛亥革命为止,中间大约二千五百余年,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代代相传,沿袭不衰。可以说,没有任何一种文学形式,能有象诗歌这样长久的生命力。在我国古代诗坛上,曾出现过以沉湘复楚为志的屈原、与农民共话桑麻的陶渊明、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被人誉为“诗圣”的杜甫,还  相似文献   

20.
吴慧敏 《教学随笔》2013,(12):129-130
在唐代诗坛上,杜甫和李白双峰并峙,人们称杜甫为"诗圣"。杜甫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透过他的诗作,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其真挚的爱国忧民情怀。他的诗歌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还原。在其跌宕起伏的人生中,尤其是在其晚年时期,深陷困境,但是他不会为自己的际遇而伤感,他时刻关注的是国势的安危,是百姓的疾苦。杜甫的诗歌创作却如同"沙中之金,愈经磨洗愈能发出灿烂的光辉",其不朽诗作中充斥着真挚的爱国忧民情怀。杜甫的诗歌海洋中,始终荡漾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这条大船载着诗人达到了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最高峰。尤其是在其晚期代表诗作"三吏"、"三别"中,最能体现出诗人的爱国忧民情怀。本文将在简要叙述杜甫爱国忧民情怀形成的基础上,分析其爱国忧民情怀的具体内涵。之后,将主要分析其代表作品中的爱国忧民情怀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