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以沈阳市某幼儿园的120名3~5岁幼儿为被试,采用《3~9岁儿童气质家长评定问卷》和《Olson婚姻质量问卷》对幼儿的气质特点及其父母的婚姻质量进行评定,重点探讨幼儿气质特点与其父母婚姻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父母婚姻质量与幼儿气质中的情绪性维度显著相关。(2)幼儿气质中的专注性和活动性维度与父母婚姻质量的部分因子显著相关。(3)幼儿气质中的情绪性维度对父母婚姻质量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幼儿气质特点与其父母婚姻质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沈阳市某幼儿园的120名3~5岁幼儿为被试,采用<3~9岁儿童气质家长评定问卷>和对幼儿的气质特点及其父母的婚姻质量进行评定,重点探讨幼儿气质特点与其父母婚姻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父母婚姻质量与幼儿气质中的情绪性维度显著相关.(2)幼儿气质中的专注性和活动性维度与父母婚姻质量的部分因子显著相关.(3)幼儿气质中的情绪性维度对父母婚姻质量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和心理健康量表对高校237名经历创伤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创伤后成长总分及其各维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不存在专业差异;不同等级的创伤后成长水平在心理健康的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上不存在差异,在其它几个维度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创伤后成长各因子与心理健康各因子有显著相关,能有效预测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考察学龄前流动儿童行为问题的现状及其与父母婚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和Olson婚姻质量问卷对学龄前流动儿童及其父母进行了测查。结果:(1)学龄前流动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32.6%;(2)行为问题组和行为正常组儿童的父母婚姻质量在过份理想化、夫妻交流、解决冲突的方式、经济安排、子女和婚姻、与亲友的关系以及角色平等性上都存在显著的差异;(3)学龄前流动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婚姻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夫妻交流、子女和婚姻两个因子对学龄前流动儿童的行为问题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结论:学龄前流动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婚姻质量之间关系密切,婚姻质量越低,学龄前流动儿童发生行为问题的概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使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3177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存在性别及年级差异;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及年段上存在显著差异;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各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为此,改变家庭教育观念、改善父母教养方式是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使用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选取天津、湖北共9所中等职业学校459名教师为被试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试结果表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水平低于全国成人常模,高于普通中学教师;心理问题为轻度,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中小学教师;男教师与女教师、已婚者与未婚者及担任不同课程类型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各年龄组、各教龄组教师在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部分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各学历组在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湖北组教师在人际关系、抑郁、偏执三方面健康状况较之天津组存在显著差异:重点学校无论是总分还是各因子得分均高于非重点校,除敌对因子外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9所学校在总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偏执、精神病性上存在显著的组间差异。  相似文献   

7.
采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329名仫佬族初中生进行自我报告测试。结果表明:高自我意识组学生的MHT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均低于低自我意识组,且差异极其显著;正常组学生自我意识的各项目因子及总分得分均高于异常组,且差异极其显著;仫佬族初中生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和极其显著的线性相关,两者间有极其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心理卫生自评表》(SCL-90),以290名在校高职生为被试进行测试,探讨高职生应激和心理健康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以及年级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并对应激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职生的应激、心理健康及其个别维度、因子在某些人口统计学变量上表现出显著性差异;高职生应激各维度及总分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分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安徽省三所高校55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社会健康的关系.男性和女性、文科和理科在职业价值观部分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目的性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其中成就实现因子与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各因子及总分存在显著相关,家庭维护因子与社会健康两因子及总分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婚姻质量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其对子女心理健康有着潜在而又深刻的影响。通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Olson婚姻质量问卷(ENRICH)对120名高中生及其父母进行关于父母婚姻质量与子女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父母的婚姻质量越高,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其中,婚姻质量中夫妻解决冲突的方式、与亲友的关系可以预测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好的婚姻质量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因素,有利于子女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114名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在性别、地域、任教科目等方面的差异性,以及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关系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中学教师的心理症状在所处地域上无显著差异,在性别和任教科目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社会支持的选择及对支持的利用度上,性别和所处地域上无显著差异,在任教科目上存在显著差异;心理症状总分及各维度分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研究了某高中二、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1)男生除躯体化外的各因子及总均分都高于常模,女生除躯体化、人际、恐怖和偏执外的各因子及总均分都高于常模;(2)心理健康总分及各因子与除父母偏爱被试之外的养育方式各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人际、抑郁和偏执因子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均成负相关;(3)父亲"惩罚和严厉"、母亲"过分干涉与保护"与父亲过度保护三个因子对心理健康水平有较强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的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威廉斯创造倾向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安徽35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小学生的4种创造性人格的平均等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好奇心存在显著正相关;母亲拒绝否认好惩罚严厉都与想象力存在显著正相关;父亲教养方式各维度与小学生的创造陛人格各维度及总分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结论: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小学生创造性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研究了某高中二、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1)男生除躯体化外的各因子及总均分都高于常模,女生除躯体化、人际、恐怖和偏执外的各因子及总均分都高于常模;(2)心理健康总分及各因子与除父母偏爱被试之外的养育方式各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人际、抑郁和偏执因子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均成负相关;(3)父亲“惩罚和严厉”、母亲“过分干涉与保护”与父亲过度保护三个因子对心理健康水平有较强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3~6岁幼儿问题行为状况及与家庭因素的关系,采用问卷法对490名幼儿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幼儿问题行为总体水平不高,幼儿问题行为表现不突出;不存在性别差异,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年龄小的幼儿问题行为显著多于年龄大的幼儿;家庭因素中父母的年龄、家庭结构、家庭月收入等对幼儿问题行为的总体及各维度造成不同影响。对此,提出建议:丰富父母教育经验,正确识别幼儿的问题行为;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及早预防幼儿的问题行为;政府提供多样支持,及时干预幼儿的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276名离异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及292名完整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及数据处理,探讨离异家庭与完整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方面有无显著性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在社会支持的子维度——主观支持和心理健康的三个子维度——偏执、人际关系敏感、心理不平衡方面均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其次,将离异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进行动态分析,以父母离异时高中生所处的发展阶段为标准,将被试分成三类进行比较,一是父母离异时子女正处于学前期(0~6岁);二是父母离异时子女正处于童年中期(7~12岁);三是父母离异时子女正处于青春期(13~18岁)。研究结果表明:三类离异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其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分数均低于完整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而其中,父母离异时子女正处于学前期的高中生与后两类高中生之间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最后,利用多重回归分析试图找到离异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的社会支持各因子与其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支持的利用度这一因子与离异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并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考研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云南师范大学大四的270名在校生进行问卷调研,分析有考研意向的毕业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将其与非考研毕业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比较,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结果表明:在强迫因子分、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焦虑因子分、敌对性因子分、偏执因子分和睡眠饮食因子分方面,考研学生与非考研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显著;在强迫总分和人际关系敏感总分上,不同性别的考研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显著;在十个项目总分上,考研学生文科组和理科组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不显著;在恐惧总分上,考研农村学生和城镇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当前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文章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MBI-E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95名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进行调查,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第一,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低成就感、情绪衰竭、去个性化,职业倦怠各维度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第二,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两个维度与SCL-90各个维度及总分均呈显著的正相关,低成就感维度与SCL-90的躯体化、强迫症状和恐怖三个维度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第三,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维度和去个性化维度能显著正向预测SCL-90各维度及总分,低成就感维度能够显著负向预测SCL-90的躯体化、强迫症状和恐怖维度。从上述发现得出如下结论:(1)中学教师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其中在低成就感方面最为严重;(2)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影响。因此,可以通过降低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选取北京545名中小学教师,考察其对教案检查的态度,并探讨教案检查与教师工作压力的关系。结果发现:(1)教师更倾向于认为教案检查阻碍教学,而不促进教学;(2)"阻碍教学"维度与教师工作压力总分及各维度均有显著正相关;(3)在工作压力总分及各维度上,对教案检查持不同态度的教师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矛盾...  相似文献   

20.
商洛学院2008级新生SCL-90普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商洛学院2008级10个系2326名大学新生进行了问卷普查,探讨全院大学新生SCL-90各异常因子与心理问题严重者(≥3)分布状况.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和不同类型大学新生在SCL-90因子分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全院心理问题检出率为7.46%.强迫为十个因子中检出最高的因子,化学与化学工程系为十个系中检出最高的系别.2)男生与女生在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四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城市新生、乡镇新生、农村新生在除躯体化因子外的其它九个因子分及各因子总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3)特因生与非特困新生之间在除躯体化、敌对、恐怖、睡眠饮食外的其它六个因子及各因子总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与非独生子新生在除躯体化和敌对因子外的其它八因子及各因子总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文史类、理工类、艺术类新生在除躯体化、恐怖因子外的其它八个因子及各因子总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专科、本科、专升本新生在强迫、人际敏感、焦虑、精神病性四个因子分及各因子总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