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区位基尼系数法,对川南五市经济区产业结构进行测度,分析了产业差异原因,为川南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提出了优化升级特色产业,取得地区产业比较优势;合理利用资源,加快川南经济区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强化产业创新,促进川南经济区产业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家口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通过分析张家口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战略措施:发展特色农业,培育提升工业主导产业优势,做大做强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明确张家口市在京津冀经济圈中的定位、与京津产业错位发展,形成产业协作配套关系,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规模经营和产业集聚,着力推进京津冀生态圈制度创新,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池州市体育旅游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寻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优势主要包括:区位交通、自然资源、体育文化和旅游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体育旅游产品设计不够合理,专业人才短缺,大型体育赛事举办较少,旅游服务质量上不去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池州市体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加强产业内涵,错位发展;拓展产业外延、一体化发展;培育专业人才,加快人才队伍发展;提高思想认识,促进产业间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宜宾市在成渝经济区和川南城市群中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区域空间结构优良;同时,宜宾市产业区域比较优势明显,基础雄厚、承接能力强劲,具备打造特大城市的主、客观条件.宜宾市是承接成渝经济辐射、向西南腹地传递经济能量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大梅山区域旅游协作优势体现在:益阳、娄底、邵阳三市共处梅山文化核心区,形成了公路、水路、铁路三位一体的交通体系,构筑了大梅山文化旅游区域协作发展的交通保障;旅游资源的互补性强,市场主体有整体开发的共识和愿望。劣势也很明显,如:区域位置封闭,可进入性较差;资金缺乏,基础设施不完善;区域旅游协作机制不健全等。三市政府应该抢抓机遇,通过建立区域合作联动机制,打破行政壁垒,整合资金、市场、人才等资源,实现旅游经济的共同腾飞。  相似文献   

6.
厦门与漳州、泉州的“错位”发展态势日趋明显,优势互补性强,为构建闽南城市群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对台“五缘”优势是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独特优势,闽台经济合作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依托。区内交通网络日趋完善,港口经济发达,为闽南周边的城市尤其是内陆山区打破行业部门、地区和所有制之间的界限,发展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和多种经济成分的协作和联合方式的经济带来新的机遇。厦漳泉城市联盟不仅加快了闽南地区的发展,还有利于形成区域联动,推动山海协作,形成沿海连片繁荣的城市带,为我省县域特色经济的壮大和山海联动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7.
厦门与漳州、泉州的“错位”发展态势日趋明显,优势互补性强,为构建闽南城市群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对台“五缘”优势是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独特优势,闽台经济合作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依托。区内交通网络日趋完善,港口经济发达,为闽南周边的城市尤其是内陆山区打破行业部门、地区和所有制之间的界限,发展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和多种经济成分的协作和联合方式的经济带来新的机遇。厦漳泉城市联盟不仅加快了闽南地区的发展,还有利于形成区域联动,推动山海协作,形成沿海连片繁荣的城市带,为我省县域特色经济的壮大和山海联动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本文使用甘肃省12个市2003--201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VAR估计方法,对各市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动态交互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甘肃省12个市的金融发展并未显著地促进经济长期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调整能促进金融发展,但却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经济增长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却制约了金融发展;甘肃各市之间的金融资源分布不平衡,导致金融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较大。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河南产业集群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产业集群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河南产业集群发展存在诸如数量偏少规模偏小、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产业集群发育程度低等问题。要采取措施如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和扶持产业集群的发展;制定科学策略以形成产业集群持续竞争优势;加强集群内企业的分工与协作等。努力推进河南产业集群的发展,实现河南经济崛起。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能离开其它区域而独立发展,区域发展必须加强与其它区域的联系,实现合理分工与协作,以发挥各自的优势条件,求得共同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有两大途径:一是区域之间发展产业合作.即通过在组织形式上把有关区域之间的相关产业连成一个整体,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优势互补,提高竞争力和效益.二是区域之间产业转移.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是引起区域产业结构有序调整、协调发展的有效方式.教材通过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案例,从加强区际联系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使学生的学习视角从区域内扩大到区域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