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陈兵 《当代传播》2012,(5):10-12
媒体执政是执政主体对执政客体以媒体手段进行执政的方式,可以推进民主政治,保障公众权益;强化权力监督,减少过激行为;提高政府效率,提升决策水平。政府、社会公共事务与公众、媒体分别作为媒体执政主体、客体与手段,回答了"谁在管理""、管理什么""、如何管理"这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全宗是同一社会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密切有机联系的档案文件整体"[1]。社会活动主导者即主体,围绕主体展开活动形成的档案有机整体称之为主体全宗。社会活动承受者或对象物则是客体,如活动、事件、工程、项目或任务等,围绕客体展开活动形成的档案有机整体称之为客体全宗。客体全宗管理根据其形成阶段及其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学术类科技期刊网刊推送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网刊推送的主客体的需求出发,结合网刊推送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一种差别式管理推送主体和客体的推送策略。这种差别式管理推送主客体的方法,注重推送客体的个体需求,同时也顾及了推送主体的需求和现状,能有效解决目前影响推送效果过程中的问题。其主要思想是根据推送主体和客体的差别式需求和现状,整理和细分推送信息,并将整理出的信息发送到对应需求的推送客体,尽量做到按需发刊。  相似文献   

4.
周国清 《编辑之友》2012,(2):100-103
编辑客体是指编辑活动中与编辑主体相对的一切客观事物,即编辑主体可能的或现实的作用物,属于精神客体和社会客体的范围,而且以精神客体为主;编辑客体始终与编辑主体处于矛盾运动之中,编辑主体须适应编辑客体变化发展的新要求,以解放和发展出版生产力.这样就把编辑客体的范围扩大了、层次提升了,有利于以开阔的视野从广泛与深入的矛盾运动中把握编辑活动及其规律,拓展编辑学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5.
:和谐校园是和谐主体及和谐客体的有机结合体,作为主体的教师学生必须有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和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的管理;作为客体的校园环境应充分体现学校的精神和文化底蕴.在和谐校园的建设中应着重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巢乃鹏 《中国编辑》2012,(4):21-23,42
在传统出版业态中,编辑主体是编辑人员,编辑客体指文稿、作者和读者。编辑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数字出版业态中,编辑主体、客体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数字出版业态中的编辑实践活动体现出强烈的互动性,形成了以作品为中心,编辑主体(编辑人员)与编辑客体(作者、读者),编辑客体之间(作者与读者)强烈互动的三角锥模式。数字出版业态对编辑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角色要求,带来了编辑主体作用的进一步凸现。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中的读者元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编辑客体中作者与读者之间互动关系增强,这成为数字出版业态中的编辑实践活动的特点所在。  相似文献   

7.
(一)这几年,不少编辑出版理论研究者从系统论和选择学的角度来探讨编辑活动规律,提出编辑主体、编辑客体、编辑环境构成编辑活动大系统。在这个编辑活动系统中,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的联系是通过文化选择这个中介实现的。通过文化选择,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的关系具体化了从而也实现了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的统一,达到编辑活动的最终目的。编辑主体对客体的选择具有必然性,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的关系集中表现为编辑主体对编辑客体的自觉选择。若不如此,编辑主体就失去其存在的意义。选择学理论还告诉我们,编辑主体在对编辑客体的文化选择中处于主动地位,具有自觉、自主态势;选择什么,由编辑主体根据客观需要而决定。编辑主体对客体的选择,始终是在编辑主体的支配下进行的。编辑主体对客观环境分析和利用得准确与充分,选择就顺利。显然,编辑主体的素质决定着文化效果的好坏。所以说,提高编辑主体素质,发挥编辑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保证编辑出版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中外出版业宏观管理体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外出版业宏观管理体系在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和管理手段方面都有不同。管理主体上.中外政府专门机构在出版业宏观管理中职能不同、行业协会在出版业宏观管理中地位不同;管理客体上,经国家批准进入出版市场、以营利为目的的出版物商品经营者在中外也存在较大差异;管理手段上,西方出版业发达国家,政府多运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调控出版业,对出版业的管理更侧重于宏观管理和间接管理;在我国,则主要使用行政管理和法律管理,管理更为微观、直接。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管理中的主体、客体及制度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对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管理主体、管理客体以及图书馆馆员所处图书馆管理的主客体之间的地位等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进行分析 ,提出了图书馆制度化人本位的内涵应以充分调动发挥馆员能力为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数字技术深度嵌入的互联网新闻业涉及更多元的参与主体,新闻实践呈现日益显著的关系之维。新闻业多重关系的互构是新闻主体发挥能动性的结果,而作为情感产生基础、连接中介的新闻客体亦是其中的重要纽带。基于此,本文从物质性视角出发,重点考察了新闻客体在“党的二十大”这一重大主题报道创新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新闻硬客体为新闻生产主体提供情感塑造、体验的空间场所,助推生产创新;新闻软客体为新闻生产主体借助内容创新实现情感的传递提供物质基础;软硬客体的交织使产品创新得以实现,从而产生情感共鸣;新闻意外客体影响不同主体间的情感连接程度。借助新闻客体,传统主流媒体实现了主题报道的创新,提高了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的目的是跳出现行体制下传统行政视阈的束缚,探讨公共管理视阈下政府文件工作的效率问题。本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探讨了与本文相关的基本概念,并指出必须从目标定位、效率的客体和主体来综合考察政府文件工作的效率问题,第二部分着重阐述了在公共管理视阈下政府文件工作目标定位的变化;第三、四两个部分剖析了公共管理视阈下政府文件工作效率的客体和主体;第五部分则就提高政府文件工作效率的问题提供了相关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主体和客体属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范畴。主体是指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的人;客体是指进人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实践是主体和客体的中介。运用这一哲学观点对“编辑”概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编辑主体、编辑客体、编辑过程,是构成编辑概念的几个要素。所谓编辑主体,是指通过编辑程序直接或问接作用于编辑客体的人,即编辑者。所谓编辑客体,是指编辑主体作用的对象,既作者和文稿。编辑过程,即日常编辑工作中确立编辑思想、拟订编辑计划、组稿、编稿等工作环节。  相似文献   

13.
刘红霞 《新闻窗》2010,(2):70-71
主体和客体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对重要范畴。主体是指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的人:客体是指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实践是主体和客体的中介。运用这一哲学观点对“编辑”概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编辑主体、编辑客体、编辑过程是构成编辑概念的几个要素。所谓编辑主体,是指通过编辑程序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编辑客体的人,即编辑者。所谓编辑客体,是指编辑主体作用的对象,既作者和文稿。编辑过程,即日常编辑工作中确立编辑思想、拟订编辑计划、组稿、编稿等工作环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分析我国社会科学评价发展入手,认为目前社会科学评价往往强调利用数理统计工具对研究主体或客体进行数量上的比较和排序,忽视了对研究主体内部、研究主体之间以及研究客体内部、研究客体之间合作关系的考察。提出将合作网络分析应用于社会科学评价,文章还讨论了其理论意义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5.
编辑选择与主体客体矛盾统一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编辑工作的主体是编辑人员,客体是以书稿、文稿为中心的编辑对象。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之间的矛盾是经常的、普遍的。整个编辑过程,就是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诸矛盾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1999,(3)
办刊,尤其是办出高品位的精品,不容回避的一个重大课题是主体定位与客体选择。主体定位与客体选择之间具有极大的关联性,主体定位直接决定着客体选择,客体选择对确定、稳固、扩大主体有巨大的影响。《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杂志在处理二者的关系方面,匠心独运,特征鲜明...  相似文献   

17.
编辑主体、编辑客体及其二者的关系,是编辑学中的重要问题之一。编辑现象中的主体性和主客体相关性,构成了编辑学自己的发展轨迹。沿着这条轨迹可以观察到,编辑学既不是编辑主体,也不是编辑客体所决定的,而是由编辑主客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一、编辑学中的主体与客体主体和客体是哲学范畴。编辑主体是“现实的人”,它首先是具有文化科学知识的人,其次它又是能创造精神产品的劳动者,它只有在编辑实践中才显示其本质力量。编辑主体不是个体的人,是指群体而言的。编辑客体是编辑主体对象性活动的物质  相似文献   

18.
8月,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主体和客体问题学术讨论会,在大连市召开,着重就主体和客体概念的规定性及其相互关系、主客体问题与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研究主客体问题的意义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讨论情况简述如下: 一、主体和客体概念的规定性在主体的规定性上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与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工作者开展半结构化访谈,通过三级编码逐步提炼范畴、主范畴与核心范畴,构建出包含保护主体限制、保护客体限制、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环境影响、保护管理问题、保护技术限制的我国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制约因素扎根模型,并从主体、客体、环境、管理、技术等五个层面提出提升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成效的建议,旨在探究我国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制约因素,为提升保护成效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钰 《北京档案》2002,(4):20-21
一、档案价值形态特点在利用中的体现 档案价值形态的特点有如下四个方面:一是档案客体对主体(社会需要)所起作用的性质决定了档案价值可分为凭证价值和参考价值.二是档案客体为主体所需要的时间决定了档案价值可分为潜在价值与现实价值,任何一种价值形态的档案实现其价值,都要经过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三是档案客体所服务的主体对象,决定了档案价值可分为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主体对客体的需要发生变化,社会作为新的主体与客体发生联系,形成新的价值关系--档案的社会价值,这时档案价值的范围扩大了,由个别价值转为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