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活动目标 1.组织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引导幼儿学会前后连贯地欣赏、理解图片,并完整地讲述图画故事。 2.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想像能力,培养幼儿好奇、好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活动准备 1.黑板上贴的大图片一幅。 2.幼儿两人合用一份的小图片若干份。  相似文献   

2.
选图讲述     
一、设计意图1.通过形象生动的学具,激发幼儿动手操作,选择图片讲述故事的兴趣和愿望,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3.
选图讲述     
一、设计意图 1.通过形象生动的学具,激发幼儿动手操作,选择图片讲述故事的兴趣和愿望,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4.
研究以60名大班幼儿为被试,将他们分成实验班和控制班,比较、分析思维导图对大班幼儿叙事能力的影响。实验班幼儿运用思维导图工具进行叙事性讲述,控制班幼儿借助活动照片进行讲述。研究结果显示,思维导图对幼儿叙事能力产生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故事结构、主题贴切和故事长度等三个方面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一、活动总目标 通过分组活动的教学形式,让幼儿利用自己感兴趣的学具学习讲述图片内容,发展幼儿讲述能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活动分目标 A组目标:幼儿能在理解原图意的基础上进行讲述活动,并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重新编排顺序后再讲述出图片的内容,要求幼儿使用描述性的语言进行讲述。 B组目标:要求幼儿在观察和理解图片内容后,通过操作手指木偶、角色表演等方式,运用学习过的语句  相似文献   

6.
看图编故事是一种创造性讲述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提问非常重要,它能引发幼儿对图片的兴趣,促使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积极思考问题和创编故事。看图编故事活动中的提问一般有三种情形。1.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构思情节,编出故事的开始部分。开始阶段的提问是为了引起幼儿的注意,引导幼儿根据图片找寻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背景等基本的创编线索。有时受认知  相似文献   

7.
活动目标1.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编的故事。2.引导幼儿动脑筋想出取皮球的办法。3.提醒幼儿在回答问题时说完整话。活动准备:图片一张。活动过程1.出示图片,请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的下半部分被白纸遮住,只有几只小动物在图片上)。目的是让幼儿不受图片限制,发...  相似文献   

8.
正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合理的饮食结构,培养科学进餐的好习惯;2.尝试自己设计营养餐,对食物搭配感兴趣;3.主动和同伴交流,并能对自己和同伴的设计进行恰当的评价。活动准备:各种食物图片、盘子,健康宝塔范图、健康宝塔PPT、熊熊一家PPT。活动过程:一、讲述故事,引出主题1.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师:为什么熊大大能摘到果子举起杠铃,小小却不行呢?幼:因为熊大大高、有力气,所以能摘到苹果、举起杠铃。师:为什么熊大大长得高、有力气  相似文献   

9.
《牧童和狼》的故事讲述牧童三番五次地欺骗牧民,谎称狼来吃羊了,结果,当狼真来了的时候,他的呼救再也没有人相信。故事告诉我们: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相信。这篇文章的中  相似文献   

10.
活动设计活动要求: 1.让幼儿通过观看和讲述婴儿生活图片,知道自己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照顾和爱护。 2.初步激起幼儿爱父母的情感。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一套婴儿生活图片、一张自己小时候的照片。 2.邀请一位怀抱婴儿的妈妈。活动过程: 1.出示婴儿生活图片,讲述父母怎样照料小宝宝。在出示图片前,先听婴儿啼哭的录音,引起幼儿注意。然后看图片。第一张图片是妈妈喂宝宝吃奶,第二张图片是妈妈替宝宝换尿布,第三张图  相似文献   

11.
一、活动总目标通过分组活动的教学形式,让幼儿利用自己感兴趣的学具学习讲述图片内容,发展幼儿讲述能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二、活动分目标A组目标:幼儿能在理解原图意的基础上进行讲  相似文献   

12.
谢英 《教育导刊》2013,(7):44-47
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幼儿园看图讲述活动,教师需要运用新的教育理念,把握好教学中的三个关键要素"图片"、"提问"、"评价":借助适宜的图片呈现,提高幼儿的观察和讲述兴趣;运用有效提问,提高幼儿的思维和表达技巧;创新组织评价环节,巩固和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相似文献   

13.
本次活动在内容方面特选了《蒙氏数学》中的一组图片“吃苹果”,它的最大的特点是人物、情节简单,符合小班幼儿观察图片的学习特征,而且每张图片都可以用一个完整的句子概括讲述,便于训练幼儿完整讲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排图讲述就是教师给幼儿提供一组顺序不固定的图片,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排列图序,然后按图讲述故事,使幼儿的连贯语言和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排图讲述中的图片是教材,是观察、思考和表达的依据。一组好图片,应该能引起幼儿观察和讲述的兴趣,使其产生思考和表达的动机,充分调动起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什么样的图片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5.
正一、背景角色扮演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也是语言活动上常用的方法。在语言活动中,教师多会让幼儿以角色扮演融入故事中,从而加深对故事的理解。二、观察与解读情景一:学习了《狼和小羊》的故事后,老师让幼儿自己选择角色进行故事表演。故事中的大象、小羊、小狗、猫等角色都有幼儿选择,唯独狼的角色没人扮演。看到老师鼓励的目光,最后瓜瓜站了起来:"老师,我来扮演大灰狼吧!小朋友们,我可是好的  相似文献   

16.
设计意图 看图讲述是启发幼儿在观察、理解图片的基础上能运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图意的一种口语训练方式,是幼儿园语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看图讲述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对画面内容的描述指导,忽视引导幼儿对画面内涵包括角色的心理、言语等方面的想象和表述,以及对幼儿多样化表述能力的培养;而且,图片往往依顺序而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讲述活动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方式,但是传统的讲述活动较为沉闷、单调,而且幼儿常忽视凭借物的作用,成了被动的学讲者、机械的记忆者。因此本文基于讲述活动的现状分析,提出幼儿园大班讲述活动中“图示支架法”策略的运用,即创设“图示”——“图画书”、“图片”、和“思维导图”等支持幼儿主动、积极地讲述。通过“图示支架法”的运用研究,从而优化大班幼儿讲述活动的组织实效,实现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设计意图 在大班语言活动尤其是讲述活动中,如何有效激发幼儿的讲述兴趣、 提高其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是我们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基于 "课程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我们重视从幼儿身边寻找语言素材,营造生活化的讲述情境以调动幼儿参与讲述的热情并巩固和提升他们已有的相关经验.考虑到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提高他们整理物品的水平有利于增强其责任感,促进他们形成做事有序、认真、有始有终等良好习惯,本次情境讲述活动,我们营造"整理积木" 情境作为幼儿观察和讲述内容.其中,所选视频情境的主题明确、情节简洁;创设的现场表演情境则具体形象、生动有趣,均具有鲜明的教育性,有助于激起幼儿运用已有生活经验进行讲述与创编的欲望,促进其良好整理习惯的养成.同时,幼儿在仔细观察和讲述情境中,不仅能丰富词汇和句式,还能探索、习得更多整理玩具的有效方法,进一步发展语言表达、合作、分类等多种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说故事(story—telling),是一种脱离语境进行有组织表述的语言能力,它体现了幼儿情感、认知、社会和文化发展诸多方面丰富的信息。本研究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以光谱计划的故事板活动为研究工具,北京市三所幼儿园的大、中、小班幼儿为研究对象,对3岁一6岁幼儿的说故事能力进行讲述结构的特性、主题贴切、叙述语气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看图讲述活动是利用图片来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能力的一种常用的教学形式,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幼儿认识世界,获得思维与语言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长期以来,这一传统的教学活动却陷入了模式化的误区。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在教学中以本为本,重知识轻能力。为了使看图讲述活动能更好地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我认真思考了当前幼儿看图讲述活动的现状,并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一、幼儿看图讲述活动的现行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