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作家铁凝的小说《风度》,讲述了在一场奢华的同学聚会上发生的心灵怀旧故事。小说在反思消费主义物化现实的基础上,以浪漫主义的怀旧想象表达了理想的人性之美,体现出现实的人文关怀意义。  相似文献   

2.
怀旧是人们对过去的一种含有情感的记忆及感时伤怀的一种情绪。它总在人们的内心深处绵延,又在日常生活中和文艺作品中得到不断的、反复的体现。从心理学角度看,怀旧心理与人们不可遏制的、普遍存在的怀旧情绪和回归愿望息息相关。它的内在心理机制,在自动寻找心理掩体和回归集体无意识方面得到了最为深刻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人们关注高考作文,其实满足的也是一种追忆和怀旧的心理.就像《那些年》《致青春》等电影大卖,集体怀旧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文化和消费现象.怀旧不是因为曾经更美好,而是因为曾经更青春.对于那些年我们所经历过的高考,人们唯一能回忆起来的大概也就是高考作文了.看看今年的高考作文,回想当年的高考作文,于是成为一种高考作文情结.  相似文献   

4.
王华  孙祥 《教书育人》2000,(6):44-46
越是当代社会 ,人文关怀的话题越是重要 ,而美育则是这种人文关怀的集中表现。所谓美育的人文关怀 ,其实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关怀。而要实现这一关怀 ,就不能不注意到社会现实生活中人的审美趣味的培养问题。我们知道审美活动是体现主体个性的活动 ,是主体追求自由的活动 ,审美活动的这一本质特点要通过审美趣味表现出来。人的不同审美趣味反映了人们不同的偏爱 ,不同的追求 ,可以说审美趣味是审美活动的具体体现者和落脚点 ,是审美活动 ,尤其是审美个体研究、世俗研究的主要内容。审美趣味既反映了人类生活的审美发展趋向 ,也体现着社会精神的…  相似文献   

5.
桑顿·怀尔德是一位出色的美国作家,其巅峰戏剧作品《我们的小镇》是一个三幕剧,描写了1901-1913年间一普通小镇的风貌和两个家庭的日常生活。该剧以格罗佛斯角镇为代表,呈现了大量的乡土文化,这种乡土文化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以文化批评视角为切入点,探讨以格罗佛斯角为代表所承载的乡土文化,指出在社会转型的历史背景下乡土文化承载的是一种怀旧情结。它旨在帮助人们面对破碎的现实,鼓励人们在社会经济文化转型期重拾构建新生活的信心,体现的是怀尔德的人文关怀思想,同时也给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娄莹莹 《文教资料》2012,(27):105-107
《罪与罚》心理描写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融合使陀氏成为真正的"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分析论证《罪与罚》精神受虐体现的人文关怀,从扭曲心理的具体表现挖掘其中的人文精神和美学价值,可引发不同时代人们对于"人"的生存困境的警醒,激发人们对"人"的尊严与心灵自由的不懈追求以及与之相适的艺术创新。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向来就有怀旧情结。早在《尚书》里便流传下来了人惟求旧的古训。不过,同是怀旧,由于时代不同、语境不同,怀旧的内涵也各异。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力度的加大,社会心理裂变,怀旧情绪弥漫一时。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向来就有怀旧情结。早在《尚书》里便流传下来了“人惟求旧”的古训。不过,同是怀旧,由于时代不同、语境不同.怀旧的内涵也各异。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力度的加大,社会心理裂变,怀旧情绪弥漫一时。九十年代的文学怀旧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红色的政治怀旧,以红色经典的流行为标志:一种是泛黄的城市怀旧,以海派文学的风行为特色。前者是政治性的,后者是消费性的,二者互相渗透,彼此合谋,政治怀旧消费化,城市怀旧也染有了中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色彩。  相似文献   

9.
产生于怀旧语境中的《长恨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怀旧文化特色:其一是对“殖民”文化的复制及宣扬;其二是对“高雅”之享乐主义的膜拜。在这样的怀旧语境中产生的《长恨歌》在某种程度上是“隔绝了底层社会的利益代言角色”的一种行为,是典型的势利价值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湖南卫视"领SHOW2013"的开篇之作《我是歌手》开播以来,叫好又叫座,原因在于其既富有观赏性,又兼具价值引导与文化鼓励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其迎合受众的心理需求,重在展现人性的善良美好;重新建构了关于成功的集体认同,消解了以往片面的成功观;致力打造偶像全面的人格魅力,树立了正确的偶像观;激活了集体无意识下的怀旧审美,直击受众心灵。这些对其他电视娱乐节目的借鉴意义在于,作为成功电视娱乐节目的共同标准,价值引导与文化鼓励的内涵可以理解为:能够消解和扭转当前社会的不良风气和思想趋向;能彰显真善美和展示人性的光辉;能够顺应受众需求及调试受众心理;能唤起民众内心深处的美好情感以及传递正能量。  相似文献   

11.
怀旧是个人的一种情感自觉,是对过去某种事物和文化"不约而同"的情感认同和亲和.在现代社会快节奏和外来文化对现实家园的冲击下,人们感觉到现实的自我已经与真实的自我相脱节,希望通过怀旧来重温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闽的和谐.在总结以往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云南楚雄黑井古镇为例,探讨了满足游客怀旧情感需求和提升当地旅游发展潜力的物质文化怀旧旅游产品形态、非物质文化怀旧旅游产品形态、生态文化怀旧旅游产品形态、整体性怀旧旅游产品形态和旅游服务中的人文关怀等旅游产品类型的开发,树立了古镇旅游产品开发的范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央视9套热播的BBC电视台拍摄制作纪录片<<人类星球>>作为蓝本,尝试从纪实性电视纪录片人文关怀的角度浅谈自己对纪录片社会意义的一些看法.文中简述了国内外纪实性电视纪录片体现的社会人文关怀和纪实性电视纪录片人文关怀的社会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想象的文化记忆--论怀旧的审美心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怀旧与回忆有同有异,在审美创作、审美接受和审美情感三个层面上,怀旧体现了其作为一种审美心理的独特性。怀旧是一种建基于回忆之上的价值甄别和想象构造,是一种想象的文化记忆,怀旧感是伤感与优美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4.
从电视纪录片本体出发,来考察和分析八集文化系列片《昆曲六百年》的画面呈现、表现手法与人文内涵。这是一次文本的胜利、媒介的胜利、观念的胜利。在影像背后透露出电视纪录片创作的新观念、新理念、新趋向的同时,还体现出了创作者的责任和态度。  相似文献   

15.
《大学语文》作为高职高专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因其丰富的人文内蕴、情感价值和审美趣味而承担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增进文化修养的功能,从而培养大学生具有深厚人文精神的理想人格。在《大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探究性教学,既是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大学生自我提升的内在需要。以讲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课为例,阐述如何在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教学。  相似文献   

16.
李华华在《教育评论》2009年第1期撰文指出,中国传统文化饱含人文关怀理念,突出体现在影响心灵和心性的品格关怀、探索生命存在和质量的生命关怀,以及追求个人与社会融合的社会关怀层面,从而为人们的心理和谐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中国传统文化中除了“道”、“志”(理想)等之外,柔性品格也是心理和谐的重要衡量因素。  相似文献   

17.
美国乡村歌手Maranda Lambert的歌曲《The House That Built Me》如诗般描述了自己对家乡的怀念,感动了无数的听众,简单的旋律和歌词却表达了丰富的怀旧情绪。如今"怀旧"成为当下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热捧的对象,结合当下社会热点,本人将分别从词源中的"怀旧"、现象中的"怀旧"、审美中的"怀旧"、对文章主题进行分析,同时对大众普遍的怀旧心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以《荆棘鸟》中的三位女性人物为例,从文化、心理角度论述人们渴望爱、追求理想形象的现实体现以及追求爱受挫时易沉溺于幻想等心理倾向,同时也指出了女性追求爱的出路,以帮助人们来更好地塑造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19.
..目口颐另旦味压豆耳. 《一)阅读下文,完成1一4砚。《,4分) ①怀旧,目前已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和流行思潮。解读那渐行渐近、时隐时现的怀旧情怀,折升出的是国泰民安、兴盛祥和的 时代氛围。在我们曾经历过的那种神经绷紧、生活寒酸的年月,人们是无暇怀旧、也不准怀旧的。因此,怀旧有其社会的合理性 私精神的附丽性。况且一个地方能够涌起怀旧的波澜,应当讲这个地方的文明记忆没有中断,人文家底没有失落。二鱼丛选全二鱼 丝二兰吐,怀旧没有什么错,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然而,怀旧不单纯是个历史概念和重复的文明轮回,也就是说这个“…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转型期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心理背景下,作为《南方周末》的主打评论,《方舟评论》以其批判与质疑的思想、敢为人先的精神、有建设性的思考和强烈的人文关怀,体现出一个冷静的社会思考者风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