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意识形态批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难以割舍的一块阵地。英国马克思主义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提出了“审美意识形态”“作者意识形态”“读者意识形态”的创新性概念,建构了自己独特的意识形态批评理论。伊格尔顿不仅吸取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评的成果,而且借鉴了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解构主义等20世纪新潮理论成果,伊格尔顿最终走向的政治批评是与他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批判立场、目标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简称《雾月十八》)是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创建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唯物史观的经典体现.从中可以看出,意识形态的历史特性包括继承性、延续性、滞后性.关于意识形态作为历史性的存在是否终结这一问题,可以理解为意识形态的终结是“意识形态终结论”的终结、马克思的意识形态观并没有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意识形态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并且形成了系统的意识形态理论。在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上,西方学者的理解过于狭隘,仅仅以马克思在某个阶段的著作出发,片面地认为马克思主义把意识形态当作“虚假的”、非科学的阶级观念;近时期又有西方学者提出“意识形态终结论”,矛头指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这些都对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有必要对意识形态进行完整的梳理,以还原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4.
10 0多年来 ,在国际政治和社会科学领域 ,“文化”和“意识形态”是两个被大量使用 ,而且产生了许多歧义的范畴。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深入 ,我们非常有必要对“文化”和“意识形态”这两个范畴做认真的梳理 ,并在理论上、政策上、实践中把握好“意识形态”与“文化”的区别和关系 ,探讨它们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是国外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背景之一。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由于所处社会发展时期不同,对“意识形态”解读时,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在“意识形态”解读过程中融合了两条理论逻辑:一条是以商品操纵技术为特征的“商品意识形态”、以意象摄取商品为特征的“景观意识形态”、以功能打碎系统结构为特征的“符号意识形态”三个逐渐演进的理论逻辑;还有一条是对科学技术的姿态问题这个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有一种颇具代表性的观点:意识形态概念曾经历过一个中性化的转变.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概念的分析发现,马克思恩格斯确实在否定的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但依据他们关于意识形态产生和存在条件的思想,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只不过基本规定不同,所谓“中性化”问题就成为实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问题;列宁在并不知晓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贬斥性用法的情况下,提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概念,从思想史的角度也并不存在所谓“中性化”的过程.毋宁说,这一过程本身只是不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对正在发生的社会运动进行探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理解马克思批判性意识形态观的重要文本。只有在文本解读中,我们才能完整地把握马克思批判性意识形态观的形成、内涵及其转变。在《形态》写作前,通过对已有理论成果的借鉴和政治实践的深入,马克思的批判性立场已经形成。在《形态》文本中,马克思重点批判了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及其"统治阶级维护意识"的实质。但因为《形态》的重大缺席,意识形态的内涵开始出现从批判性到描述性、从否定性到肯定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早期的意识形态思想在马克思思想发展中居有重要地位。在马克思那里 ,标志其哲学思想诞生的著作不但以《德意志意识形态》命名 ,更重要的是 ,在对同时代形形色色意识形态思潮的批判过程中 ,马克思形成并确立起了自己的唯物史观思想。从马克思的文本出发 ,结合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 ,分别从“德意志意识形态”特点及其与“一般意识形态”的关系、“意识形态”虚幻的秘密、马克思的方法论特点、意识形态批判与新世界观的创立等方面 ,对马克思早期的意识形态思想作了初步辨析  相似文献   

9.
意识形态批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难以割舍的一块阵地.英国马克思主义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提出了"审美意识形态""作者意识形态""读者意识形态"的创新性概念,建构了自己独特的意识形态批评理论.伊格尔顿不仅吸取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评的成果,而且借鉴了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解构主义等20世纪新潮理论成果,伊格尔顿最终走向的政治批评是与他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批判立场、目标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那里,意识形态指对当时社会采取非批判和维护态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具有统治阶级的统治性和对社会真实关系的遮蔽性。对马尔库塞而言,意识形态就是技术理性,技术在当代工业社会已经代替了传统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而充当着新的意识形态的统治和辩护功能、马克思创造性地建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实践观是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最基本的观点,马尔库塞提出意识形态批判的最高诉求是解放爱欲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理论不仅提高了中共执政有效性,而且在多方面开辟了中共执政的意识形态合法性新资源:在重新恢复和确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过程中,开辟了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合法性新资源;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思考,从意识形态上提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法性;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我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顺利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意识形态”问题是一个现实性很强而又高度敏感的理论课题 ,意识形态往往与“左”的或右的错误联系在一起。意识形态导向决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 ,是思想政治工作成败得失的关键。毛泽东的意识形态理论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影响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与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的主要相同点和不同点在于:1.关于意识形态的存在问题: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没有历史”,且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观念的上层建筑”而存在;而阿尔都塞则认为意识形态尽管没有历史(指的是意识形态一般,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具体形式),但却永恒存在,而且意识形态是作为一种社会结构而存在;2.关于意识形态的意义或功能问题:马克思认为,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扮演的是“阶级社会的维护意识”,在全部人类历史中,则承担着人类文化发展的载体的角色;阿尔都塞则认为,意识形态以其“物质性”特征发挥着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作用,而在全部人类社会历史中,意识形态则承担着主体建构者的角色,即意识形态的功能,就是将“个体召唤为主体”。  相似文献   

14.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学说至今仍然是西方最有影响的意识形态理论之一,其中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理论,是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新发展。提出了马克思的"国家机器"和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区别,揭示了意识形态与统治权力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揭示了意识形态隐蔽的政治意义,为祛除和解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寻找突破口,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对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进行了解读,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意识形态理论是诺思为了解决制度的有限性以及克服“搭便车”问题而提出来的,是诺思制度变迁理论的最后一块基石。本文从学术层面着重探讨了:意识形态理论的内涵;意识形态理论存在的原因;意识形态理论的功能及其理论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资本主义思潮侵扰我国,抢占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比以往更加复杂和严峻,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呈现"非意识形态化"的新变化。针对这个新变化,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深入剖析,认清其真面目,对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主导地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审美意识形态论放弃了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论的批判性与列宁意识形态论的阶级斗争性,将审美意识形态解释为反映经济基础的一种上层建筑,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却又未能以此作为理论基础建构系统理论,这就造成审美意识形态论不仅在具体表述上时常出现理路混乱,而且缺乏必要的理论深度与理论价值。因此,审美意识形态论是一个已经完成历史使命,应该放弃的命题,不可作为“文艺学的第一原理”。  相似文献   

18.
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开启了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新路径。西方学者对意识形态的特征和历史命运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思想支援;而20世纪下半叶的社会变迁又促使了意识形态理论的凸显。20世纪80年代以来,意识形态理论在中国学术界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展开,这种展开对有效地批判形形色色的虚假意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可以划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从宏观层面看就是整个马克思主义,从中观层面看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从微观层面看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意识理论.这三个层面在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实质上是一个问题的 三个方面.基于上述思想,对于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历史发展的研究,其方法论原则是,立足宏观整体,注重中观核心,准确把握微观基础,从总体上全方位考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蝶 《教学与研究》2023,(10):127-136
齐泽克宣称后马克思时代意识形态的主导模式已经变成了犬儒主义意识形态。他围绕“幻象与现实”的关系,通过将精神分析理论中幻象和现实的含义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中虚假与现实的含义交织在一起,并刻意不加区分地混用,以此建构了犬儒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框架;并进一步通过商品交换活动中人们误将商品和货币的抽象普遍性认成了真正实体,从而倒置了抽象普遍与具体特殊,以此说明犬儒主义意识形态的运作原理。最后用“律令就是律令”这一命题的自我阐明过程和将意识形态幻象与信仰类比,去解说意识形态幻象的运作方式。齐氏的论断看似是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的颠覆,实则并没有越出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框架。当今社会日益增强的符号性网络的权威性作为齐泽克理论的现实依据,在本质上也并未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有根本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