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督文化和儒家文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异质文化,近代新教传教士的传教之路会充满阻碍。文化相对论认为,不同性质的文化之间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强调尊重异质文化,两种异质文化和谐相处。论文以文化相对论为理论基础,以伯格理的基督教本地化文化推广为个案,从影响新教本地化推广的因素、本地化文化推广的具体策略及这种本地化推广的意义等方面分析研究了近代来华新教传教士本地化基督教推广策略,有助于加深对中国近代基督教史的认识,对现代跨文化的中西文化交流的研究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教传教士为传教而参与维新,戊戌维新派为挽救危亡而推动变法,两者之间交往密切,形同师生,共同掀起了变法维新运动的浪潮.同时,新教传教士的弱点也影响到了戊戌维新派.  相似文献   

3.
刘焕峰  张波 《邯郸师专学报》2002,12(4):49-54,65
新教传教士为传教而参与维新,戊戌维新派为挽救危亡而推动变法,两者之间交往密切,形同师生,共同掀起了变法维新运动的浪潮。同时,新教传教士的弱点也影响到了戊戌维新派。  相似文献   

4.
医务传道方法与“中国医务传道会”的早期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30年,来华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其传教活动中,根据中国社会文化的特点和中国民众对外来宗教的态度,逐渐探索并形成了一种具有特色的传教方法,即“医务传道”方法。传教士试图通过为一般民众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来扩大基督教在华传播的基础。1838年成立的“中国医务传道会”,是具体推行这种传教方法的机构。从1830到1850年间。在它的组织和支持下,一些传教医生在各通商口岸分别开办了医疗机构,医治病人数十万。“ 医务传道”活动使基督教新教势力在中国的扩展获得了有利的条件,但同时在客观上也为近代西方医学的传入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马礼逊是新教历史上第一位来华传教士,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起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开创性作用。文章将从所载内容、优缺点、现实价值等几方面对汉译名著《马礼逊——在华传教士的先驱》一书进行解读,并对马礼逊进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戊戌维新变法前后,基督教新教传教士看到晚清政府准备推行教育改革,设计了系统的教育变革方案,并积极上书晚清政府.其设计主要包括教育管理体制、学校系统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其内容在迎合中国士大夫传统思想的同时,体现出近代教育的要求,其目的则在于获取中国新式教育的领导权.  相似文献   

7.
基督新教自1807年传入我国,至今已有180余年的历史,它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曾产生过深刻的冲击和影响。本文试从历史学的角度对此进行探讨,以推动学术界对中国基督教史的研究。一、基督新教的传入与“洋教”之称号首传新教于我国者为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马礼逊(Rober Morrison, 1782—1834),他于1807年到达广州进行传播基督教的活动。随后来华传教的还有德国路德宗礼贤会(1830)、美国公理会(1834)、美国圣公会(1835)、美国浸礼会(1836)、  相似文献   

8.
在华新教传教士自1807年来华以后,渐渐取得了中国政府对基督教的"护教权"。但是,随着在中国各地民教冲突事件的加剧,来华新教传教士集体对"护教权"的态度逐步发生了改变。文章分别以在华新教传教士1877年、1890年和1907年这三次全国性大会为依据,研究在华新教传教士这个集体对"护教权"态度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刘广东 《考试周刊》2008,(12):236-238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和对传教政策的保护,基督新教各团体开始往广西拓展教务.1896年,美国宣道会传教士来到梧州,开始了它在广西的传教之旅,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其传教活动经历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第一个来华的美国传教士裨治文(E. C. Bridgman, 1801-1861)是美国中国观发展演变过程中一位关键人物.在认识中国的问题上,裨治文主张客观、如实地观察、描述中国.他既反对16世纪以来西方美化中国的倾向,同时也批评当时新教传教士刻意夸大中国社会黑暗面的简单化方法.但作为新教传教士,思想深处的基督教文明至上论又使其在认识中国时无法摆脱二元对立的简单化思维.裨氏中国观中的两重性是其传教策略两面性在中国认识上的体现.研究裨氏的中国观便于我们进一步从纵向上把握美国中国观的演变脉络.  相似文献   

11.
以两位数、三位数、四位数等为例,综述了各位数的偶数表示为两个质数之和的组合形式的发展趋势.得出了一个偶数,无论以两质数之和,或以两纯奇数之和,或以一个质数与一个纯奇数之和去表示.总是偶数越大表示为两数之和的组合数越发具有多样性的共同的规律.由此提出了对“哥德巴赫猜想”深信不疑的根据.  相似文献   

12.
《歧路灯》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此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独特性,败子及浮浪子弟群像,填补了中国古典小说人物类型的某些空白;二是丰富性,同类群像如此之多,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没有过的;三是鲜明性,一些反面人物、小人物个性鲜明。作者运用了环境描写、人物语言、心理描写、矛盾冲突及对比手法等高超的写人艺术,塑造出如此众多鲜明独特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3.
素数奥秘     
素数是一个最古老的数学分支,几百年来仍有许多未解的难题:素数分布规律、孪生素数生成原因等。在学习前人的理论基础上,我们认真分析了素数客观存在的特征:素数中只有一个偶素数“2”,其余全部是奇素数。素数研究实质上就是奇素数的研究。因此,我们改变了前人在自然数中研究素数的传统方法.采用了在奇数中研究奇素数的新方法,多有所获。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光盘检索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馆光盘检索系统设计方案包括系统结构设计、系统流程设计和代码设计等,为图书馆光盘检索系统提供开发的路线.并利用该设计方案,成功开发出高校图书馆光盘检索系统.  相似文献   

15.
古汉语中数词与动词结合表示动量时,有三种句法功能:状语、谓语和补语,数词在这三种句法位置上的表义功能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由于"数+动"结构在表动量时的模糊性,促使一种新的动量结构——"动+数+量"的出现,而这种新形式恰恰是在"动+数"这种语用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6.
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对全国的控制状况。该书所反映的户数,作者认为仅仅是指两税法的税户,并不是当时全部的户数。倘以此税户数与天宝课户数相比较可知,江南各州的户口并未全面下降,相反有一部分州有不少增加。在江南十五州中,户口下降较严重的是浙东山区,主要原因是频繁的民变导致了政府控制力的削弱。受战争的影响,江南地区的税户分布极不平衡,浙西苏州税户的剧增比较特殊,这与苏州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其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密不可分。元和税户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江南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7.
用描写语言学的方法,对于18世纪的察哈台维吾尔文文献《和卓传》(Tzkir-zizn)中出现的名词的数范畴进行语法分析,以便展现出同时代察哈台维吾尔语文献语言名词的数范畴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好莱坞悬疑片《七宗罪》引出数字七,并通过对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和数字七有关的某些社会文化现象进行归纳和比较,印证了在东西方的文化“中七”是受到普遍欢迎的神秘而又神奇的数字。并由此说明了关注文化,了解社会也是学好语言的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9.
随机数发生器在安全领域内有着广泛的应用.文章简要介绍了伪随机数和真随机数在信息安全领域的作用以及应用,给出了随机数发生器设计的方法和设计图,就设计的主要因素随机源的概念和意义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文章还提供了一套随机数定量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集合关于基数的分解与合成,证明了基数为c的集合可分解为c个互不相交的基数为c的真子集的和集,进而证明了c个基数为c的集合的和集基数为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