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通过阐释心肌桥的形态结构和运动员心脏的特点,分析了心肌桥可能引起急性冠脉综合症、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尤其是在运动情况下,心肌缺氧缺血等情况会较为明显。而心律失常在长期从事严格运动训练的运动员中时有发生。研究认为,在运动员选材中应将心肌桥的检查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对运动员选材的成功率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采用UY-1型有氧面罩对普通大学生和优秀运动员进行间歇性限制吸氧量的实验,发现UY-1型有氧面罩间歇性限制吸氧量可促使普通人红细胞生成增加。而实验营造的缺氧刺激强度并不能超过运动员训练时的缺氧刺激强度,因此并不能使运动员红细胞生成增加,建议在使用缺氧环境作为训练辅助手段时要考虑缺氧刺激的强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3.
问题标枪运动是速度力量性项目,技术比较复杂,不但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速度,很强的爆发力,而且要求运动员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以及专门发展的“枪感”,而这些专门化知觉的形成就有赖于运动员肌肉运动感觉的精细分化以及良好的反应能力。因此,研究和了解优秀标枪运动员的心理特征、以便为科学的训练和选材提供依据,是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初步的测试、分析、了解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肌肉用力感觉,手的稳定性和简单视反应时的现状与特征,这些特征在不同运动水平的被试中是否有显著性差异,这种差异是否受年龄、训练、性别等因素的影响,能否作为标枪运动员选材的指标,这是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实验对象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五项机能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14名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和16名一般艺术体操运动员的本体感觉、简单反应时、综合反应时、时间条件反射和视深度五项机能特征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我国竞技性艺术体操比秀运动员的五项机能均比一般运动员好。逐步回归结果表明,以上五项机能指标,均影响运动成绩,能为运动员今后有针对性地发展其机能水平,缩短训练周期,以及为生理选材提供某些参考依据。本文所采用的本体感觉、视觉运动反应时及声党等指标,可作为我国竞技艺术体操运动员训练程度的评定指标。  相似文献   

5.
怎样培养少年儿童运动员的协调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调能力是指运动员在运动中身体各运动环节在时间和空间密切配合,并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少年儿童协调能力在训练中是掌握运动技术的重要基础,所以少年儿童选材应把运动员的协调能力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协调能力的生理某础是中枢神经系统传导过程的协调,主要是靠遗传而获得的。训练对协调能力也有重要影响。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培养少年儿童运动员的协调能力:一是充分认识协调能力的发展与人体的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从运动员的不问情况安排训练计划提高他们的协调能力。二是注意训练中肌肉的紧张与放松交替进行,互相配合,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6.
择时运动在时差调整中的作用初步研究(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白鼠进行择时运动,观察中枢神经系统间脑中的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在模拟飞行中的节律峰相位迁移度,以探讨择时运动在时差调整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择时运动对中枢神经递质的节律峰相位有明显的导引作用。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DA表现出“过度滞后现象”。实验为教练员应用择时运动调整运动员的生理机能和克服时差综合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探讨不同运动水平运动员在罚篮视频预测过程中,预测能力与运动皮层兴奋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分为2个实验,预测能力实验采集篮球运动员(实验组)和普通大学生(对照组)对罚篮视频的出手、最高点以及入筐前阶段预测回答率和预测准确率数据;经颅磁刺激实验采集2组被试在不同阶段预测过程中的运动皮层兴奋性数据,刺激强度为0.2mV和1mV。结果发现,运动员在出手和最高点阶段预测回答率和预测准确率较对照组高,入筐阶段2组被试没有显著性差异;0.2mV刺激条件下2组被试运动诱发电位振幅都增高,而1mV条件下只有对照组振幅增高。结果说明预测过程可以使运动皮层兴奋性增加,而运动技能水平增高导致预测过程中运动皮层兴奋性增加幅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8.
《阿胶健身饮》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加速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是运动员营养研究的重要课题.《阿胶健身饮》是根据临床经验和生理学基础,以中药阿胶为主研究设计的一种天然饮料。通过对动物和运动员的试验观察看出.该饮料有提高血红蛋白含量、血氧含量,补充运动时气血津液的消耗,稳定机体内环境,耐缺氧和抗疲劳的明显效果;对提高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和身体免疫力有着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实验法、文献综述、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探讨常氧及模拟低氧环境(海拔高度为2000m,氧浓度为16%)递增负荷力竭运动对运动员身体疲劳指标、血氧饱和度、运动持续时间以及平均心率变化的影响,目的是分析低氧环境对运动员机体产生特殊生理生化效应,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缺氧能力及适应能力,调动运动员体内的机能潜力,进而达到提高运动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超声心动图对9名中长跑运动员和9名投掷运动员赛前集训前后心脏形态结构和运动成绩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赛前集训后,中长跑运动员和投掷运动员心脏形态结构都发生了变化。但中长跑运动员LVEDD和LVM的增加比投掷运动员大,而投掷运动员LVPWD、LVPWS和IVSD的增加比中长跑运动员大,说明赛前集训后中长跑运动员主要是左室腔径扩大和左室心肌重量增加,而投掷运动员主要是左室壁厚度增加。中长跑运动员和投掷运动员运动成绩分别增加了4.98%和7.01%。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赛前集训对运动员心脏形态结构的影响,揭示心脏形态结构的变化与运动成绩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为运动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择时运动在时差调整中的作用初步研究(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白鼠进行择时运动,观察其中枢神经系统的端脑中的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在模拟飞行中的节律峰相位移度,以探讨择时运动在时差调整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择时运动对中枢神经递质的节律峰相位有明显的导引作用。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DA表现出“过度滞后现象”。实验为教练员应用择时运动调整运动员的生理机能和克服时差综合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采用深度视觉测试仪,测试了我国部分男子篮球运动员和大学生在光照度改变的条件下,其深度视知觉阈限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分析认为,光照度对被试的深度视知觉存在着影响,并且在不同光照等级下,篮球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的深度视知觉阈限的变化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3.
在一九六八年墨西哥奥运会以后,人们开始认识到,运动员在高原的运动成绩,要受到缺氧环境和初期适应这两方面的影响。因此,人们想利用高原缺氧环境来进行缺氧训练,以达到提高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改善身体机能,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过去由于各国学者的研究条件不一致,加上高原气候复杂,影响对结果的分析,因而提出了用“减压舱”模拟缺氧环境来进行训练的可能性。但是,通过“减压舱”模拟不同海拔高度,进行急性阶梯式间断缺氧  相似文献   

14.
短跑运动员的成绩动态不仅取决于具有十分复杂的多环节运动系统的外周运动器官的工作,而且取决于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各个水平上的运动动作中枢控制机制的活动.植物神经中枢与运动神经中枢和感觉神经中枢一起加入到中枢机制中,保障了植物性过程的水平与运动动作强度的相一致.感觉神经中枢校正了工作肌群的力量和速度参数,因此,在比赛距离上跑的速度应当认为是整个机体的功能.完善的个人跑的技术是运动员达到极限可能性的主要条件,这一极限可能性取决于运动员的表现能力.本研究旨在为保障提高短跑技术效果的新教法提供理论依据.教育学实验结果表明,建立在使用对完成跑步技术的持续监督的基础上,并顾及女性运动员的个体特征,包括跑步的主要参数、支撑腿、蹬地等细节来安排18~22岁具有一定技能水平的女子短跑运动员的教学-训练过程的教法是有效的.由于使用了这一教法明显性地提高100、200和400m跑的速度.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的是使用保障放松脸部肌肉的方法为最佳控制参与跑步的工作肌群的紧张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男子铁饼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铁饼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进行实验研究.旨在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依此来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研究结果发现:1)赛前加强运动员心理训练能消除运动员各种紧张的心理状态.2)运动员加强赛前心理训练,对稳定运动员的思想情绪,提高运动成绩,有直接的关系和影响,是竞赛成绩好坏的关键.3)长期在运动员的训练或比赛中实施心理训练,可以培养运动员坚定、勇敢的品质,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机体适应能力.建议把在运动训练中突出心理训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国女运动员在奥运会的优势现象,从项群角度对第27-31届夏季奥运会我国女子冠军比赛成绩比较分析,发现这连续5届奥运会中不同项群的女运动员运动寿命有所不同,技能主导项群的运动员运动寿命长于体能主导项群运动员,且技能主导项群中隔网对抗类运动员运动寿命最长。而在体能主导项群中,速度性项目运动员的运动寿命长于耐力性和快速力量性项目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同时也发现技能主导项群是我国女运动员夺金的主要项群,体能主导项群是我国女运动员夺金的弱势项群;技能主导项群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与运动成绩有可能存在正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篮球运动中的时间空间内涵的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调查、比较、分析探讨篮球比赛中时间与空间运动的重要作用及其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篮球运动员时空感的训练,应该是预测反应,选择反应和视动反应从而使其视野广阔、定位准确,对人和球有良好判断.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调查了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84人,并将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换算成运动成绩得分.依据问卷调查、实际观察、教练员评定数据统计等方法确定运动员的内外倾类型.本研究认为:我国男子优秀竞走运动员中,偏内向的运动员比偏外向的更能取得优异运动成绩,个性内外倾性对男子竞走运动员的运动技术水平具有重要影响.而女子优秀竞走运动员中,偏内向与偏外向者都能取得优异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低氧条件下的冲刺训练对运动员身体内葡萄糖、胰岛素、游离脂肪酸以及乳酸应激条件下的影响.方法:所有运动员都分别参加三组不同实验条件的训练,并且每组训练相隔7天.三组不同训练条件分别为:常氧压的冲刺运动(N组);中等缺氧的冲刺运动(M组);高度缺氧的冲刺运动(H组).每组冲刺运动都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每组运动为4次为时30s的冲刺运动,阻力都为10档,并辅以教练口头激励,每次冲刺运动后恢复6min,并记录每次运动员产生的最高功率以及平均功率.两种不同的低氧条件由低氧面具提供.训练后,分别在运动前抽取血液1次,以及在4次运动完成后5 min,30min,60min,120min各取一次,并检测各项指标.结果:1.常氧压组与两组低氧压组相比,血细胞中的葡萄糖含量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与没有进入运动开始前相比较,冲刺运动后的5min内葡萄糖含量上升显著.2.只有在冲刺运动完成后2h后,体内脂肪酸含量才显著上升,并且与常氧压组和中等低氧压组相比较,高度缺氧组的游离脂肪酸上升更为明显,且与这两组差异显著.3.与运动开始前相比,运动后5min、30min、60min内体内乳酸含量高,且具有显著差异.但在120min后差异消失.4.运动结束后5min时体内胰岛素含量较高,且与开始运动前和运动结束后其他三个时间段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以一、二级运动员为实验对象,用同体前后比较实验法进行实验研究.用SCL-I型雷达测速仪等,现场测取100m跑中每0.1s的瞬时速度,分别计算被试者与设计模式的贴近度后,进行分析比较.测试表明一、二级运动员的全程节奏较差,速度曲线起伏大,影响了最大运动能力的发挥.实验证明,一、二级运动员的100m跑速度曲线具有可塑性,通过针对训练可以因改善速度曲线、提高贴近度,而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