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错题型一考查析出沉淀的先后顺序例1已知Ksp(Ag Cl)=1.77×10-10,Ksp(AgBr)=7.43×10-13,Ksp(Ag2CrO4)=9.0×10-12.某溶液中含有Cl-、Br-和CrO2-4浓度均为0.010 mol·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1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相似文献   

2.
一、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受力和能量变化例1如图1所示,在绝缘光滑水平面的上方存在着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现有一个质量m=2.0×10-3kg、电量q=2.0×10-6C的带正电的物体(可视为质点),从O点开始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向右做直线运动,其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s=6.0t-10t2,式中s的单位为m,t的单位为s.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1)求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和方向;(2)求带电物体在0~0.5 s内电势能的变化量.思路点拨:从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入手,找出加速度、电场力,进一步确定电场及电场力做功情况.解析:(1)由s=6.0t-10t2得加速度大小为:a=20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Eq=ma,解得,场强大小为:E=2.0×104N/C.电场强度方向水平向左.(2)由s=6.0t-10t2得,初速度大小为:v0=6.0 m/s,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新型高灵敏度的电化学分析方法,用于H1N1流感病毒的检测。双抗夹心免疫反应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板上进行,纳米银-二氧化钛-壳聚糖(Ag-TiO2-CS)复合物标记的多抗作为信号源,经氨水溶解后产生的电活性的Ag+,结合高灵敏度的电化学方法间接检测H1N1流感病毒。通过对实验条件的考察可知,Ag-TiO2-CS标记过程简单易行,电化学反应结果提示,电介质对峰电流影响较大。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条件下,H1N1流感病毒浓度在1×10-5~10μg·mL-1范围内,电化学信号强度与病毒浓度呈多项式曲线关系,H1N1流感病毒浓度在1×10-5~0.1μg·mL-1范围内,电化学信号强度与病毒浓度呈线性关系。所构建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结合了ELISA...  相似文献   

4.
1.北半球海洋某处地磁场水平分量B1=0.8×10-4T,竖直分量B2=0.5×10-4T,海水向北流动,海洋工作者测量海水的流速时,将两极板竖直插入此处海水中,保持两极板正对且垂线沿东西方向,两极板相距L=20 m,如图1所示,与两极板相连的电压表(可看作理想  相似文献   

5.
制备了聚中性红修饰玻碳电极,通过考察对乙酰氨基酚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发现,对乙酰氨基酚在修饰电极上的还原峰、氧化法电流信号分别是裸电极上的4.17倍和8.25倍,在pH为9.16的Na2CO3-NaHCO3缓冲体系中,对乙酰氨基酚在8.00×10-7mol/L~5.00×10-4mol/L浓度范围内与其氧化峰电流大小呈良好线性关系:ip=0.0272c(μmol/L)+2.254(r=0.9961),检出限为2.67×10-7mol/L。该方法线性范围宽,检出限低,模拟样品检测回收率在97%~107%之间。进一步研究表明,对乙酰氨基酚在聚中性红修饰玻碳电极上的反应是受吸附控制的2质子、2电子参与的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6.
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题型A:"已知x1、x2分别为方程2x+2x=5、2log2(x-1)+2x=5的实数根,求x1+x2的值".一般会这样变形:2x=5-2x、2log2(x-1)=5-2x,会错误地得到结论x1+x2=10/3.究其原因,是受到曾经作过形似的问题:题型B:"已知x1、x2分别为方程2x+x=5、  相似文献   

7.
图的交叉数是图的一个重要参数,由于确定一般图类的交叉数已被证明是一个NP-完全问题,并且目前能够确定交叉数的图类甚少,因此关于图的交叉数问题仍值得研究。基于Kleitman关于完全二部图交叉数cr(K6, n)=Z(6,n)的基础上,文章运用数学归纳与反证的方法,研究并确定六阶图P6d=2与n个孤立点、路Pn和圈Cn联图的交叉数分别为cr(P6d=2+Dn)=Z(6,n)+n,cr(P6d=2+Pn)=Z(6,n)+n+1和cr(P6d=2+Cn)=Z(6,n)+n+3。  相似文献   

8.
陈波 《数学教学》2012,(10):22-24,44
2011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考试试题中有这样一道题:题目已知(x1,y1)、(x2,y2)、(x3,y3)是圆x2+y2=1上的三点,且满足x1+x2+x3=0,y1+y2+y3=0.证明:x12+x22+x32=y12+y22+y32=3/2.文[1]通过转化思想将本题转化为三角等  相似文献   

9.
一、圆锥曲线中常见问题1.不能灵活掌握圆锥曲线定义例1已知有一双曲线与x2/25+y2/16=1,且其虚轴长为4,有一点P0,距左焦点为6,求该点距右焦点为多少.错解:用待定系数法设双曲线方程为x2/a2-y2/b2=1.易知椭圆焦点为F1(3,0),F2(-3,0),因此b=2,得a=231/3.因|PF1-PF2|=2a,得|8-PF1i=431/2,得出PF2=8-431/2或PF26+421/2剖析:解题过程中仅仅考虑到了取绝对值,但是因题目中给出了条件"P0距离左焦点为6",因此可进一步判断结果有几个.正解:设双曲线方程为x2/a2-y2/b2=1,根据椭圆x2/25+y2/16=1可得焦点坐标为F1(3,0),F2(-3,0),因此b=231/2,假设P0位于右曲线,取右曲线距离左焦点最小距离为231/2+3>6.因此可判断出P0并不在右曲线上,只可能在左曲线上.求得结果为6+231/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安徽沿淮地区小麦品种对种植密度及钾肥的响应。方法:以‘华成3366’为材料,设置2个种植密度(240万株/hm2、300万株/hm2)和3个钾肥水平(60、120、180 kg/hm2)二因素裂区试验,对其株高、重心高度、基部第2节形态特征及内含物、茎秆机械强度及抗倒伏指数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在D2水平下小麦的株高、重心高和节间长较D1水平下有所增加,分别增加3.92、2.29、0.58 cm。在D2水平下的节间直径、节间壁厚、节间干质量、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以及节间针刺力和节间抗折力较D1有所减少,导致茎粗系数、节间充实度、抗倒伏指数降低,分别降低0.04、3.21 g/mm2、0.08。在K1水平下小麦株高、重心高、节间长较K2、K3水平下有所增加。在K1水平下小麦节间直径、节间壁厚、节间干质量、纤维素、半...  相似文献   

11.
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必修)第二章《数列》习题2.5A组中的一道题目:在等比数列{an}中,已知a3=/2,S3=9/2,求a1与q.根据题目条件,不同的思考方向会为我们引出不同的解法,在算法上也有所体现.思考方向一:根据已知联想到和的定义式S3=a1+a2+a3,出现两个未知数a1、a2,利用等比数列的概念及已知量a3与要求的量q表示未知数a1、a2求解.解:因为a3=3/2,S3=9/2,又S3=a1+a2+a3=a3(q-2+q-1+1),所以q-2+q-1+1=3,即aq2-q-1=0,解得q=1或q=-1/2.当q=1时,a1=3/2;当q=-1/2时,a1=6.思考方向二:根据已知联想到和的定义式S3=a1+a2+a3,出现两个未知数a1、a2,利用等比数列的概念用基本量a1与q表示未知数a1、a2求解.解:因为a3=3/2,S3=9/2,所以(?)  相似文献   

12.
引例求Sn=1·20+2·21+3·22+…+n·2n-1.解析(法一)显然,an=n·2n-1为等差乘等比型数列,可选择采用错位相减法.Sn=1·20+2·21+3·22+…+n·2n-1,2Sn=1·21+2·2++…+(n-1)·2n-1+n·2n,则-Sn=(20+21+22+…+2n-1)-n·2n=2n-1-n·2n,即Sn=(n-1)·2n+1.(法二)注意到an=n·xn-1型以及(xn)′=n·xn-1,可选择以导数为工具,采用构造函数法.令f(x)=1·x0+2·x1+3·x2+…+n·xn-1,不难观察到,(xn)′=n·xn-1,所以f(x)=(x+x2+x3+…+xn)′=((xn+1-x)/(x-1))′=(n·xn+1-(n+1)xn+1))/((x-1)2)  相似文献   

13.
4-硝基苯酚(4-NP)为典型具有“三致”效应的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建立废水中4-NP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对提高监测时效具有重要意义。在酸性水溶液中,以过二硫酸铵作引发剂,采用化学氧化法制备聚苯胺(PANI),对4-NP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性能。用扫描电镜对电极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4-NP在该电极表面的反应为受扩散控制的两电子转移过程,修饰电极的有效面积是裸电极的1.72倍。采用计时电流法、计时电量法分别计算了催化速率常数kcat=1.50×104 L/(mol·s)和4-NP的扩散系数D=5.12×10-4 cm2/s。最优条件下,在7.50×10-7~2.31×10-3 mol/L浓度范围内,△I与4-NP浓度的对数(lgc)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4 μmol/L (S/N=3)。该电化学传感器重复性好、稳定性高、有一定的抗干扰性。对实际水样中4-NP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其加标回收率在89.08%~102.30%的范围之间。  相似文献   

14.
如果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根之比为2:3,求证:6b2=25ac,证明:设方程ax2+bx+c=0的两根分别为x1、x2则x1/x2+x2+x1=2/3/2=(13)/6由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知: x1+x2=-b/a x1·x2=c/a  相似文献   

15.
(4)两个自然数公式的导出下面我们再介绍与S1相关的另外两个公式:12+22+32+…+n2=(n(n+1)(2n+1))/6 13+23+33+…+n3=[n(n+1)/2]2这就是从1开始的n个自然数的平方和.从1开始的n个自然数的立方和.将它们依次记作S2,S3.  相似文献   

16.
先看这样一道题:已知x1、x2是方程x2+x-1=0的两个根,求代数式(x12+2x1-1)(x22+2x2-1)的值.大多数同学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的:原式=(x1x22+2x12x2-x12+2x1x22+4x1x2-2x1-x22-2x2+1=(x1x22+2x1x2(x1+x2)-(x1+x22+6x1x2-2(x1+x2)+1.再以x1+x2=-1,x1x2=-1代入,计算出结果为-1.由于上述变形较繁,容易出现失误.实际上,本题可利用方程根的定义轻松解决:因为x1、x2是方程x2+x-1=0的两  相似文献   

17.
1.某发电站的输出功率为104kW,输出电压为4kV,通过理想变压器升压后向80km远处供电.已知输电导线的电阻率为ρ=2.4×10-8Ω·m,导线横截面积为1.5×10-4m2,输电线路损失的电功率为输出的4%,求:(1)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2)输电线路上的电压损失.2.一个小型水电站输出的电功率为20kW,输电线总电阻为5Ω,如果发电机输出电压为400V,且直接进行输电,输电线上损失  相似文献   

18.
在不等式的证明中经常要用到恒等式的变形,然而在一些等式(方程)问题中,若变换思维视角,转换解题模式,借助重要不等式,探求其等号成立时的条件,实现等式化处理,能收到奇特的解题效果.下文将通过几个典型例题来说明不等式思想解决有关等式问题这一辩证解题模式之应用.例1(2013年高考理科13题)设x,y,z∈R,且满足x2+y2+z2=1,x+2y+3z=(14)1/2,则x+y+z=<sub><sub><sub>.证明:利用柯西不等式,得(x2+y2+z2)(12+22+32)≥(x+2y+3z)2,因为x2+y2+z2=1,所以(x+2y+3z)2≤14,即得x+2y  相似文献   

19.
人教A版必修五教材第69页的习题6为:已知数列{an}中,a1=5,a2=2,an=2an-1+3an-2(n≥3),对于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作一研究,能否写出它的通项公式?与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给出了如下解答:由an=2an-1+3an-2,得an+an-1=3(an-1+an-2),及an一3an-1=-(an-1-3an-2),于是an+an-1=(a2+a1)·3n-2,an-3an-1:(a2-3a1)·(-1)n-2.  相似文献   

20.
<正> 设 F1,F2是椭圆(x2/a2)+(y2/b2)=1(a>b>0)的焦点,过 F1,F2的弦交椭圆于 P 点,称∠F1PF2为椭圆的弦焦角,△F1PF2为椭圆中的焦点三角形。如图1所示,在△F1PF2中,P 与 A1,A2不重合,设∠F1PF2=2α,则有下列三个结论。一、|PF1|·|PF2|·cos2α=b2证明在△F1PF2中,设|PF1|=m,|PF2|=n,|F1F2|=2c。由余弦定理得:m2+n2-2mncos2α=4c2①,又 m+n=2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