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译介活动是人类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而西学的涌入、报刊的传播与现代文学的发生有着源流的意义。“现代派”文学的成熟和传播与《现代》杂志中的译介活动有密切的关系。《现代》杂志中的译介活动具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和世界潮流同步的先锋姿态。同时,它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对美国文学进行集中介绍的期刊。  相似文献   

2.
外国诗歌汉译与中国现代格律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外国诗歌的翻译对中国新诗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在翻译中存在着不顾原作格律的问题,造成了外国诗都是自由诗的误解,产生了负面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诗歌翻译家在译诗中注意还原原作的格律,被卞之琳先生称为"译诗艺术的成年".外国诗歌格律原貌的展示与中国现代格律诗的理论研究、创作相结合,有助于中国现代格律诗的确立,从而推动中国诗歌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The term "context" refers to all the different situations involved i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Context analysis plays a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entir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Taking this as its central argument,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discussionof five factors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相似文献   

4.
语言模式中的副语言暗示是人类交际中的独特语用手段,一直以来直接参与人类的认知过程和交际过程.它的施用不仅受到相应语境和文化心理的影响,而且它的曲指功能颠覆了传统的语言符号概念,在诗学、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副语言暗示手段的语用意义及其翻译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Ⅰ.IntroductionTranslating is not simply the act of transferring the meaning of a text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language,and it is really a complex and fascinating task that requires much effort.The  相似文献   

6.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基本特性之一。模糊语言对反映客观世界,表达人类思想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给翻译造成障碍,并引起了越来越多翻译者的关注。本文主要讨论了模糊语言在语音、词义、语法和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准确翻译至关重要。文章从生态翻译学理论"译者为中心"的观点出发,指出译者在翻译中国文化特色词汇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角度,借助于常用的翻译技巧不断地进行"适应"和"转换",并对其中的文化缺损进行补偿,保持翻译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从而创造出生态化的译文,以成功实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8.
影视剧,这种集影像、声音于一体的艺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文化载体之一,并且在促进世界各国间的文化交流方面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影视剧字幕翻译成为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翻译类型.优秀的影视剧字幕翻译不仅能帮助观众领略到异国文化风俗,还能体验到语言的无穷魅力.本文将从著名的理论——目的论角度来分析影视剧字幕中的翻译.  相似文献   

9.
Communication concurred with human culture and it promoted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change,wherea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translation bridges languages and cultural barriers.Given an overview of the chief proponents as well as the features of translating and translation theories,the Skopos theory comes to the front,the purpose of which is to put translation in a social context to study its socio-cultural functions.Through the example of the communication process of Marxsim theory,the reader can have an overview about the the Skopos theory and its guiding function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translation.  相似文献   

10.
贾慧 《甘肃高师学报》2009,14(1):115-117
随着翻译学科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西方翻译理论进入中国。20世纪80年代,在国内产生重大影响的当属奈达的“动态对等”和“读者反应论”,尤其是后者引起国内学者对归化、异化翻译策略选择的诸多争议。作者认为读者反应对于指导译者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上四次文学翻译高潮期间读者的需求和译者的策略选择说明读者反映论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英语外宣报道有别于单纯的汉译英,并非对汉语新闻的逐字英译,俩者不能简单地等同视之。外宣报道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传播效果,而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汉语新闻的英译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传播效果的清晰度。通过大量现成报刊实例分析解释性翻译在外宣翻译中的必要性、种类、作用及背景解释度的把握。  相似文献   

12.
作为伴随人类社会的交往雨产生和发展的交换媒介,货币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这种角色在现代社会日益重要。货币在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人类交往活动的互动中表征着历史进化的节度,货币的发展史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在现代社会形成的过程中,货币起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明显地体现为,促进了“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并通过不同的货币分配方式与不同的货币分配结果,促进了社会流动。从而促进了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欣赏外国影视片是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了解和沟通的一种重要渠道。电影字幕翻译既属于文学翻译,又有区别于其他文学翻译的显著特点。在对功能理论进行了简述的基础上,用功能翻译理论对电影字幕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字幕翻译的基本原则与策略,以期对字幕翻译工作与译品评价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人类文明成果之一,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一套语音符号系统。普通话标准语已不是传统意义上仅限于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它的准确与否对现代人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不同国家的语言均反映着其特有的文化现象,这构成了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种种障碍。解释性翻译在文化交流中将不同语言文化的独特之处以及文化背景加以详尽的解释,起到了移植文化的重要作用。主要探讨了解释性翻译在汉英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以实例说明运用解释性翻译传达中文专有名词、概括性词、缩略语以及谚语、典故、歇后语等文化负载文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叶的“译书热”推进了日本近代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诚然当时的日汉译粗劣有余精品不多,但此乃时代使然,亦是中国的日语翻译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必然。正是这“译书热”造就了新世纪中国的译坛之兴,译事之盛和译才之济,这才是其真正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7.
李子君 《海外英语》2012,(5):147-148,162
该文围绕解构主义思潮下产生的互文翻译理论,在译者地位得到提升的近现代,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重新审视,包括译者的地位、权利、以及任务。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中西文化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这使中西文化的语言表达、思维方式存在差异。文章主要从文学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的视角,即从媒介功能、促进功能、信息传递功能以及交往工具功能等方面探讨文学翻译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Context" covers from pure linguistics to the situation in which a linguistic expression takes place, and to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communication. Translation is a kind of inter-lingual and eross-euhural communication in which contex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o achieve information equivalence in all levels. This thesis strives to investigate how context interplays with wording in translation, exemplified with a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to illustrate how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of the source language contexts lead to different wordings in translation. It concludes that translators must be context-sensitive to comprehend to meanings of a word in SL. And that's the basis to select an equivalent word of the closest meanings in all level in the TL.  相似文献   

20.
主要介绍辜正坤先生提出的"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的产生背景、思想渊源、研究层面、历史意义、论点特征及其对建设翻译学的贡献。该译论颇具特点,有中国学派气概,代表着我国译论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是一种哲学认识方法论,适用于各种文体的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