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千帆 《红领巾》2004,(2):8-12
遵循先例是法治的普遍要求,因而建立某种形式的判例制度是中国的当务之急.但先例不应该由法院钦定,因为先例的效力主要不是靠命令产生的,而是来自于它的合理性和说服力.在判例制度从无到有的过程中,法院审判委员会可以采取一些积极引导措施,但同时要防止行政过度干预的倾向.最重要的是通过判例制度形成一种运用先例的思维方式,掌握比附、区分案例的司法技能,并进而从社会政策的角度体会、反思与评判先例的合理性.为了建立统一的判例体系,中国法院应该积极转变司法职能.上级法院的主要作用不是审理大案、要案,也不是作出抽象的司法解释,而是通过具体判例过程统一下级法院的司法解释.各级法院应该尽快公布全部司法判决书,至少及时公布法院自己认为是“先例“的判决意见.为了保证先例判决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全国法院应该建构一个判例的互联网体系.  相似文献   

2.
龚稼立 《红领巾》2004,(2):17-21
先例判决和判例指导反映了我国审判实践中不同地区、不同审级的法院对案例指导的积极探索.先例判决和判例指导在称谓上虽然已经明显地判例化了,但仍属于案例指导的范畴.“案例指导判例化“是我国司法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创制判例制度的法律因素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审判公开是我国司法审判中的一项基本制度,但在审判实践中与审判公开相悖的现象仍然存在,尤其是目前的法院审判机制已成为制约审判公开落实的瓶颈。因此,必须实现审判权的归位,建立运行合理的审判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不真正连带债务是从德、日等大陆法系国家通过法院判例和学说发展起来的民法制度,是复杂社会生活对利益平衡在司法解决方法上提出的需要和挑战。本文试图在不真正连带债务理论基础上结合审判实践分别从实体和程序的角度探讨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从而达到公平、正义、效率、经济等法律价值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民事判决书作为法院在民事审判中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意见,关系着审判活动的公平、正义和公开,是司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民事判决书改革要坚持制度革新和技术改良,推动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建立判例参考制度,完善判决书审批,公开审判全流程,全面反映当事人举证质证过程,增强说理性,提高民事判决书制作质量和充分发挥民事判决书的功能,以促进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6.
司法实践中大量存在二审法院裁定准予上诉人同时撤回一审起诉和二审上诉的判例。类似判例的法律依据为新《民事诉讼法》第145条、第173条、第174条,法理依据为,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上诉案件可以不受限制地适用第一审民事诉讼普通程序,此即错误司法裁判通论。事实上,新《民事诉讼法》第145条、第173条、第174条并没有授权二审法院可以做出上述二审民事裁定。该错误的二审民事裁定本质上是能动司法理念在司法实践中的异化,浪费司法资源,降低司法效率,增加诉讼当事人双方的诉讼风险与诉累,消极影响了基层法院的同案审判。  相似文献   

7.
民事诉讼当庭宣判是人民法院公开宣告裁决结果的一种法定判决形式,它是集民事立法、民事审判、司法实践、诉讼理论和社会文化于一身的综合产物,其存在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挖掘其存在基础对树立法院法官形象、尊重法院审判程序和尊重国家法律权威具有重要作用,对培育民主、开放、公平和透明的司法文化和创造和谐的司法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民事诉讼当庭宣判是人民法院公开宣告裁决结果的一种法定判决形式,它是集民事立法、民事审判、司法实践、诉讼理论和社会文化于一身的综合产物,其存在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挖掘其存在基础对树立法院法官形象、尊重法院审判程序和尊重国家法律权威具有重要作用,对培育民主、开放、公平和透明的司法文化和创造和谐的司法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塞拉利昂独立司法审查制度由对临时判决的司法审查、特殊矫正审查、司法撤销权、自主性司法审查四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有其各自的特点。塞拉利昂司法审查制度的核心是法院对法院判决的审查,其实质是法院对自身系统内部的纠错制度。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刑案汇览》的诬告案件为基础,探讨了清代刑事审判中的依法判决问题。研究显示,虽然官方要求司法官员必须依法判决,但司法实践中非依法判决的现象比比皆是。原因是中国古代的司法审判以情理为判决的价值取向,反映在刑事审判中就是司法官员以"情罪相符"为目标,但官方又强调严格依律判决,所以清代的刑事审判其实是一个平衡罪名与罪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法院调解制度在我国民事诉讼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其存在的弊端也日益明显:一是偏重强调社会稳定,忽视权利保护;二是法官滥行司法权;三是不利于上级法院司法监督;四是客观上加重了审判机关和审判人员的责任。为此,有必要完善现行调解制度,一是规定判决结案为结案的基本方式;二是严格规定调解案件的范围、期限、方式等。  相似文献   

12.
我国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形成的调解主导型的民事审判方式,与我国当前实行的审判方式改革的要求愈发不相适应了.因而引起我们对法院调解制度问题进行反思.本文主要是从审判与调解之间存在的矛盾、调解功能扩张的原因以及法院调解改革的思路等三个方面对该制度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法院调解制度在我国民事诉讼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其存在的弊端也日益明显:一是偏重强调社会稳定,忽视权利保护;二是法官滥行司法权;三是不利于上级法院司法监督;四是客观上加重了审判机关和审判人员的责任。为此,有必要完善现行调解制度,一是规定判决结案为结案的基本方式;二是严格规定调解案件的范围、期限、方式等。  相似文献   

14.
在人民法院人部建立法官审判案件负责制,将是解决审不判、审理和判决严重分离的有效制度,它坚持了合法、独立、责任制的基本原则,妥善处理了法院独立审判、院长领导审判工作、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的三大基本关系,藉引增强了法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审与判、权与责更好地统一起来,提高了审理案件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确立司法判决既判力的理论和制度,是为了避免对同一诉讼标的形成相互抵触和矛盾的判决,以稳定当事人之间的民事实体权利义务关系,最终达到维护国家司法权威的目的.无论法学理论界亦或是司法实务界都认为,法院裁判当事人之间实体法律关系的终局判决具有既判力;而对于法院在司法过程中作出的裁定是否具有既判力这一问题,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有争议.研究法院在司法过程中裁定的既判力问题有助于完善诉讼理论和指导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保甫 《红领巾》2004,(2):22-24
司法裁判是法官运用法律性思维而得出的结论性判断.法律的概念性、规则性和逻辑性等基本特性决定着法官的思维方法.我们不能将成文法国家法官的逻辑推理仅描述为“三段论“,应该通过判例来细化法律概念,在案件事实与法律概念之间建立起可参照的联系,以获取“同样事项同样对待“的司法效果,提高法院判决的社会公信度.  相似文献   

17.
司法话语权,是司法话语权主体所拥有对法院司法审判过程的言说行为权,是司法话语权主体对法院审理、判决案件的司法过程所享有的表达其利益、主张与要求的话语资格。司法话语权主体,则是享有司法话语权的个人或集体。司法话语权主体行使司法话语权所形成的各种司法话语汇集的博弈场所,就是"司法话语场域"。  相似文献   

18.
宁关群 《林区教学》2008,(12):43-44
诉讼判决难于执行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司法领域的一大头疼问题。诉讼判决执行难已不是个案,已经成为我国司法领域的一种常态。执行工作是实现法院审判职能的重要环节,是当事人合法权益得以保护的最终体现。因而,执行工作一直是法院工作的难点,领导关注的焦点,群众议论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民国初年的司法体制在制定法律法规以确保法院法官独立审判、严禁司法党化、重视法官队伍建设、律师制度的实行及大理院造法确保司法统一等方面,有促进司法独立的进步性,同时也存在兼理司法法院、特别法院等对司法独立的反动性,但民国初年仍进一步发展了清末已经开创的司法独立体制,其进步性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20.
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一系列指导性案例,各个部门法都选出了典型的案例作为以后审理案件和判决的依据,各个法院在以法律为依据的前提下,也可以依据指导性案例,这些案例和法律法规具有同等的效力。从中我们看出了中国的司法制度正在向着新的方向发展,吸取了英美法系的判例法制度,从而避免了同案不同判的现象,这意味着中国司法开始尝试一条"法律判案"和"判例判案"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