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毛洲英 《新闻实践》2013,(12):70-71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广播作为传统媒体其舆论监督的强势地位正日益受到互联网和自媒体的挑战。如何强化与改进广播媒体的舆论监督水平,提高舆论监督的能力,使其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能够继续很好地发挥作用,已成为越来越多广播人思考的问题。一、三个坚持,确保广播媒体舆论监督有效实施广播媒体有效地实施舆论监督,有助于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化解社会矛盾。这些年来,宁波广播秉承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先后推出了《阳光热线》、《新闻1 10》、《记者在线》等舆论监督类栏目,并努力做到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阳光热线》开创了一条媒体与政府行政部门联手经常陆地实行舆论监督的新路子。执政、执法部门既是被监督者,又是监督者,既要接受公众的监督、媒体的监督,又要和媒体一起监督其下属单位和人员。被监督对象的主管部门和上级成为媒体舆论监督的合作者、同路人。《阳光热线》把舆论监督与群众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集于一身,形成了强大的监督合力。有效解决了常规舆论监督模式的难题,做到了监督者满意、被监督者满意、领导满意、群众满意,  相似文献   

3.
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中华》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高扬舆论监督大旗,扬清激浊,为中央苏区反腐倡廉、党内教育作出了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4.
舆论监督是媒体所需要行使的最重要的职能之一。现实生活中,党报如何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如何把握好角度和分寸,既宣传政策、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又能做到监督而不添乱,一直是困扰党报行使监督权力的难题。《枣庄日报》开辟的“阳光政务”栏目,创新了舆论监督模式,走出了一条舆论监督的新路子,成为舆论监督促民生的样本。  相似文献   

5.
李欣璟 《新闻世界》2014,(8):348-349
舆论监督是法律赋予新闻媒体的重要权利和义务,作为社会的瞭望哨,新闻媒体本应积极正确地履行舆论监督职责,有效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然而去年4月份,《京华时报》却卷入了与农夫山泉的纷争,终因舆论监督失范而导致公信力及媒体形象严重受损,该事件一度成为舆论的焦点。本文就《京华时报》对农夫山泉的舆论监督失范之处进行了分析,旨在促进新闻媒体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舆论监督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监督,它是公众运用舆论手段对社会所实行的监督。而在舆论监督中,新闻舆论监督又是最主要、最常用、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媒体开展舆论监督不单纯是媒体的责任,更是百姓、社会、时代对媒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张天培 《青年记者》2010,(18):30-31
4月15日,《北京青年报》刊登了长篇评论《"媒治"应成为法治的一部分》,评论中提到,媒体通过新闻曝光、舆论监督给有关部门施加压力,对于推动问题解决,敦促有关方面采取究责措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形成了"媒治"。同时评论认为,社会可以期待的正常状态是,"媒治"作为社会治理和"权利监督权力"的形式,本身就是法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自1994年《焦点访谈》开播而竖起舆论监督大旗以来,《南方周末》紧随其后,各地方媒体的舆论监督一度呈燎原之势,1994年也被称为"舆论监督年"。但是之后媒体舆论监督正逐步走向低谷。媒体上的舆论监督栏目便纷纷更弦易辙,或改版或弱化,对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件集体失语已成媒体的"同一首歌",媒体已步入"后舆论监督时代"。①但是在舆论监督上的集体撤退不是媒体的常态,无论对媒体还是对社会,都是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由《经济观察报》"甬温线事故"特别报道着手,分析其四个月间共四十七篇相关新闻报道及评论,解读中国新财经媒体在舆论监督的优势及"大财经"、"大监督"特点。随着我国新兴商业阶层崛起,市民社会的逐渐发展,媒体将更好地担当"守望者"角色,从关注权力运行到监督权力本身,由事件追责发展为体制追问,成为新闻舆论监督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国纲 《记者摇篮》2004,(11):58-58
近年来,舆论监督难仍然是媒体尤其是基层媒体面临的共同问题。尽管解决这些问题要涉及到很多方面乃至深层次的矛盾,但是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可行的办法。把组织监督与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即靠强有力的组织手段和媒体提供操作平台的方式,在铁岭人民广播电台《行风热线》节目的运行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给新闻同行和组织监督机关以许多启示。如今在铁岭,每天早晨7时至7时 40分,在街头,在龙首山上,在居民家中, 到处可以看见收听《行风热线》广播的人。通过广播电台设置的三部热线电话,群众  相似文献   

11.
网络舆论监督与网络暴力的平衡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权辉蓉 《青年记者》2007,(20):81-81
2003年孙志刚事件是网络舆论监督的一个成功案例,合理的舆论监督,经网络媒体的放大,常常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但是,不合理或者不合法的舆论监督,则可能会激化社会矛盾,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甚至可能成为社会的乱源。2006年震惊中外的"铜须事件"在全球媒体的惊呼声中落幕,《纽约时报》、《国际先驱论坛报》和CCTV等中外媒体对这起网络事件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一个词:网络暴力。网络暴力并不是  相似文献   

12.
地市级晚报在当地影响程度大与小,它与媒体能否正确地开展好监督批评报道有很大的关系。如何紧紧围绕普通百姓所关心的问题,实施和谐、理性的舆论监督,切实为百姓解决好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使和谐、理性的舆论监督真正成为地市级晚报读者的看点。《牡丹晚报》在此方面做了一些尝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新闻舆论监督以大众传播媒体为平台,已成为社会监督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其中电视批评报道凭借对非正义和非公平现象的有力抨击和制约而在发挥着特有的社会监督功能。那么如何搞好电视批评报道,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呢?  相似文献   

14.
增强新闻舆论监督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一直是主流媒体孜孜以求的一种宣传境界。最近,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无疑是一个标志性的喜讯。在此“党规党法”中,首次以“监督制度”的形式十分明确地确立了新闻舆论监督的地位和操作守则,明确了如何操作这一  相似文献   

15.
广播新闻舆论监督是实现党的监督和群众监督的有效途径。舆论监督重在实效。“行风热线“类节目通过架设空中桥梁,让政府官员与群众直接对话,为政府行业树立新风创造了有利条件。2002年6月3日,河北省民主评议行风办公室和河北人民电台联合创办的热线直播节目《阳光热线》正式开播。经过不懈的努力,该节目逐步成为“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解决社会矛盾的减压阀,行风建设的监督岗,政府形象的展示台”,受到听众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16.
“监督难”,“难监督”,这是媒体长期存在的问题。如何使舆论监督性节目走出这个怪圈,保持长盛不衰。下面谈谈我们办舆论监督性栏目创新和探索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7.
运城人民广播电台成立于2000年2月。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从成立之日起,搞好新闻舆论监督,服务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稳定大局,就成为我们经常思考的主题。近三年来,我台开办的舆论监督节目《监督热线》,为党和政府连结人民群众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实践之路,成为本台的品牌栏目。  相似文献   

18.
舆论监督作为一种监督制度,已被写进《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朱镕基总理对舆论监督做过精辟的概括: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舆论监督被称为社会的瞭望塔、安全阀和社会民主的大平台。党和人民群众都十分关注舆论监督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新闻舆论监督是我国现行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监督形式,是人民群众通过媒体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以及社会事态进行评说、披露乃至批评的一种倾向性传播活动。监督客体主要是权力组织和决策人物,监督载体主要是批评报道。并不是所有的新闻舆论都具有否定性评价特性,只有那些具有传播价值引起舆论普遍关注的否定性事物才可能成为媒体监督的对象。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监督制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备受瞩目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正式颁布了,这是我们党建党以来的第一部党内监督条例。《条例》的颁布实施,是加强党内监督工作的重大举措,是党在制度反腐、制度建党中的一件大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条例》以法规的形式,阐述了舆论监督问题,确立了舆论监督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