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提出以主题目录的基本论点为基础,探索一种口录工作向新技术过渡的方式,来加强目录间的联系,满足多重检索的需要,发挥主题目录的更大作用。这就是:以主题目录为主休,通过分类号码和馆内现有的分类日录联系起来,把主题检索方法扣分类检索方法的优点集巾在一起,扩大目录的实用性、多徉性和检索深度,提离检索效果。  相似文献   

2.
夏勇等同志的《再论从分类目录到主题目录》一文(发表在《图书情报工作》83年第3期上,下面简称《再论》)把主题目录同分类目录进行了比较,并就编制主题目录发表了意见,从而得出如下结论:“图书馆目录工作的重点应从分类目录转向主题目录,主题目录的检索功能优于分类目录,分类目录作为读者的检索工具,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有可能逐步为主题目录所取代,但作为公务目录,分类目录将继续存在”。  相似文献   

3.
在“主题目录”、“分类目录”的利弊和取舍问题上,众说纭纭、不外乎三种主张:1.从分类目录过渡到主题目录。2.分类目录、主题目录同时存在,或者编制“分类目录主题索引”。3.大部分馆主张使用分类目录,完善分类法。对主题目录的采用,取等待(条件具备)的态度。我认为:根据各馆的具体情况和条件,也可将二者合一。为此,结合我馆期刊组开展的“中文林业期刊文献专题检索”业务,谈一谈“分类主题目录”——一种将“分类目录”、“主题目录”合一的目录。在我馆“中文林  相似文献   

4.
<正> 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文献资料的数量与种类迅猛增长,各学科专业之间的相互渗透日益复杂,图书馆工作为之受到很大冲击,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其中突出的一点是图书馆原有的检索系统不论在文献揭示还是在文献检索上都不能较好地满足读者要求。于是,人们便把目光转向了主题法,使主题法的理论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并趋于完善,国内已有少数图书情报单位率先编制主题目录。1987年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提出,“应积极创造条件,编制书本式馆藏目录和增加主题检索途径。”在此背景下,我们结合本馆具体情况,于1987年底开始筹建中文图书主题目录。现在,结合我们的工作实践,来谈谈主题标引和主题目录,与同行们商榷。  相似文献   

5.
我们利用LC CIP Data(美国国会图书馆在版编目资料)提供的主题词,编制西文图书主题目录的实验工作,是从1980年开始的。四年多来,这套主题目录已积累款目近万张,设在目录厅,供读者试用。试验工作的背景  相似文献   

6.
主题目录是用主题法组织的检索工具,在图书馆目录体系中对读者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据笔者所进行的调查统计表明,广东地区设立主题目录的图书馆寥寥无几。(见表一)整个公共图书馆系统中只有省中山图书馆为部分文献编有主题目录,而市县级图书馆则完全是空白。高校图书馆中也只有三家设有主题目录,仅古高校图书馆总数的6.6%。在设有主题目录的图书馆中,只有中山医科大学图书馆的主题目录收录的文献较多,该馆的主题目录收录了全部的西文医学图书,而其他馆的主题目录只收录了很少一部分馆藏。同时,主题目录所反映的文种及文献类型也较少,只有中山医科大图书馆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档案检索工作的逐步深入以及电子计算机检索的推动,主题目录在档案馆检索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将逐步显示出来.本文就主题目录的作用、地位及其编制方法,谈些粗浅的看法,以期引起档案界同行的重视和研究.一、主题目录的涵义主题是指档案文件所研究和论述的具体对象或问题.主题目录是指以揭示档案文件内容特征的主题词作标目,并按字顺排列起来供查找档案文件的一种检索工具.主题目录能为广大利用者直接提供档案文件主题,即从揭示档案文件所阐述、描写、讨论或研究的对象、事物或问题入手查找档案文件的一个重要途径.二、主题目录的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8.
专业图书馆目录体系配置和排架方法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专业图书馆目录体系配置及图书排架方法的探讨,论述了主题目录和书名目录相结合在专业图书馆目录体系设置中的优越性,并以长期的工作体会说明将图书财产登记号作为图书排架依据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主题目录是图书馆目录的一种。它是根据图书所论述的对象(即主题),用一个二个或二个以上的规范化字、词把主题概括出来作为主要标目,编制成主题款目,然后再按主题字顺进行排列的目录。自从我国图书馆界开展讨论工作重点如何转移到为“四化”服务,尤其是为科学研究服务的问题以后,建立健全主题目录,又迫切地提到议事  相似文献   

10.
回顾档案工作恢复、整顿之初,档案收集、整理、编目等任务十分繁重,档案部门普遍经历过档案检索工具“一本帐”的工作被动时期。改革开放,生产力迅速发展也带动档案工作不断地发展和提高。档案目录作为反映馆(室)藏的检索工具,无论种类、质量、数量都不应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目前,在档案目录多样化方面已取得了许多成果。如:案卷目录;案卷文件目录;全宗文件目录;分类目录;专题目录;主题目录;重要文件目录;文号目录;人名、地名索引和各种专题卡片;以及全宗指南、档案馆指南等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图书情报界对主题目录在图书馆目录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视。是加强分类目录还是另编主题目录;要否实现从分类目录到主题目录转化的讨论,开始多起来。一种倾向性的意见是:主题目录在图书馆目录体系中应占重要地位,认为在国内普逼使用分类法检索系统的基础上,积极增设主题检索系统很有必要。这种观点,对于负有情报研究、定题服务、专业咨询任务的情报资料部门当然无可非议,对于科学出版物中的论文,学术报告、技术情报、科研成果、专利文献等特种文献的专题检索也非常有利。然而,对于图书馆普通图书外借处的手工检索,对于从普通图书中接受文化科学知识教育的广大读者,如果从我国检索体系的现状出发,从普通图书的实际使用价值和内容特征考虑,这种意见就不很合适。以下从四个方面阐述笔者关于我国普通图书的  相似文献   

12.
主题目录和分类目录各有所长。主题目录的优点是无庸置疑的。但是,如果某个图书馆在现已习惯使用的分类目录之外,特意去编制一套主题目录,那是很费人力物力的。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将中文书名目录改编为中文书名——主题混合目录的设想,希望能以较少的人力物力,来弥补图书馆没有主题检索途径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如果将图书目录喻为打开知识宝库钥匙的话,那么主题目录便是其中一把灵巧的钥匙。主题目录这四个字对图书馆工作者来说尽管已不是初次入目,但由于很多图书馆都未建立这套目录,缺少实践经验,因而人们对这个“目录骄子”总感到陌生而神秘,似乎难以“交往”。由程长源、张有葳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了苏联及其它一些国家近年对目录的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分类目录与主题目录相结合的问题,关于字顺主题索引的问题,书本式目录和缩微目录的关系问题,机读目录的通用格式问题,目录自动化系统的问题,卡片目录的前景问题,新旧目录的联系问题等。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充分满足读者各方面的需要,图书馆为读者编制了不同用途的目录.其中:书名目录是从书名来反映藏书,供给读者已知书名来查用的;著者目录供读者已知著者来查用,可以知道一个作者有多少著作;分类目录是从科学体系方面来组织图书;主题目录供读者从研究的对象来查书,供一些从事专门研究的读者用的.读者目录主要是为读者使用,读者目录不应是全部藏书款目,而应是其中对读者有直接关系,即能够借到的一部分藏书的款目.下面结合本馆实际情况,谈谈读者目录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分类目录与主题目录孰优孰劣?图书馆学界颇有争议,观点亦大相径庭。概括之有两种主要意见:一是“只要分类目录,附主题索引”二是“只要主题目录”。本文仅就这两种不同意见略陈管见,以就教于方家。所谓目录,就其本质属性而言,是著录一批相关的文献,并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而成的一种揭示与报导文献的工具。无庸置疑,从事任何工作,欲达到既定目标,所采  相似文献   

17.
汉字排检方法被广泛地运用在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各个方面,诸如书名目录、著者目录、主题目录等字顺目录的组织;书目、索引、文摘、题录的编制;著者号码表的使用;各种工具书的查检等等。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它,是我们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基本功。现概述比较常用的四种方法,并作简单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是目录,还是索引?一本书的外形与结构,可有这些部分:封面、书脊、书名页、序文、目录、本文、附录、索引等等。一般说,书的目录在本文之前,索引在本文之后。如果把一本书比做一个图书馆,那末目录好象它的分类目录,索引好象它的著者、书名和主题目录。也就是说,目录  相似文献   

19.
以宋代博杂和疑辨的学风为研究背景,介绍王应麟《玉海·艺文》中编题目录的基本特点即在每一个子目下各设若干编题,分别而有联系地加以叙录,而不是以每一部图书为著录和叙录单位.进而得出结论以编题为著录单位的组织形式,给我国编制目录的方法,开辟了一个新方向.借此告诉人们,《玉海·艺文》开始的从传统著录方式向主题目录组织形式的过渡,是非常方便读者参考的.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读者目录是揭示藏书,宣传图书,辅导阅读的检索工具。我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中规定,目录工作“要健全目录体系”“读者目录可设置分类、著者、书名目录,有条件的馆可编制书本式馆藏目录和增加主题检索途径”“成为全校的查目中心”。而目前高校图书馆目录体系普遍不健全,读者目录多半仅设分类目录、书名目录,只有部分馆设有著者目录,而主题目录设置的则不多。目录质量上也存在不少问题,目录卡片排列混乱,目录庞杂而又未能及时整顿更新。在揭示深度方面,目录缺少附加款目、分析款目、综合款目,参照做得少。不少馆在款目编制时一律每种书只为读者目录制一张书名款目、一张分类款目、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