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世纪教育中的国家主义:回顾与讨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影响20世纪中国教育的国家主义教育理想直接来源于18-19世纪欧洲现代民族国家在形成时所产生并依赖的国家主义及其教育理想,是欧洲近代日益高涨的国家主义教育理想在中国独特社会背景下的进一步发展,并与欧洲各国国家主义教育理想一脉相承,交相辉映.国家主义教育理想对20世纪中国教育的支配性影响是全方位、多方面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主义教育理想有着不同的性质和内容.国家主义教育理想在20世纪中国现代教育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值得关注的学术论争,主要集中在国家主义与国际主义、国家主义与个人主义、国家主义与平民主义、国家主义与人文主义等几方面.在21世纪,国家主义教育理想对于中国大陆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来说依然有其合法性与正当性,同时应该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挑战,融合世界主义的理念、关怀与责任.  相似文献   

2.
外国诗歌汉译与中国现代格律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外国诗歌的翻译对中国新诗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在翻译中存在着不顾原作格律的问题,造成了外国诗都是自由诗的误解,产生了负面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诗歌翻译家在译诗中注意还原原作的格律,被卞之琳先生称为"译诗艺术的成年".外国诗歌格律原貌的展示与中国现代格律诗的理论研究、创作相结合,有助于中国现代格律诗的确立,从而推动中国诗歌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现代新儒学思潮历经近90年的发展历程,在中国百年来的思想舞台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在近年的学术界乃至文化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全面了解现代新儒学思潮的历史演变过程,正确评价其在理论和现实层面的得失,确立对待现代新儒学的正确立场,对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外国诗歌的翻译对中国新诗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在翻译中存在着不顾原作格律的问题,造成了外国诗都是自由诗的误解,产生了负面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诗歌翻译家在译诗中注意还原原作的格律,被卞之琳先生称为“译诗艺术的成年”。外国诗歌格律原貌的展示与中国现代格律诗的理论研究、创作实践相结合,有助于中国现代格律诗的确立,从而推动中国诗歌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来,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在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胜利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成就,对20世纪前期和后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世界格局风云变化,中国面临外敌欺凌、国内混乱的局面,民族独立自强受到侵害.中国共产党人应时代与人民的要求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红船精神是自强不息、民本思想、爱国主义等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时期的体现,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建党所信奉和宣扬的价值观.同时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中国,极大地影响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引导中国早期革...  相似文献   

8.
金晶 《丽水学院学报》2009,31(6):42-44,86
20世纪20年代郭沫若诗歌对于城市生活和现代文明的探索虽处于初步阶段,但是对于20世纪30年代作家城市诗的创作却产生了重要的作用。这种城市现代意识对艾青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他的诗作中既有对城市的赞美,又有对城市的批判,他永远徘徊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是一个无奈的城市乡村人。  相似文献   

9.
近读崇庆余教授的作——《王昆仑、屈武、朱学范评传》(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以下称《评传》),掩卷反思,既为他们长期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的精诚合作所感动,更为他们为国为民出生入死的高风亮节所激励。王昆仑、屈武、朱学范三人是中国近现代名的社会政治活动家。他们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与中国共产党合作。长期进行统一战线工作,在特殊的战线上进行特殊的战斗,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是中国化走向现代的伟大转折时期,科学是引导这场转折的伟大旗帜之一,对20世纪中国化与中国思想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今天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创造品牌的价值是VI的根本任务。从上世纪初VI在欧洲的出现,到20世纪50年代VI在美国的发展,再到20世纪80年代VI传入我国,20世纪90年代VI帮助一些国内企业腾飞起来,VI对于企业形象的巨大作用已被人们认可。VI所创导的一体化的符号形象保证了企业品牌的信息化、企业信息输出的整体效果。一个企业品牌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和深入人心的徽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20世纪早期、20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末的3个时段评述了东南亚国家对鲁迅文学遗产的接受状况,结合东南亚各国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和文学形势等因素,分析鲁迅思想和作品在这些国家传播和产生影响的诸种形态,呈现了现代中国思想文化与现代东南亚思想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乡土小说,呈现回归鲁迅所开创的乡土书写的黑色调的趋势.这是一种以现代思想为坐标,正视苦难、反思传统的勇气和理性.表现出了世纪末中国文学对于"五四"传统的回归.同时,作家们精神回乡的过程中,所流露出的神话荒蛮的态度,又反映出这种回归的非整体性,尤其受后现代思潮影响而产生的乡土创作中的无意义心态,更成为一种漠视历史的理性缺失.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然而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孕育期经历了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这其中有党的群众基础、阶级意识、党的价值观、党的体制、党纲等"硬要素"和"软要素"的形成。党的成立既有三种政治危机促其产生,也有来自国内形势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文艺思想,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文艺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在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于今天正处于全球化影响下所进行的文艺转型和构建,毛泽东文艺思想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工作中仍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本文从"政治文化"的新视角,去扫描毛泽东文艺思想,在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丰富宝库中,寻找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形成过程中政治文化的作用与影响,从而挖掘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的科学依据与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共产党人,围绕中国现代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中国的现实和当代世界的特点出发,冲破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束缚,总结新经验,创造新方法,探索新道路,科学地回答了当代马克思主义所面临的历史新课题,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的成就,实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俄苏文学大量涌入中国,其中契诃夫戏剧对中国话剧产生了重要影响。曹禺、夏衍作为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戏剧的代表人物,在艺术手法上都曾经借鉴过契诃夫。因此通过曹禺和夏衍这两大领军人物契诃夫的创作势必会影响到整个中国现代的现实主义戏剧。本文主要以曹禺为例,谈契诃夫在哪些方面影响了曹禺戏剧的现实主义创作,进而影响到中国现代的现实主义戏剧创作。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的戏曲史研究者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古代戏曲史和戏曲理论史,而他们的视点则立足于他们各自的时代。他们用以批评的武器是由20世纪的批评界所提供的,对于他们的背景问题、思维模式、研究的角度、评价的标准、解决问题的范式等,都应该从20世纪的文化整体背景上进行解释。20世纪的戏曲研究者不仅仅把其研究当成时代语境的注脚。对戏曲创作、表演和理论发展的历史描述甚为广泛,每一种戏曲史专著在进行历史描述时都应用着特定的史述模式,这些史述模式与研究者所处时代的学术范式密切相关。同时将20世纪的戏曲文本批评视为20世纪戏曲研究者与中国古代戏曲文本在价值思考上的视界融合,是中国古代戏曲家与20世纪戏曲研究者在价值思考上的交汇。 20世纪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研究是与20世纪的文学理论建构同脉搏的,“戏曲学”建构的努力几乎贯穿20世纪。同时,20世纪的戏曲理论研究又有自己的特点,由于对“戏曲”概念的不同理解,20世纪各个历史阶段对于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研究都有各自的侧重点。同时关注到戏曲文物文献研究方面,认为几乎每一次的戏曲文物文献的新发现,都大力地推动了对戏曲史的研究。论文试图描述20世纪戏曲思潮与20世纪文化思潮的内在联系,指出20世纪的戏曲改良运动是20世纪文化改良(或文化革命)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时代思潮对于20世纪的中国古代戏曲研究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的中国历史学在中国史学发展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则是从史学本身来看,这一百年的史学在性质上的变化和成就上的辉煌都值得大书特书;二则是从史学同社会的关系来看,这一百年的历史发展对于史学发展所起的作用,以及史学发展对于历史发展的反作用,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于历史学的认识,进而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于中华文明发展进程及其丰富内涵与现代价值的认识。这种变化和进步是空前的,尽管历史学在这一百年中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和坎坷的,但这并不能改变其根本性质与整体面貌。引言:怎样认识20世纪的中国史学怎样认识20世纪中国史学?首…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上半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作为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理论重镇和人才培养基地,吸引了大批前来美国学习教育的中国留学生。这些中国留学生在该校接受了先进的科学与人文教育,归国后成为改造祖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领军人物。20世纪20年代前后,顺应世界教育现代化改革的历史潮流,杜威、孟禄、克伯屈等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知名教育家相继来华,与其中国弟子们联袂主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现代教育改革运动,最终促使中国教育体系和教育理论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对中国现代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