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摄像记者是新闻记者队伍中的一个特殊兵种。有人说他是新闻队伍中的“尖刀班”和“敢死队”,这说明摄像记者必须时刻冲在新闻前沿和亲临现场的事实,也是摄像记者区别于文字记者的个性所在。角色意识和思维方法主要是对新闻摄像记者讲。摄像记者以摄录图像传播新闻信息为己任,是按照新闻摄像特点和拍摄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和心态。这种角色意识表现为新闻意识、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  相似文献   

2.
日本著名作家、记者井上靖说:“新闻记者的工作,无论那是不是本质的,总之他不能忽视同其他报社的竞争。……毫无竞争意识就不能进行采访,换句话说,没有竞争意识,采访是不能想象的。因此,在记者的活动中,经常带有运动场上的惊险动作。他是要不断地决一胜负的。”①...  相似文献   

3.
刊林漫步     
怎样才能“抢”到好的新闻孙肇祺撰文认为,“抢”新闻首先是个思想问题,具体说就是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心。只有对党、对人民、对事业满怀赤诚,才有巨大的积极性、自觉性。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战场上,许多新闻记者是冒着生命危险去采写、去实录战斗情况的。竞争意识。放眼今日,报刊如林,电台电视蜂起。新闻竞争场上的前锋,就是记者。因此,记者必须具有很强的竞争意识。事件突发,就要千方百计争速度、抢时间,象百米冲刺一样,争取第—个报道出来。如果麻木不仁,慢慢腾腾,抱着无所谓  相似文献   

4.
记者只负责采访写作,版面编辑负责组稿拼版,这种传统的办报方法已愈来愈不能适应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在呼吁:记者与版面编辑是办报“流程”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记者要有版面意识.版面编辑也要有新闻意识.笔者由于工作的需要,既担负着记者的角色,采写新闻同时又要参与版面的拼排.在这里,结合工作中的一点体会仅从记者的版面意识这个角度谈点粗浅的看法.一、记者为什么要有版面意识在《湖北日报》前年举办的青年编辑记者培训班上,一位资深版面编辑深有感触地说,由于记者缺乏版面意识,不少稿件到夜班编辑这里“受阻”不好处理,甚至因此被“压死”.与此同时,不少记者有时出埋怨,自己的稿件在版面上没有处理好,见报效果并不理想.这两种感触实际上反映了同一个问题:记者的版面意识.然而,再深入探讨,便可发现这是当前新闻改革与版面改革的双重要求.随着新闻事业的飞速发展和激烈竞争,必然要依赖广大新闻工作者素质的不断提高.记者既要有专长,又要成为“多面手”.在沿海城市的一些新闻媒体中,采编合一成为一种趋势.作为报纸来说,记者既要能采写新闻,又要能用电脑编排版面,在这里、记者、版面编辑已经合为一体.现在,这种办报趋势已经渐渐向内地发展.因此,记者应具备版面意识,甚至  相似文献   

5.
在报刊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觉得增强“作者意识”非常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知道,广告是当今报刊发展壮大的重要经济支柱,而广告的取得有赖于发行量提高,又在于读者多寡。靠什么吸引读者呢?自然是各种文章。这些文章,除了本报、本刊记者采写之外,大量的是约稿和社会来稿。因此,报刊竞争说到底是对稿源的竞争,是对作者的竞争。要想办好报刊,就要增强“作者意识”。“作者意识”其实就是“读者意识”的体现。增强“作者意识”,首先要善待作者。其实无非是用不用稿件通知一下作者,大的修改与作者通个气,文章刊登出来及时寄…  相似文献   

6.
3月19日上午,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刚刚落下帷幕,新任国务院总理朱镇基和四位副总理就在人民大会堂三楼新闻发布厅举行了中外记者招待会。会议自始至终是得轻松、活泼、亲切、自然,精彩场面造出。其间最靓丽的一笔就是香港风民卫视中文台的记者吴小莉的提问和朱总理的回答。吴小莉身上表现出了优秀记者良好的竞争意识\敏捷的反应才能和强烈的感受性。竞争意识是指善于捕捉信息、抓住机遇获取成功的一种主观能动性。它对于记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新闻的时效性要如己者有竞争意识,来自同行的压力也要求记者有竞争意识。而良好的竞争意识…  相似文献   

7.
新华社一位资深记者说过,干记者这一行要有强烈的主体参与意识,特别是要甘当“草鞋记者”,这是当好记者必备的条件之一。记者的主体参与意识就是同党和人民事业同呼吸、共命运的责任,就是用手中笔为受众服务,为推动社会进步鼓与呼。“记者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善恶忠好,有人命关天。”这位老前辈的话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8.
李悦 《新闻前哨》2000,(12):35-35
如今的市场经济年代,也是各种新闻媒介激烈竞争的年代。要取得竞争的主动权,我们报纸,尤其是党委机关报,就必须扬长避短,在“深”字上下功夫,在见解上独树一帜。而对记者来说,就是力求把报道写得深一些。这就需要记者要有“求深意识”。记者要有求深意识,这是时代赋予记者的神圣使命。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驶进了浪高风急的深水区域,改革的深化使我们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它要求肩负舆论导向重任的记者多思多想,大胆探讨,通过深化报道,从舆论上推动改革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我们要从这一认识高度自觉地培养自己的求深意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报业竞争如火如荼,一些颇育眼光的报社老总们为抢占市场,争夺更多的读者,纷纷在竞争中尝试各种办法,屡出奇招,有的报纸响亮地提出了“报纸要有卖点新闻”这一口号。这对新时期的编辑、记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编任何新闻,都要与这些要求联系在一起,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卖点新闻”意识。认识丁卖点新闻在新闻竞争  相似文献   

10.
竞争与同步     
想不到,我的一篇短文(见本刊第3期《记者要讲究个“信”字》)引出了不同意见的讨论。然而,袁建达同志文章的观点(见本刊第6期《何必“同步”》)我不能完全赞同。有一点我们的看法是一致的:目前新闻界缺乏竞争,需要提倡记者、编辑发挥各自的特长,开展竞争。只有竞争,才有生气,才有活力。无论对新闻事业的发展,还是对记者的成长,竞争都是非常必要的。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是,记者间相约“同步”发表新闻,是不是不能竞争了?新闻界的竞争是不是仅仅表现在抢时间这一点上? 袁文对这两个问题作了肯定的回答。他认为“‘抢’新闻是记者的一种真本事”,“若订了什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尤其是采写新闻。通讯员与记者不同,有许多不便,但通讯员要“敢”字当头,树立“敢抢”意识,我想,记者亦有“近水楼台不得月”之时。在一次乌鲁木齐地区举行的全疆大、中专院校  相似文献   

12.
赵红 《新闻与写作》2003,(10):31-32
翻开报纸了解新闻时,经常会看到“昨日”新闻,有昨日某个会议召开,有昨天街头发生了某件怪异的事情,有昨日新出台了某项政策……新闻的作者和编者也十分看重这个新闻的时效性,因为消息除了讯头、记者署名外,往往第一句就强调“昨天”或“昨日”。 “昨日”新闻的大量出现,是一件值得高兴和欣慰的事,说明媒体的竞争意识增强了,开始重视新闻的时效性,开始在第一时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闻事业被急剧卷入竞争的漩涡,记者的职业观念在逐渐向过去鲜能涉足的荒芜领域转变、深度报道在帮个新闻报道量中所占与比重的显著增加,他记者必须放弃或至少不能再单纯依赖于多年来所习惯了的“常规”战术而转向用更能适应时代要求、更能符合新闻受众心理特点的方法去从事新闻报道:树立强烈的“求异”意识,便是这种客观形势对记者提出的一个观念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王木林 《新闻界》2000,(6):64-64
凝聚了蓝鸿文教授心血的《新闻采访学》修订版作为“ 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中的一本最近终于出版了,拜读之后,我感到获益匪浅。   修订后的《新闻采访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新闻采访学的方方面面的内容,包括新闻采访的意识与原理、采访方式与方法、采访重点与环节、采访种类与资料积累以及记者等,作者都进行了深入探讨,许多地方令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如该书第七章“采访意识”,作者列出了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五个意识:信息意识、受众意识、监督意识、未来意识和竞争意识,这在别的新闻采访学著…  相似文献   

15.
“摄影记者”与“记者”的关系 “摄影记者”是以摄影为报道手段的记者。也就是说,“摄影记者”的角色首先是记者,然后才是摄影。摄影记者与文字记者都是记者,他们各有不同,前者以摄影为报道手段,后者以文字为报道手段。现在的问题是,相当多的摄影记者对“摄影”角色的意识很强烈,而对“记者”角色的意识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16.
陈枫 《新闻传播》2009,(9):110-111
在中国媒体各驻外记者站中,有着所谓的“贫稿站”和“富稿站”之分。其实.“贫稿站”也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富稿站”.关键在于记者的新闻发现力如何。而要提高记者的新闻发现力.必须要充分了解“贫稿站”的特点.掌握新闻发现的三个要素:重要性、接近性和趣味性.同时树立三个意识:走出去意识、窗口意识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7.
竞争意识,是新时代对记者的基本要求。时代在前进,生活的节奏感在加快,受众对新闻报道也有新的要求。在这种新形势下,仍然按老一套的报道方法,显然是不行了。记者只有通过竞争,才能采写出受人欢迎、喜闻乐见的好新闻。也正因为如此,在新闻报道领域里,诞生了散文式、立体式、对话式、追踪式或主持人节目等琳琅满目的报道形式。在这种变化万千,日新月异的报道领域中,记者思维不敏捷、不敢于和善于竞争,注定要落伍。我认为,记者的竞争意识应当体现在以下诸方面: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以其视听兼备、图文并茂、传播迅速等独特优势,已成为广大老百姓每天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粮”。有深度、出精品、提高电视新闻质量更是每个电视新闻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然而电视新闻记者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文字、画面“两张皮”,采访不到位,稿件质量不高以及前期采拍和后期制作配合出现脱节,经编辑播出后的稿件不能真正体现记者最初采访意图等情况,最终使记者的采访“劳动”成为一种“盲目辛苦”。如何避免或减少这类情况的发生,笔者认为,电视新闻记者应当具有一些“编辑意识”。记者的“编辑意识”指的是:记者在采访…  相似文献   

19.
所谓宏观意识,就是作者把握全局的能力,宏观与微观相互融通的能力。它包括全局判断能力、全局反馈能力、全局比较能力、全局透视能力。树立宏观意识,是当好记者的一个重要条件,那么作为“编外记者”的基层通讯员应不应该有宏观意识?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只有树立了宏观意识,才能把通讯员“托”到一个制高点,才能在全局的角度透视问题,才能拓  相似文献   

20.
陈素 《图书馆学刊》1989,11(1):19-22
竞争,在今天已非时髦词汇。近几年,图书馆界有识人士千呼万唤“竞争意识”,一浪高过一浪,如今,伴随着图书馆改革的步伐,“竞争意识”已经或正在变成竞争实践,引入或正在引入竞争机制。这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良好开端。本文拟结合一些图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