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迈向21世纪的重要课题:成人教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迈向21世纪的重要课题:成人教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李宾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崭新的发展观,它着眼于未来实践,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在未来与现实之间建立起虚拟和预警式的反馈调节机制,充分预测和想象行动的必然结果,从而提出警醒式预告,并随时调节对策,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2.
1980年,可持续发展概念作为一种前沿的发展理论出现,它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有着重大意义。有些人认为可持续发展是难以实现的,而大多数人都将可持续发展看作是一种全新的、整体的、未来的发展理念。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则认为它是一种“可满足当代的需求同时不危及未来的发展模式”。它不仅是可行的,并且,为了我们这个星球的生存,它也是势在必行的。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的德育生态——合理性与有效性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德育生态是理论合理性与实践有效性的统一,整体和谐是它的归宿,动态平衡是它的基本形态和结果,它的未来是可持续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正>活动背景重庆市悦来生态城是国家首批16个“海绵城市”试点之一,通过一系列山地城市雨水系统,实现城市内雨水渗透、滞蓄、净化、调节及回用等功能,达到生态可持续发展。开展跨学科、综合性的“未来之城·我的未来”悦来越美研学探究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树立学生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让学生构想设计出一座属于“我们自己的未来之城”。参与本次研学活动的学生主要来自学校STEAM课程班初二年级,总人数30人,尝试以项目式合作与野外实践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指既满足当代人们的需求又不损害未来世代人们满足其需求之发展。它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人类为拯救自己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理念和策略。就教育而言,可持续发展是指通过提高学生个体的人素养和科技水平,以确保其与周围世界的和谐相处和自身的顺利发展。它由发展指向、发展能力和承载生命可持续发展的身心素养三个要素组成。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录像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其特殊的功能.它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可以把抽象的理论变成具体的东西.无论是历史事件,未来假设,远方景象,还是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等,都能出色地显现出来.录像教学的形式一般有直播式和插播式.直播式录像教学就是把教学内容记录在磁带上进行重播,它的缺点是师生之间没有直接的信息反馈,不能及时地进行教学调节.笔者在录像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试叙一下我校插播式录像教学的双向循环效应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生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可持续发展及未来国际地位提高的重要保障。新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急需对高校学生人力资源内涵进行科学的界定及对资源开发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高校学生人力资源的特征:资源系统是整体性和结构性;资源状态是可能性和现实性;资源目标是个体性和社会性。高校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的误区及超越:超越单项式发展而重全面式发展,超越独注式开发而重结合式开发,超越“造器”式开发而重“塑人”式开发。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基于工业明和人类自身繁衍所引发的生产、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发展理念。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之能力的发展”,它强调应把当代的发展与未来的发展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自控式学习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活动的动因看,自控式学习是自动与推动的协同;从活动的机制看,自控式学习是反馈与前馈的统一;从活动的过程看,自控式学习是内化与外化的交融;从活动的结果看,自控式学习是外显与内隐的兼容。因此,自控式学习的本质是学习主体自身不断调控、不断发展的一种活动。它具有能动性、反馈性、调节性、迁移性和有效性等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论旅游资源开发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仅仅依靠法律和经济的手段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必须辅助以道德这种调节手段。章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提出一种新的旅游资源开发道德,研究它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这对于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可持续发展观对培养教师素质的要求   1.强调教育要以育人为本,着眼于人的整体发展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它要求教师尊重客观规律,具有着眼未来的战略眼光和自身素质持续、整体、协调发展的理念,努力实现自身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教师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人力资源开发的能动力量。教师的职责将不再是向学生填塞和灌输现成的知识,而是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着力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和核心是其创造素质的…  相似文献   

12.
云南少数民族生存方式中的生态观,通过宗教信仰、习俗禁忌、民间口传文学等形式表现出来。尽管它是直观的、朴素的、经验性的,有的甚至是虚幻的、迷信的,但从文化视角看,它蕴含敬畏自然和尊重生命、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遵循向自然适度索取等生态伦理思想,对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具有重要价值:神山森林文化保护了民族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和物种多样性;民族生态价值观提供了认识和处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新视角;道德自律意识丰富了可持续发展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3.
任新林 《小读者》2011,(4):55-56
现在大家上街买冬衣.主要看它是否保暖和好看。将来买衣服,就是看它的功能了:是否能调节温度?是否能调节心理?是否能发电?未来衣服可以当空调?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要求促进了环境伦理学的发展。环境伦理也从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的分野走向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的鼎足局面。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是合理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和非人类中心环境伦理并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它要求人们在对待环境的行为中必须遵循善待自然、关注未来和规范行为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1987年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布兰特拉报告)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并把它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1992年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全球(对世纪议程),国际社会对可持续发展达成共识: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迈向新世纪的目标依据和行动纲领。中国十分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并把它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方针。我国政府在1994年3月编制完成了(中国对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制订了促进经济、人口、社会、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和持续…  相似文献   

16.
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1世纪的世界,是全人类迈向可持续发展的世界;21世纪的北京,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北京。为此,我们必须有勇气迎接重大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世界环发会议郑重通过了实现世界可持续发展的《21世纪议程》。它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既是未来社会生活的理想,又是现代社会生活的基本原则;它在启发人类理性的思考、慎重的行动的同时,也使整个人类世界开始重新清醒地认识地球,重新审视自身与地球母…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文化价值观念。它一方面是人类对自身未来发展的一种理性思考和理想架构,它本身就是精神文明的产物,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本质体现;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需要精神文明建设为之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道德保障。  相似文献   

18.
“人的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要求我们对职业教育的内涵作出新的阐释。以此为基础,可将未来职业教育的创新趋势全面纳入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视野中,提出未来职业教育创新趋势的个人建构,即以个体生命的发展为出发点,通过职业教育赋予受教育者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和能力,提升其生命质量和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9.
在英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它深深地植根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环境教育和70年代出现的发展教育中,并与强调和个人、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相关的其他教育如人权教育、全球教育和未来教育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环境哲学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智慧之思。它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基础上,以全新的眼光来解释世界,把“自然-人-社会”看作是一个辨证发展的整体,提出了关于自然的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的新认知,“自然权利”本质上是人的环境权利,人具有积极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责任。环境哲学是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论基础,它要求人们从机械世界观转变为生态世界观,从人类个体主义转变为生态整体主义,从片面发展走向人-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