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实的教育体制当中,学生是“弱势群体”。他们知识储备没有老师多,经济上受制于人,再加上“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古训,使学生的主体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压抑。课堂上教师侃侃而谈,板书写满黑板,学生们正襟危坐,稍有骚动与喧哗,教师拿起教鞭往讲桌上猛力一打,教室里立刻鸦雀无声。学生犯了错,教师往往抓住不放,要么面对全班学生,把他批个体无完肤,要么把他拎进办公室,一顿冷嘲热讽,甚至拳打脚踢。还有的教师借题发挥,抓住一点带出一串,把学生搞得羞愧难当,抬不起头,碾碎了学生的人格尊严和健康完美的童心。可教师…  相似文献   

2.
风·太阳·爱     
班里有这么几个孩子,要么特别调皮,三天两头“惹是生非”;要么特别懒,作业“拖三拉四”;要么生性好动,上课“手忙脚乱”……对他们进行教育,常常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简直就是“对牛弹琴”。住宿生晚饭后的这段时间,是自由活动时间,于是麻烦又来了。我刚吃完晚饭,一个女孩就伤心地哭着过来:“家家欺负我,把我的橡皮扔在楼下,几个男孩还帮他,凯凯还绊我一跤……”又是那个家家和凯凯!家家和凯凯辩解说:“老师,我们……我们闹着玩,她太胖了,让她运动运动,减减肥!”哼哼,欺负人,还找借口!“狡辩!有这样锻炼的吗?征得她同意了?再说,凯凯简直是恶…  相似文献   

3.
感情的升华在作文教学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教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与欲望?如何引导学生自由抒情、大胆抒情,做到有感而发? 文章自古以来讲究文质兼美,不仅要求具备较高的韵味词章之美,让人赏心悦目,更要蕴涵一种能引发共鸣的情之美,读来令人精神为之一振,顿觉豁然开朗。当前小学生作文缺乏的,恰恰就是这种“情”。一些小学生的作文,要么平铺直叙,味同嚼蜡,要么矫情、伪情,缺乏感人之处。要使学生在开始写作文时就注意有感而发,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必须注意提升学生作文中的“含情量”,使其学会从自然和社会中觅情,在真切体味中悟情,入情入境地抒情。  相似文献   

4.
湖北黄冈市 2 0 0 0年中考语文试题中 ,出现了一道让考生害怕的作文题———供材料写议论文。我市过去小作文题 ,要么不考议论文 ,要么考就把议论文的论点先指明 ,如 1998年写“一则议论片断” ,观点即“在荣誉面前骄傲 ,就会走向失败”。考生只要抓住观点 ,把已知的道理论据和事例论据拿来重新组合就行了。 2 0 0 0年的考题就大不一样 ,供给的材料虽然看得明白 ,但它包含的道理观点却让许多考生不明白。可见这类考题不光是考查作文能力 ,更重要的是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考生做题的情况来看 ,暴露出了当代中学生思维上的严重缺陷 ,依赖…  相似文献   

5.
论沈从文的“爱情·生命”系列小说安刚强爱情──这“人性中的至真至纯”,在中国现代作家的笔下,其实很少得到本体意义上的表现;在更多的情况下,它要么是作为反对封建主义、争取婚姻自主的“自由之声”(如“五四”婚恋小说),要么是作为“战地浪漫曲”(如“革命+...  相似文献   

6.
标点符号看起来是“小问题”,但在学生作文中却是“老大难”。部分学生在作文中不会恰当使用标点符号,要么是通篇只有逗号.最后加一个句号,要么是各种符号乱用一气。面对学生作文中的标点疑难杂症,教师该怎样引导呢?  相似文献   

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第一学段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提出了如下要求:“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要达成上述写话教学目标,前提是要会写完整的句子,否则,写话教学以及后续的习作教学就无从谈起。由字组词,连词成句,组句成段,连段成篇,句子处于字词和段篇的中间,起着承前启后的连接性功能。在日常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学生的字词基础扎实,能听会写,但一到写话(习作)时就不行了,要么没有标点符号,要么句子不通,一个段落读下来竟然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8.
“以分数论英雄”的现象在不少学校还相当地普遍。所谓的“差学生”,大多指“学习不好”或“学习不努力”的学生。这些学生写的作文——按照传统的思维方式推测——要么是语无伦次,要么是病句成堆,要么是东拼西凑,要么是假大空,总之不会好。——几年前,我就对这种说法持有疑议。一次,到某中学讲作文,使我变得愈加清醒。那次,我先讲作文,要求学生说真话,说心里真正想说的话,然后出一道作文题《我的妈妈》。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中的词语教学一直被视为“软肋”。在常态课中,我们要么叫上几个学生将查字典得出的答案公布于众,要么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收效甚微;而在公开课上,因为怕耽误时间,词语教学更  相似文献   

10.
不要用“嘴”伤害学生,当你不尊重学生时,学生也就有了不尊重你的理由。早晨,气温非常低,听天气预报说已是零下5度。早自习时,一个教室门前却站了几个学生在挨冻。我猜想,这几个同学要么没背下英语课文,要么没完成作业,要么早读时“交头接耳”……反正是犯了错误,让教师送进了“大  相似文献   

11.
物理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应是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但“积极互动”组织得不好则往往是要么“不动”要么“乱动”,导致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尤其在以引导探究为  相似文献   

12.
王文琳 《贵州教育》2010,(21):42-43
案例背景 我在进行初二级美术教学时,某班一男同学姜某在上课时,不是和其他同学说话,就是打闹,要么就是“老师。你说什么,我没有听到。”要么就唱反调如此等等。就是不听课、不做作业。我理解初中学生好动、好出风头的特点。这也是他们容易违反纪律、个人表现的根源,但又不能放之任之。于是我根据姜同学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在充分掌握学生个性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堂美术知识与德育相兼容的课程。  相似文献   

13.
放眼当今的语文教学,文本解读无度的现象普遍存在:要么坚持“深度阅读”,在引领学生解读文本时总是深了再深;要么打着“广度阅读”的旗号,旁征博引,甚至撇开文本,八面开花;要么振振有词要“文本细读”,从头到尾、从文字到标点,乃至一切细枝末节……所有这些,都是超越了“度”的教学。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度”,必然在另一方面达不到教学的“度”。这样的课堂教学必然是失衡的、顾此失彼的,反映在学生身上就是能力的失调,甚至是畸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但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到位,不懂得如何将理论转变为可操作的方法。要么“穿新鞋走老路”,要么就是“弄巧成拙”。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既灵活又  相似文献   

15.
“学困生”是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这部分学生由于成绩不好,教师关心不够,往往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要么就是“破罐子破摔”,要么就是另类。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能够充分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那么必将对提高他们的成绩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怎样才能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呢?  相似文献   

16.
凡教过语文的老师大概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老师一面批改学生的作文,一面你一言我一语地批评学生不会选材,要么没有新意,要么没趣味不值得一“笑”,要么太平淡不值得“感动”。于是往往大笔一挥:选材不好!结果学生的作文成绩平平,甚至对本来感兴趣的作文题目也觉得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习主体的情感和身发展需要在阅读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心理需要的关注.忽视学生阅读中的独特体验,要么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要么又变成“师问生答”的“满堂问”,究其实质,在阅读观上都反映出以知识为本  相似文献   

18.
【案例背景】 习作教学一直是所有师生的痛,教师怕教、学生厌写,现今常态下的习作教学要么有些学生抱着作文选在那儿认真“借鉴”,要么就是咬着笔头皱眉深思;要么苍白无力地想象所谓的过程,真是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19.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不容忽视,也不能忽视。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可是提到词语教学,教师们大多唉声叹气:词语教学太枯燥了。要么给难读字注注音。要么就难写字练练笔。要么对重点词理理意,要么……这样浅层次的教学,缺乏对词语内含与外延的开发,缺乏对词语文化内涵的开发。  相似文献   

20.
共同作文:作文指导新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作教学形式,弊端较多,主要表现在:学生缺乏写作热情,大多是当任务似的完成。要么弄一堆散乱的“字”凑数;要么囫囵吞枣地抄上一通;要么确实不知如何下笔,怎样去写,索性不写……教师则成天忙于圈圈点点,给学生“当秘书”;即使下的功夫很大,可因为大多数学生不知其“所以然”而收效甚微。总之,师生双方多处于无效劳动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