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用原位法和以Zn2Al-硝酸根水滑石、Mg2Al-硝酸根水滑石为前驱体的阴离子直接交换法分别制备了Zn2Al-铁氰酸根、Zn2Al-亚铁氰酸根、Zn2Al-重铬酸根以及Mg2Al-铁氰酸根插层水滑石,用XRD和IR手段对所合成的样品进行了结构表征,比较了不同合成方法对合成样品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原位法和阴离子直接交换法均能制备相应的插层水滑石,但采用原位法合成的插层水滑石样品其层状结构和晶相明显较好,且采用原位法可以合成出用阴离子交换法不易合成的样品.DTA研究表明,插层水滑石的热稳定性跟层柱材料的组成以及层柱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原位一步合成法合成3,5-二硝基水杨酸插层水滑石材料,用XRD、IR对合成的样品进行表征,并与水溶液中阴离子直接交换合成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在控制适当的反应条件下均能制备出相应的3,5-二硝基水杨酸插层水滑石,但相比之下,原位一步合成法明显具有合成时间短,步骤简单和节约能耗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采用阴离子直接交换法、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原位法分别制备了Mg—Al-对氨基苯磺酸根插层水滑石。通过XRD、FT—IR和差热分析手段对所有合成的样品进行结构表征以及热稳定性的分析,比较了合成方法对所合成样品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原位合成的水滑石比阴离子直接交换法制备得到的插层水滑石样品其层状结构和晶型明显较好,且采用阴离子直接交换法合成对氨基苯磺酸根插层水滑石存在一定程度的交换不完全。不同温度焙烧样品的XRD和IR研究表明,对插层水滑石样品的热处理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促进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Zn-Al水滑石(LDHs),并以纳米Zn-Al水滑石为前体,采用离子交换法进行插层组装合成酒石酸根阴离子柱撑水滑石。并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酒石酸根阴离子可以插入纳米Zn-Al水滑石层间,完全取代CO23-离子,形成具有超分子结构的稳定酸根阴离子柱撑水滑石。  相似文献   

5.
采用阴离子直接交换法、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原位一步合成法分别制备了Mg2Al-己二酸根插层水滑石,用XRD、IR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组成和结构表征,DTA结合不同温度下焙烧样品的XRD和IR分析研究了样品的热分解过程.结果表明,各种方法均能合成出相应的插层水滑石层柱材料,但相比之下,原位一步合成法不仅步骤简便,而且合成的样品具有更好的结晶性和层有序性.DTA研究表明,有机阴离子插层水滑石样品的热分解经历了脱除表面和层间吸附水、脱羟基(层结构破坏)、有机阴离子的燃烧分解以及无定形氧化物的晶化等一系列过程.  相似文献   

6.
采用离子交换法合成了新型的杂多阴离子[CoW12O40]5-柱撑的水滑石[Mg2Al(OH)6]5[CoW12O40].26H2O.系统研究了以硝酸根型水滑石作为前体,通过插层组装制备杂多阴离子柱撑水滑石的反应条件及其控制规律,考察了杂多阴离子柱撑水滑石的组成、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通过XRD,FTIR等表征手段分别对杂多阴离子柱撑水滑石的晶相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红外光谱等进行了研究,并详细研究了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7.
利用共沉淀法合成了硝酸根型水滑石(NO3-HT),将其与对苯乙烯磺酸钠(SSS)进行离子交换,制备对苯乙烯磺酸钠修饰的水滑石(SSS-HT)。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对水滑石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对苯乙烯磺酸钠修饰后的水滑石层间距由硝酸根型水滑石的0.8 nm扩大到了1.88 nm,对苯乙烯磺酸钠型水滑石的热稳定性有所提高。将其与丁腈橡胶(NBR)混炼,制备水滑石/橡胶复合材料。用红外光谱仪、硫化仪、万能测试仪及热重分析仪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水滑石含量的增加,NBR/水滑石复合材料的焦烧时间逐渐缩短,最大小扭矩之差逐渐减小,且经过有机修饰的水滑石变化幅度更大。其次,在保持甚至增加材料拉伸强度的基础上,加入水滑石能显著地提高复合材料的扯断伸长率,且在水滑石含量为5%时最佳;同时水滑石的加入也提高了橡胶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以对苯乙烯磺酸钠改性硝酸根型镁铝水滑石,将其与丁苯橡胶(SBR)混炼,制备水滑石/橡胶复合材料。用硫化仪、万能测试仪及热重分析仪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过氧化物硫化体系中,随着水滑石含量的增加,SBR/水滑石复合材料的焦烧时间变化幅度不大,最大小扭矩之差逐渐减小,且经过有机修饰的水滑石变化幅度更大。其次,加入水滑石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出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在水滑石含量为3~5%时最佳;同时水滑石的加入也提高了橡胶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成核/晶化隔离法制备出和锌铝水滑石(Zn/Al-LDHs),并以其为反应前体(主体),以乙二醇为分散介质,分别采用返混/沉淀法和原位法将具有荧光吸收性能的肉桂酸(客体)引入CO32-型水滑石层间,制备出肉桂酸插层水滑石,利用红外光谱仪、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肉桂酸根可以取代锌铝水滑石前体层间的CO32-离子,组装得到结构良好的肉桂酸插层水滑石,其在300~400nm之间有良好的荧光吸收峰,具有一定的荧光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共沉淀法以不同的Mg^2+、Al^3+与Cu^2+摩尔比制备一系列的镁铝铜三元类水滑石(Cu/Mg/Al—HTLc)。并研究了镁铝铜类水滑石的焙烧产(HTLc-500)对阴离子染料茜素黄GG的吸附特征。分别考察了不同镁铝铜摩尔比的HTLc-500、吸附剂投放量、反应温度、染料的初始浓度等因素对HTLc-500吸附阴离子染料茜素黄GG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合有20mg/L的茜素黄GG模拟废水溶液,镁铝铜摩尔比为8:10:22的类水滑石,投放量为25mg。在25℃下反应360min。去除率可达到99.14%。  相似文献   

11.
配位聚合物通常是指以金属离子或金属簇为中心,以有机配体为联结体,通过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之间的配位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周期性网络结构的一类化合物.为了能得到结构新颖、功能独特的晶体材料,一些非常规的合成方法诸如原位合成法被发现和采用,本论文着重综述了配位聚合物的原位合成策略.  相似文献   

12.
It is difficult to directly dope europium complexes in gel because the excessive water or high acidic condition may lead to their decomposition. We prepared a novel homogeneous TiO2 gel containing Eu-phen complexes by using an in-situ synthesis method. The formation of Eu-phen complexes in sol-gel derived TiO2 was confirmed by luminescence excitation spectra.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aging time on in-situ synthesis are discussed. The luminescence spectra of gel containing europium complexes were also compared with the pure Eu-phen complexes.  相似文献   

13.
以廉价的工业废弃物粉煤灰作为初始原料,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为模板剂,分别采用两种合成方案制备出微孔分子筛ZSM-5样品。该法相较传统水热法,原料价廉易得,制备工艺简单。通过XRD、SEM、TR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发现两种方案均合成出了较高质量的ZSM-5,但形貌分别为薄片型和长六方体型。最后考察了其对水中Cr(Ⅵ)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ZSM-5型样品对Cr(Ⅵ)离子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4.
It is difficult to directly dope europium complexes in gel because the excessive water or high acidic condition may lead to their decomposition. We prepared a novel homogeneous TiO2 gel containing Eu-phen complexes by using an in-situ synthesis method. The formation of Eu-phen complexes in sol-gel derived TiO2 was confirmed by luminescence excitation spectra.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aging time on in-situ synthesis are discussed. The luminescence spectra of gel containing europium complexes were also compared with the pure Eu-phen complexes.  相似文献   

15.
Fe3O4/PPy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种兼有无机纳米磁性材料与导电聚合物两者优异性能于一体且极具应用潜力的新材料,在传感器、电磁屏蔽、生物医药、离子交换树脂等领域普遍关注。本文综述了Fe3O4与聚吡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原位聚合法、电化学合成法、自组装法以及超声法,分析了各种制备工艺的优劣,并指出了Fe3O4/PPy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以3,5-二羟基苯甲醇或3,5-二羟基苯甲酸甲酯、苄卤化物、K2C03为原料,以18-冠-6为催化剂,采用一步法和两步法(氢化铝锂为还原剂)制备得到了1—3代以CH2OH为核的树枝状聚醚,采用红外光谱进行结构表征,并将产物进一步卤代进行结构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一步法和两步法均可得到目标产物,但一步法得到的目标产物产率明显高于两步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