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尚书 《生态文化》2012,(2):38-39
从西藏回京,我收到了《正成诗选》。连着看了两个昼夜,一字不漏地看完了,然后用心去品味,这可是一位县长正直的喟叹。读别人,其实也在读自己,读真、读善、读美的同时,也读作品背后的伪善,读美丽背后的丑恶,读微笑背后的狡诈。读人,最重要的是读懂怎样为人。读人,是为了要做一个真正的人。因此,品味别人的作品时,要谦和,要学会大度,由此才能读到一些有益于自己的东西,才能读出高尚,才能读出欢乐,才能读出幸福。《说着夏天,秋天来了》这首诗,  相似文献   

2.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白肉;二十七,宰公鸡(一说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您新禧,您多礼,一手的面不搀你,到家给你父母道个喜!”这就是老北京为了过年忙碌准备的民俗轮廓.以腊八为例,过去宫廷中也熬腊八粥,除赏赐给大臣外,还要回报一切曾施予恩惠的生命体,比如要给树抹一点,此外还要祭祖,主要目的是感念先人、神灵和他人之恩.而民间都是在炉子上抹腊八粥,表示感谢灶王爷.  相似文献   

3.
郭嘉 《文化交流》2016,(10):62-65
2016年9月5日,浙江作家海飞编剧的电视连续剧《麻雀》登陆荧屏.海飞是个温情的人,但坚持认为自己欣赏残酷,奇怪的是,二者在他身上好像并行不悖,一如他笔下民国时期繁华柔软的上海,鲜血与死亡却稀松平常.海飞是个横空出世的小说家,凭着对文字的天赋和执拗,瞬间改变了既定的潦草杂乱的生活,因此,我们也就不会奇怪他误打误撞进入编剧圈后,从《旗袍》开始,短短几年,《旗袍2》《大西南剿匪记》《从将军到士兵》《铁面歌女》《代号十三钗》《花红花火》《麻雀》,还有《太平公主秘史》《隋唐英雄》逐一呈现.他已然深陷谍战、迷恋传奇,就像喝一盅温润的绍兴黄酒,吱的几口下去,灯光柔美起来,眼神迷离惬意,微醺的悠然自得,正是时候.  相似文献   

4.
茶在红梅边     
岁在壬辰,2012年尾,初冬时节。杭州西湖老和山东麓,玉古路上,细雨飞洒。花外楼,柳下舟。对闲影,忆旧游。今夜雪,有梅花,是身留,是心留?……南宋词人蒋捷《梅花引》中的这些句子,谁在吟唱,还是在穿越?茶馆里,古琴声声悠婉,音韵不凡。琴师身着古服,指如流水,一曲《梅花引》仿佛踏波而来。此时,你我茶燕的冬  相似文献   

5.
王先生和王太太都有一份让同龄人羡慕的工作,又有一个虎头虎脑儿、活泼可爱的儿子。一家三口每天早晨一起出门,王先生先送儿子上学校,再送妻子去单位,最后去自己的单位。晚上呢,先接妻子,再接儿子,最后一起回家。好在几个地点都不远,就是路上的红绿灯多些,这在北京的上班族中已经是幸运的了。早出晚归,春夏秋冬,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一天天长大。突然有一天,也是在不知不觉中,夫妇俩觉得孩子不那么听话了。那天,车子在一个十字路口遇到  相似文献   

6.
林宣 《生态文化》2008,(3):I0001-I0001
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使卧龙自然保护区遭受重创,道路、电力、通讯全部中断,民房、大熊猫圈舍垮塌。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灾害,卧龙人不顾个人安危,不怕牺牲,舍身救助外国游客,冒死抢救国宝大熊猫,谱写了一曲团结奋战的英雄凯歌。  相似文献   

7.
事实上,芦山地震是我第一次在现场进行地震报道。五年前汶川地震当天,在总社负责首日外文英文全天滚动报道到凌晨,看着不断入库的图片和素材,我不后悔我在这里,但希望能在那里,直到事了,未能成行,总觉得欠下一笔债。到芦山,作为记者,是还愿来的,而身为川人,是还债来的。写什么呢?我不担心。只要走出去,就会有故事。我喜欢关于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企业家风采     
《职业圈》2008,(23):167-167
王立平,男,1953年12月出生,河北丰南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高级工程师,建设部一级注册建造师,IPMA国际项目经理B级认证,全国优秀项目经理。现任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兼中国中铁工程建设分公司总经理。  相似文献   

9.
文萃     
《文化交流》2008,(9):77-80
北京同仁堂由绍兴人创办北京白家大宅门,乃是礼亲王旧居。可是据说其地后来归了同仁堂白家,而同仁堂的故事,近年经过电视剧《大宅门》渲染,名气比礼亲王还大。其实,同仁堂根本与此无关,也与白家无关。同仁堂的创办人乐尊育,是浙江绍兴人,本姓岳,明末到北京,串铃行医为生,带卖药材。每次到京,他都住  相似文献   

10.
林川轩 《生态文化》2008,(3):I0002-I0003
四川省林业厅宣传中心在地震发生后,反应迅速,立即把积极报名的9名工作人员,分成三个组,在第一时间奔赴灾区。这些人无暇顾及自家亲人的安危,毅然决然地承担起自己肩负的责任,用笔、摄像机、照相机,记录这次大地震的实况,尽快向全国传递灾区信息。  相似文献   

11.
《职业圈》2012,(1):92-93
韩玉臣,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高级经济师,全国商业优秀创业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奥运会火炬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北《书法家》杂志社社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邯郸阳光集团董事长。  相似文献   

12.
汉文帝,称刘恒,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母亲为薄氏。公元前196年,刘邦打败陈稀叛军,平定代地,刘恒被立为代王。吕后去世,朝廷文臣武将合力诛灭诸吕,迎立刘恒为皇帝,称为汉文帝。汉文帝以仁政、孝道著称,与儿子汉景帝刘启共创了“文景盛世”。  相似文献   

13.
《文化交流》2010,(7):F0004-F0004
黄名芊 中国大漠山水画拓者,资深教授,中国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35年生,江西南康人,1961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山水画师从傅抱石,钱松喦等先生。独创大漠山水画,创立“积点成线,扩线为面,积墨、渲染”的“沙漠皴”技法。  相似文献   

14.
归乡     
春天,像一只蝴蝶,无声无息,带着花的芬芳,带着草的馨香翩翩而来。大自然雄浑、质朴,清丽、娇美,那是一种任何能工巧匠无法塑造的本色美——自然美。自然美,深邃,丰富,神秘,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春天是大自然缔造生命的季节,春天,动物中的旅行家们开始准备新的一年的第一次出行。春来冬去,飞越千山万水之后,  相似文献   

15.
观众打电话给我,说:"你眞棒,在镜头里总是那么冷静."其实我也哭过,面对那样的灾情,面对受灾的乡亲,面对满目的英雄,泪水有时是控制不了的.在镜头面前我努力保持着坚强和理性.不哭,在心里我始终这样提醒自己.灾区不需要眼泪,灾区需要我们的坚强去支撑,需要我们的矣爱去抚慰,需要我们去尽记者的天职.   大灾难中,我们用最快的速度,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一个国家的坚韧与大爱!这就是最具实的中国,我的祖国!……  相似文献   

16.
人们喜欢各种颜色的花草树木,更喜欢各种颜色的衣物,也喜欢把有些物品以颜色归类。但在食物上,尽管也讲究色、香、味,大多数人却不以颜色来给食物归类。事实上,各种颜色的食物都有自己的独家秘笈,只要适量取舍都有其特定的保健作用。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红色,令人振奋和补铁的食物有些人生来体质较弱,易受感冒病毒的侵扰,经常被感冒所纠缠,红色食物会助你一臂之力,它们天生具有促进  相似文献   

17.
春满寿山     
大自然鬼斧神工,无奇不有,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出现一个让你惊奇的自然景观。这不,前几天,一位朋友对我说,临江又出现了一处新景点,名日寿山。据说那山如一巨形大龟,面朝鸭绿江,背靠长白山,煞是雄伟壮观。当我问及此山在何处时,朋友告诉我,在临江市的四道沟镇。  相似文献   

18.
祝金生 《文化交流》2008,(10):26-29
1992年8月的一天,我走进乌鲁木齐东郊的一座幽静大院子,拜访了西部民歌之父王洛宾。他听说我从浙江来,忙说"我和浙江是有缘分的"。他告诉我,他曾祖父是浙江人,在绍兴卖茶叶蛋的。他还说他22岁毕业于北京师大音乐系,第二年游过杭州,西湖美丽的山水使他陶醉。岁月已流逝大半个世纪,然而谈起西湖,他依然陶醉在记忆中,喃喃道:"杭州是天堂,西湖太美了,勾人魂魄的!"  相似文献   

19.
姚诚 《文化交流》2012,(10):50-53
今年7月,我带着浙江大学的15名学生,远赴加拿大埃德蒙顿阿尔伯塔大学进行暑期文化交流.在那里我们度过了难忘的23天. 国王式训练 陪学生上课是轻松有趣的.每天,任课老师米歇尔都会满面笑容地感谢大家准时前来,然后握手、拥抱.教室宽敞空旷,没有课桌,墙沿放着两排折叠椅,多数情况下,我们就像幼儿园小朋友一样,围成一圈,席地而坐.这种教学形式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 人到中年的米歇尔,嗓音低沉悦耳,肢体语言丰富.学生们的专业都不是英语,词汇量一般,听力一般,米歇尔总是耐心地倾听,不时纠正语法和发音的错误,并且手把手地教大家如何在发言时辅以恰到好处的重音、手势,增强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之一。我是杭州人,出国前毕业于浙江大学,在世界银行工作了几十年,曾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过一些贡献。故乡,对于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既神圣又陶醉,魂牵梦系,尤其身在异国,浓浓的乡愁难以排遣。我离开祖国已超过了一个甲子,感谢《文化交流》编辑部数十年如一日,寄来杂志,给我送来极大的温暖。《文化交流》是我和祖国、家乡联系的精神纽带。每到时间,我就盼望着《文化交流》杂志的到来,拿到后欣喜万分,欢喜这本精美杂志的还有我身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