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周杰  徐满平 《嘉应学院学报》2006,24(3):27-29,33
从光波的空间相干性出发,由衍射理论证明扩展光源具有“相干面积极小”的特点,指出扩展光源相干面积实际上就是“散斑”,在非激光束照明时,由于色模糊存在,这些“散斑”是无法观察。利用此结论可解释扩展光源照明情况下,等倾干涉及等厚干涉条纹的定域性。并指出如果把扩展光源换成激光束,等倾干涉及等厚干涉条纹将不再定域。  相似文献   

2.
基于Matlab的散斑干涉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电子散斑干涉测量离面位移的原理和利用Matlab得到散斑“相关条纹”的方法,并利用电子散斑干涉法测得了玻璃在一定压力下的形变量.实验结果表明,将散斑干涉场中的固定部分作为0级条纹位置,可以有效地对物体的形变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3.
利用干涉仪,用连续激光作光源实现了对隐藏在强散射介质中吸收物体的成像,并采用了一种新的滤波算法──阈值密度滤波器,处理干涉条纹中的散斑噪声,达到了亚毫米级的空间分辨率.  相似文献   

4.
高中物理课本上在介绍做肥皂液膜上光的干涉实验时,用蜡烛作光源,由于烛光很暗要直接观察肥皂液膜上的光干涉条纹,必须在暗室中进行。我把这实验改成课堂实验效果令人满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用12伏卤钨灯作光源(也可用显微幻灯投影器代替光源)。光源  相似文献   

5.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光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简便的运算,大部分教材皆对实验做了理想化处理,认为光源和狭缝的宽度为0,在这个假设下,干涉条纹一定是等间隔均匀分布的而且整个视场中条纹可见度恒为1.双缝距屏的距离、光源距双缝距离还有实验装置中光源及双缝的宽度均为有限宽度,这些因素都会造成实验结果的差异.本文针对缝宽、间距、光源等因素对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光波波长连续分布与不连续分布对干涉条纹的影响不同,应区别分析;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由于光源的非单色性而引起的干涉条纹位移极小,肉眼不可分辨,因此以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为例去谈光源的非单色性对干涉条纹的影响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7.
以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为例,从点光源位置移动对干涉条纹的影响出发,给出了干涉条纹可见度随光源宽度的变化关系,最后得出光源的临界宽度和许可宽度。  相似文献   

8.
从光的干涉理论出发,分析了光源的非单色性对迈克尔逊等倾干涉条纹可见度的影响,并利用Matlab对等倾干涉条纹可见度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模拟,用直观的可视化图像将抽象的时间相干性理论形象化,同时对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用范西泰特——策尼克定理研究干涉条纹的可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范西泰特—策尼克定理分析了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光源的线度对干涉条纹可见度的影响,推导出了干涉条纹可见度的定量计算公式,并和已有的结论进行了比较,其结果相同,但物理意义更明确。  相似文献   

10.
《莆田学院学报》2016,(2):83-86
对激光散斑场和散斑干涉条纹进行理论研究,结合空间载波调制和同态滤波技术,提出一种新的微小位移测量方法,设计并搭建微小位移散斑干涉测量光路,为研究材料的变形量、应力等重要的力学参数提供新的方法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激光散斑干涉测微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散斑是激光束投射到粗糙光学表面上产生的斑点状图样。人们利用散斑可以探测微小的位移,这就是散班计量。本文介绍了散斑干涉法的原理及两个用数字散斑干涉法进行的实验,测量火箭固体燃料在机械和热载荷作用下的性能,利用数字散斑干涉法来检测金属表面的缺陷。  相似文献   

12.
直接采用光场叠加方法运用数值计算模拟了杨氏双缝实验,研究了光源宽度、双缝缝宽、双缝间距、光源离双缝距离等因素对干涉条纹的影响.模拟的结果表明,光源宽度的增大、光源到双缝的距离的减小均会使得整个视场中干涉条纹的可见度均匀下降;双缝间距的增大会导致条纹可见度的不均匀下降和条纹密集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在杨氏双狭缝干涉实验中,有时得不到明亮清晰的干涉条纹。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送出柱面波的狭缝宽度过宽造成的。文章讨论了光源宽度对干涉条纹可见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双缝干涉是分波面法干涉的典型例子,本文讨论了光源位置对干涉条纹的影响和光源移动速度与干涉条纹移动速度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光源宽度对杨氏干涉实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杨氏双狭缝干涉实验中,有时得不到明亮清晰的干涉条纹.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送出柱面波的狭缝宽度过宽造成的.文章讨论了光源宽度对干涉条纹可见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光源的时间相干性,可以从光源发光的微观过程来说明。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描述。用最大光程差和谱线宽度来表示,也可用相干长度和相干时间来表示。1实验原理a.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光源的最大光程差时,通常是根据干涉条纹清晰可见的程度来判断的。干涉条纹的可见度定义为:=Imax-Imin/Imax+IminImax,Imin为干涉条纹强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设有一定范围谱线宽度的光,中心波长为0能形成干涉条纹的条件是:ΔL≤ΔLmax=(k+1)(0-/2)=k(0+/2)可得:k=0/()(1)相干长度:Δ…  相似文献   

17.
依据干涉的基本原理,对迈克尔逊干涉仪中点光源产生的非定域干涉条纹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机模拟和实验的验证.  相似文献   

18.
依据干涉的基本原理,对迈克尔逊干涉仪中点光源产生的非定域干涉条纹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机模拟和实验的验证.  相似文献   

19.
利用激光数字散斑原理搭建光学系统对物体面内位移进行测量,本系统利用CCD接收毛玻璃移动前后的散斑图像,利用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得到干涉条纹,并计算毛玻璃的面内位移。最后对本系统测量的灵敏度,范围和精度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题目(2004年天津理综试题):激光散斑测速是一种崭新的测速技术,它应用了光的干涉原理。用二次曝光照相所获得的“散斑对”相对于双缝干涉实验中的双缝。待测物体的速度u与二次曝光时间的间隔△t的乘积等于双缝的间距。实验中可测得△t,双缝到屏之距离l以及相邻亮条纹间距△x。若所用激光波长为λ,则该实验确定物体运动速度的表达式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