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翻译模因理论是研究翻译、翻译理论的概念或观点的理论。文章主要论述了翻译模因理论与高校翻译实践教学、翻译理论教学和翻译史教学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我们认识到翻译模因理论对高校翻译教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翻译中的伦理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翻译伦理的研究正在成为国内外当代翻译理论研究的一个焦点。从公元前三世纪至今,各种《圣经》译本不断涌现。本文选取不同时期《圣经》翻译的几个重要版本,从伦理的角度简析《圣经》翻译史。文章指出,各个时期《圣经》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运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和原则,译者的翻译伦理观受到自身的价值判断以及当时社会思想的影响,不同时期的版本体现了不同的翻译伦理。  相似文献   

3.
我国翻译史长达2000年之久,但从文字记载来看,男性译者一直占据翻译史的主导地位。众多的女性译者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形成了一个被遗忘的群体。借鉴西方女性主义翻译史研究的经验,同时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和史情,我们不仅要认识到进行女性翻译史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且更要估计到这项工程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我国的女性翻译史研究要寻找科学的理论支撑、采用适当的撰写体例、使用合理的研究方法、重视史料的收集和拓展。  相似文献   

4.
作为20世纪颇负盛名的哲学家和翻译家,贺麟不仅在翻译理论方面有深入的探讨,在翻译实践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贺麟关于可译性、译名翻译的研究包融传统译论,而他关于重译、深度翻译的研究又关照现代译论。重新发现并认识贺麟翻译思想对中国译论译史方面的重建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翻译模式一般分为两种:独自翻译与合作翻译。前者国内学界研究较多,后者却少有论及。然而,综观中西翻译史,合作翻译是一种常见的翻译现象,当下这种翻译模式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选取中国传统合译模式进行研究,进一步深入探讨合作翻译模式。  相似文献   

6.
翻译究竟是科学,还是艺术?通过对中国翻译史的回顾,尤其是对中国历史上的四次翻译高潮的回顾,研究翻译理论的发展,促进翻译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翻译家群体作为翻译研究和史学研究的热点受到学界关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湖北省曾涌现一批独具特色的翻译家。文章从翻译史视角,对近现代湖北籍翻译家群体进行研究。具体而言,在廓清翻译家群体概貌的基础上,文章从“内部史”和“外部史”视角对该群体译本、翻译活动及特点、译事活动的社会历史进行考察。研究发现,相较于近代,现代翻译家在翻译家数量、翻译题材、翻译的方向性上有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结果,本文阐释了翻译的社会性特征,展现出鄂籍翻译家对中国近现代发展所作的贡献。研究同时希冀推动翻译家群体研究。  相似文献   

8.
语际改写历来是文化转型期改良派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对外来文化的引进和接受、对外国文学在目的语文化中的定位所起的导向作用是狭义翻译无可替代的,对描述性翻译研究,尤其是对翻译史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遗憾的是,在我国,这类广义的翻译却一直被置于翻译研究范围之外,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历史地看,翻译的概念与各类形式的改写历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Andre Lefevere的改写理论将这些联系作了科学系统的阐述。本文以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语际改写为案例,论证多种改写形式无论是自身的翻译研究价值,还是对目的语文学及文化演变所产生的影响,都丝毫不亚于狭义的翻译。  相似文献   

9.
中国翻译史包括传统翻译史和现代翻译史,分水岭就是新中国的成立,为翻译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西方的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也源远流长,据现有的文字记载,历时已达二千余年,几与我国翻译史同龄.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在本世纪与日新月异的现代科学结合之后,各种翻译流派层出不穷.本文通过忠实性来看中西译论的差距,并从中得到启迪.  相似文献   

10.
唐佩芸 《现代英语》2023,(21):112-115
回顾中国翻译史,合作翻译一直占据着翻译历史中的重要位置。在不同时期,由于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译者个人修养的差异,合作翻译的策略也表现出多样化,独具其时代特色。展望充满希望的新时代的翻译盛事,合作翻译由于其独特的优势,仍然应在翻译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旨在剖析中国翻译史中的合作翻译模式以及不同时期的合作翻译模式的特点,以进一步加深对翻译事业的认知。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的翻译事业在机遇与挑战中蓬勃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翻译,同时也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地位有了新认识.译者地位在新世纪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已不再是从前那种地位低下的“仆人”“传声筒“背叛者”;在新世纪,译者被视为沟通中西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灵魂人物.作为构成翻译史不可或缺成分的译者,其地位在新时期的翻译史研究中以及翻译史编撰中得到了体现.本文从翻译史角度阐述译者地位的变化,希望更多人对译者给予更多关注,充分认识到译者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在文化全球化时代,国学翻译成为应对强势文化、提升本国的文化软实力、保持中国固有的文化身份、实现真正平等的文化交流的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其中史的研究成为当务之急.但是目前对国学翻译史研究太少,相关研究中特别缺乏国学哲学价值观对世界文化、思想和文学领域内的作用和影响的研究.研究过程中存在理论基础薄弱、研究方法单一和史料收集不够精确等方面的问题.今后国学翻译史研究应以文化传播和推介为己任,从译者研究、译本研究和译介接受与影响研究三个方面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学翻译史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翻译美学业已成为一门学科,修辞对比也发展良好。本文在分别探求翻译美学和修辞对比的概念和意义的基础上,对于将美学理论引入英汉修辞对比研究做了可行性阐释,并对其研究的价值与影响以及任务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介绍文化边疆的概念来回顾中国翻译史。研究者Eva Hung把文化边疆的定义为三类,即基于地缘政治的文化边疆、基于制度的文化边疆与基于社会经济的文化边疆,作者结合中国翻译史上的例子对这几个概念进行阐述,进而证明文化边疆在培养译者,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翻译史研究中,赞助人是一个被长期忽略的课题。王宏志围绕赞助人提出的系列问题勾勒出包括翻译人赞助目的在内的翻译赞助人研究基本范式。对170多年前林则徐主政广东期间的翻译赞助行为的考察表明:林则徐的赞助目的因翻译文本类型的不同而不同——英刊翻译为"借以探访夷情",西籍翻译为"师敌长技以制敌",外事翻译为"交涉与博弈",而这三大目的隐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一终极赞助目标。对林则徐赞助翻译目的的考察凸显在翻译史研究中开展翻译赞助人研究以及翻译赞助人目的研究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译介学: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新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译介学是近年兴起不久的新兴学科,它拓展了比较文学、翻译学乃至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领域,展示出极大的学术研究空间。文章对译介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基本概念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对翻译文学的归属问题、文学翻译与翻译文学、翻译文学史与文学翻译史的关系问题等,更是做了相当深刻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片面理解中国翻译史教学以及忽视实用文体翻译在历史中应有的地位已经成为目前翻译教程和翻译教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分析这些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科学翻译历史发展观,拓展翻译的视野,以促进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模因的概念和特点出发,在五种超级翻译模因,西方翻译理论史的八个阶段以及翻译规范理论等三个方面梳理了切斯特曼翻译模因论的主要内容。切斯特曼的翻译模因论为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对翻译研究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唐僧义净翻译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完全从文本出发,从义净的具体翻译实践中勾稽其翻译观点,以现代翻译理论审视揭橥其翻译思想,补足完善翻译史。  相似文献   

20.
陈路曦 《文教资料》2008,(19):10-11
本文通过分析<西游记>中的唐僧和翻译家玄奘的相似与不同,突出了玄奘坚贞的品质及其对翻译史的卓越贡献,同时呼吁翻译学者重视翻译史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